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布斯的朋友
“三个苹果影响了世界。第一个是伊甸园亚当与夏娃的苹果,第二个是掉下来砸中牛顿的苹果;而Apple的乔布斯,将人性与科技密切结合,是影响人类的第三个苹果。”说这段话的人,在乔布斯逝世的那天,于悼文之后写下了名字“Terry Gou”,他说:“世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也失去了一个朋友,他的奉献、创新精神,将永远不会被遗忘。”
这个Terry Gou,就是郭台铭。
按照郭台铭的说法,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是产业远见者,是我们公司的真正合作伙伴,一个好朋友。”郭台铭还记得,自己的工厂鸿海富士康代工的第一台iPhone出来时,乔布斯相当高兴,当场向自己示范如何操作。
2011年3月,乔布斯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郭台铭飞去美国开会,本来有机会再见面,乔布斯就在郭台铭的隔壁房间做化疗,后来因身体不适作罢。
2011年10月6日,郭台铭在巴西,听到了乔布斯过世的消息,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即便是在8月26日,郭台铭还在深圳收到乔布斯发出的修改意见。可以说,郭台铭的富士康,是乔布斯最为相信的公司,从第一代iPhone和第一代iPad开始,富士康俨然就是苹果的“御用工厂”。
但没人能保证乔布斯离开以后,苹果的天平依然一直向郭台铭这边倾斜,尽管接手任苹果CEO的蒂姆·库克在1998年就认识了郭台铭,并且就是在担任COO的时候,这个大龄未婚美国男在结束一天的会议后,半夜加班给郭台铭写邮件,那时,库克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供应链管理。而同一时间,在地球另一边白日当空的中国,郭台铭紧握着苹果赐予他的无形权杖,看着富士康的产品从中国出货运往全世界。
库克不是乔布斯
不只是和乔布斯的关系甚好,郭台铭和苹果高层也互动频频。他在2007年再婚迎娶自己的舞蹈老师曾馨莹时,苹果的“设计天王” Jonathan Ive特地从旧金山飞到台北庆贺。
但无论如何,从商业逻辑上而言,郭台铭的鸿海富士康只是苹果的员工之一,这样的员工,苹果有不少,只不过都没有鸿海富士康能干罢了。
2010年,富士康跳楼事件频发,中国劳工开始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苹果店门外,人权组织在不断地向那些光鲜的玻璃门窗丢番茄和鸡蛋,以此呼吁媒体界关注苹果如何加强供应链管理,当时主管这方面工作的库克和郭台铭如同绑在同一条绳上的蚂蚱。
据传闻,库克因此比乔布斯更加急于解决消费者关心的苹果供应链中员工的疾苦。据说,他甚至说过:“我们相信,每一个工人都有权获得一个公平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他也希望在苹果的代工厂里,工人们能通过竞争获得报酬,并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的关切。
在就任以后,库克甚至邀请外部检查组到富士康的中国工厂车间对关于工作场所的滥用问题进行调查,这在富士康,史无前例。
有人认为,库克和郭台铭的龃龉就是这样形成的。
平衡供应链
多年以前,才思敏捷的乔布斯将大笔订单交给要求严格的郭台铭。那时候,几乎所有的iPhone及iPad都是由富士康生产。苹果让富士康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外包商。
从乔布斯时代开始,完美主义被贯穿到苹果公司供应链上每一个细节中,因为对产品高规格要求,严苛的组装任务令鸿海富士康的员工常常承受着难以言喻的压力。例如,iPhone 5要求铝合金边框及后盖的划伤、凹陷标准是0.02mm。要知道,人的头发直径大概是0.07mm,这个相当于头发三分之一的凹陷标准,事实上很难用肉眼进行识别。
但另一方面,苹果也渐渐失去对鸿海富士康的控制能力,有一次,富士康在没有告知苹果的情况下,擅自更换零部件供应源。这件事情让库克萌生了将订单分流的想法。
