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拓展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外学习资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涵盖广阔,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课外阅读拓展必不可少。但是在阅读拓展教学时,教师切忌无度拓展,喧宾夺主;无序拓展,因小失大;无效拓展,脱离文本。教师要坚持适度原则,以教材为依托,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挑选拓展阅读的材料,实现教学目标。
  一、结合文本背景,指定阅读材料
  相比于小学初中语文阅读学习,高中语文阅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理解文本本身,对文本所涉及的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和一些重要的文学知识都要有所了解。此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都涉及复杂的时代背景,学生只有在熟知文本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对文本有更清晰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注意指导学生搜集背景资料,做好充分的阅读准备,提升阅读学习的效果。
  如苏教版必修一老舍的《想北平》是在“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中,因此,在阅读学习时,学生通过通读课文能够准确感知到作者对家乡北平的思念之情。但是这仅仅是浅层次的理解,作者对北平深切的情感不是简單的思乡情就可以概括的。为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我在导学案上为学生提供了与写作背景有关的阅读材料,如何美协定、日本侵华、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等历史素材,结合这些背景材料,再启发学生思考。老舍在写这篇文章时,正值华北危急之际,作者身在异乡,对北平的危急局面忧心忡忡,北平是作者的根,是作者的“母亲”,在充分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后,再一想就不难理解作者在结尾为什么说着说着就要落泪了。学生在深刻地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情之深、情之切后,对作者的一腔爱国热忱和忧患意识也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文本背景是阅读教学的先导,教师不仅要重视,还要把握课前时机,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然后利用背景介绍,阐发文本主旨,增进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二、深入阅读文本,重视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指教师选择与教材文本相似的文章,将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效提高阅读效果。但是,教师选择对比阅读的文本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不能为了对比而对比,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启发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对母亲着笔不多,主要是运用间接抒情的手法,通过侧面的几个细节描写展现出来的,因此,当讲到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时,在阅读文本后,许多学生不能理解作者那种复杂的情感。追本溯源,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是有原因的,而这在作者的另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中体现了出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详细描写了作者与母亲生活的场景,在作者双腿瘫痪,情绪暴怒无常的那段日子里,母亲小心翼翼,儿子答应去看菊花喜出望外,然而最终却吐血而亡,当妹妹推着作者去看菊花时,作者看着开得灿烂的菊花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读到这儿,学生就能理解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愧疚之情了。
  通过对比阅读,能够补充教材上的阅读文本的不足,使得学生理解到文本背后的故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深化文章主旨,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提升学生素养,开展延伸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语文阅读不能止步于课本。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延伸阅读,不仅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认识,使得课外延伸阅读能够反哺课堂阅读教学。
  例如,《老王》一文中写到,老王在临死前送鸡蛋和香油给作者,而作者却没有让他坐坐,还给老王钱,得知老王去世的消息后,作者每想起此事,便觉得愧怍。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知道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底层人也是有尊严的,要尊重底层人。但是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此无法真正理解。于是,我向学生介绍了吴培利的小小说《尊严》,文章讲述了主人公老铁因女儿得了白血病,在接受公司的捐款要表达“感激之情”时,足有两米高个头的老铁被逼着跪了下来,老铁尊严丧失殆尽,此后,老铁离开公司,做了开大门的,人也不复往日的魁梧了。通过这篇文章的拓展阅读,再结合《老王》这篇文章,就能够理解作者拿钱给老王,其实是“侮辱”了老王,学生对“底层人物也是有尊严的”这一主旨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有其显著的特色,在阅读教学时,教师有很多选择,应挑选合适的作品进行延伸阅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总之,课外拓展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要注意运用拓展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226500)
其他文献
中频感应干燥炉加热装置具有体积小、节能、效率高、热加工质量优及有利环境等优点,是新一代的金属加热设备,但该设备控制部分故障频率较高,严重影响了该设备能力的发挥。文章针
语文教学,要把现实的生活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大背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培养高尚的情操,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把死的语文知识转化成活生生的立体的知识和
门机象鼻梁起升钢丝绳托辊是门机起升机构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对钢丝绳进行支撑,防止钢丝绳和其他部件之间产生碰撞和磨损,保护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门
文学名著是语言艺术的典范,是人类文化的精粹,是一个时代文学成熟的标志。它们凝聚了作家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其文学欣赏能力,更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第10点明确提出:“具有广
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是档案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档案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开展得如何,是衡量一个档案馆业务基础工作的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很值得探究一番的,因为它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语文教师应该设计怎样的问题来创设有序的课堂活动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找准文本与生活的连接点,找准文本中的动情点,找准文本的延伸点。  一、找准文本与生活的连接点  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尽可能地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连接,以便激起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来源于生活,也要走进生活,贴合实际。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它对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师生的一次旅行,将会旅行多少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旅途中我们会遇到什么事,这些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将来还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对我们有什么影响,遇到某些事是记住、遗忘还是不理会……旅途中很多我们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语文课堂上亦是如此。语文课堂上,教师
美育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为中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高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阵地在于课堂。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就无法准确、深入地感受到美;如果课堂教学缺少美,学生这一主体就很难进行能动的审美。因此,教师除了挖掘课本的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创造课堂教学本身的艺术之美。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人生,树立高品位的审美鉴赏观
2019年9月3日,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召开全体干部大会。会上,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司长潘显政宣布了部党组关于农垦中心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根据工作需要,冯广军同志不再担任中
“学探展结”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依托于导学案及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最基本形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帮扶、展示点评通常通过学习小组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小组学习展开。  一、学习小组的划分  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在分组中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男女比例、性格特点、智力水平、素质差异。尽量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这样为全班各个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具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