富士康试图把中国大陆工人薪资上涨及其制造业务迁至中国内陆省份的部分成本转嫁给苹果,这是苹果不想看到的。
2012年,富士康生产线出了差错,导致iPhone 5的金属壳刮伤,富士康终于承认iPhone 5非常难以组装,据说苹果至少拒收了500-800万部iPhone。
换一句话说,曾经主管供应链的库克接掌苹果执行长官后,主要做的事情就是为分散风险而寻找其他的代工厂商,让苹果的供应链更趋于平衡。
新来者和硕
与富士康分一杯羹的人是谁?是同为台湾企业的和硕。
和硕名不见经传,虽然在2011年就成为iPhone生产商,但只是担任配角,并于去年开始制造iPad Mini平板电脑。正是在鸿海富士康专注于生产iPhone 5之际,和硕却不断赢得苹果人气产品如iPhone 4S和iPad Mini的合同。
和硕正在力求下半年将其在中国大陆的10万员工队伍的基础上扩充40%,以配合新产品的推出。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富士康今年早些时候暂停了其在中国大陆多数工厂的招聘,原因是苹果iPhone 5生产减速。但这也仅限于富士康生产线上的iPhone 5,因为随着三星电子和其他竞争对手不断增强的挑战,苹果方面正在扩大产品线。
和硕的崛起意味着富士康在生产苹果移动产品方面垄断地位的终结:2013年第一季度,富士康营收遭遇10多年来最大幅度的下降,同比减少19%,至8090亿元新台币。与此同时,和硕营收增长31%,至1952.7亿元新台币。
而在2012财年,富士康净亏损3.164亿美元,原因是“因部分大客户订单疲软”;被披露500万部iPhone手机遭苹果退货,损失惨重;郑州厂区两个工人跳楼身亡,再次被批“血汗工厂”。
在苹果“劈腿”以后,代工对手的崛起,正迫使富士康不断寻求业务转型以求盈利复苏,在苹果“去富士康化”的同时,郭台铭也决意“去苹果化”。鸿海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集团更名为“富智康集团有限公司”,以此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富士康在大陆市场已经开发了一些新的客户,比如乐视网的智能电视代工订单,小米、华为的智能手机代工订单。甚至有消息称,富士康母公司将联手美国科技公司Mozilla开发自有品牌手机,该手机将运行Mozilla公司的火狐操作系统……
时间回到1995年,那时候,郭台铭第一次见到乔布斯,他拿着名片对乔布斯说:“史蒂夫,你一定很少帮人家签名,我今天就要你帮我签名。”
郭台铭后来把这张写着签名的名片留给儿子,他说他要把它当传家宝,将它锁在保险柜,以防丢失。
“三个苹果影响了世界。第一个是伊甸园亚当与夏娃的苹果,第二个是掉下来砸中牛顿的苹果;而Apple的乔布斯,将人性与科技密切结合,是影响人类的第三个苹果。”说这段话的人,在乔布斯逝世的那天,于悼文之后写下了名字“Terry Gou”,他说:“世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也失去了一个朋友,他的奉献、创新精神,将永远不会被遗忘。”
这个Terry Gou,就是郭台铭。
按照郭台铭的说法,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是产业远见者,是我们公司的真正合作伙伴,一个好朋友。”郭台铭还记得,自己的工厂鸿海富士康代工的第一台iPhone出来时,乔布斯相当高兴,当场向自己示范如何操作。
2011年3月,乔布斯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郭台铭飞去美国开会,本来有机会再见面,乔布斯就在郭台铭的隔壁房间做化疗,后来因身体不适作罢。
2011年10月6日,郭台铭在巴西,听到了乔布斯过世的消息,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即便是在8月26日,郭台铭还在深圳收到乔布斯发出的修改意见。可以说,郭台铭的富士康,是乔布斯最为相信的公司,从第一代iPhone和第一代iPad开始,富士康俨然就是苹果的“御用工厂”。
但没人能保证乔布斯离开以后,苹果的天平依然一直向郭台铭这边倾斜,尽管接手任苹果CEO的蒂姆·库克在1998年就认识了郭台铭,并且就是在担任COO的时候,这个大龄未婚美国男在结束一天的会议后,半夜加班给郭台铭写邮件,那时,库克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供应链管理。而同一时间,在地球另一边白日当空的中国,郭台铭紧握着苹果赐予他的无形权杖,看着富士康的产品从中国出货运往全世界。
库克不是乔布斯
不只是和乔布斯的关系甚好,郭台铭和苹果高层也互动频频。他在2007年再婚迎娶自己的舞蹈老师曾馨莹时,苹果的“设计天王” Jonathan Ive特地从旧金山飞到台北庆贺。
但无论如何,从商业逻辑上而言,郭台铭的鸿海富士康只是苹果的员工之一,这样的员工,苹果有不少,只不过都没有鸿海富士康能干罢了。
2010年,富士康跳楼事件频发,中国劳工开始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苹果店门外,人权组织在不断地向那些光鲜的玻璃门窗丢番茄和鸡蛋,以此呼吁媒体界关注苹果如何加强供应链管理,当时主管这方面工作的库克和郭台铭如同绑在同一条绳上的蚂蚱。
据传闻,库克因此比乔布斯更加急于解决消费者关心的苹果供应链中员工的疾苦。据说,他甚至说过:“我们相信,每一个工人都有权获得一个公平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他也希望在苹果的代工厂里,工人们能通过竞争获得报酬,并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的关切。
在就任以后,库克甚至邀请外部检查组到富士康的中国工厂车间对关于工作场所的滥用问题进行调查,这在富士康,史无前例。
有人认为,库克和郭台铭的龃龉就是这样形成的。
平衡供应链
多年以前,才思敏捷的乔布斯将大笔订单交给要求严格的郭台铭。那时候,几乎所有的iPhone及iPad都是由富士康生产。苹果让富士康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外包商。
从乔布斯时代开始,完美主义被贯穿到苹果公司供应链上每一个细节中,因为对产品高规格要求,严苛的组装任务令鸿海富士康的员工常常承受着难以言喻的压力。例如,iPhone 5要求铝合金边框及后盖的划伤、凹陷标准是0.02mm。要知道,人的头发直径大概是0.07mm,这个相当于头发三分之一的凹陷标准,事实上很难用肉眼进行识别。
但另一方面,苹果也渐渐失去对鸿海富士康的控制能力,有一次,富士康在没有告知苹果的情况下,擅自更换零部件供应源。这件事情让库克萌生了将订单分流的想法。
富士康试图把中国大陆工人薪资上涨及其制造业务迁至中国内陆省份的部分成本转嫁给苹果,这是苹果不想看到的。
2012年,富士康生产线出了差错,导致iPhone 5的金属壳刮伤,富士康终于承认iPhone 5非常难以组装,据说苹果至少拒收了500-800万部iPhone。
换一句话说,曾经主管供应链的库克接掌苹果执行长官后,主要做的事情就是为分散风险而寻找其他的代工厂商,让苹果的供应链更趋于平衡。
新来者和硕
与富士康分一杯羹的人是谁?是同为台湾企业的和硕。
和硕名不见经传,虽然在2011年就成为iPhone生产商,但只是担任配角,并于去年开始制造iPad Mini平板电脑。正是在鸿海富士康专注于生产iPhone 5之际,和硕却不断赢得苹果人气产品如iPhone 4S和iPad Mini的合同。
和硕正在力求下半年将其在中国大陆的10万员工队伍的基础上扩充40%,以配合新产品的推出。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富士康今年早些时候暂停了其在中国大陆多数工厂的招聘,原因是苹果iPhone 5生产减速。但这也仅限于富士康生产线上的iPhone 5,因为随着三星电子和其他竞争对手不断增强的挑战,苹果方面正在扩大产品线。
和硕的崛起意味着富士康在生产苹果移动产品方面垄断地位的终结:2013年第一季度,富士康营收遭遇10多年来最大幅度的下降,同比减少19%,至8090亿元新台币。与此同时,和硕营收增长31%,至1952.7亿元新台币。
而在2012财年,富士康净亏损3.164亿美元,原因是“因部分大客户订单疲软”;被披露500万部iPhone手机遭苹果退货,损失惨重;郑州厂区两个工人跳楼身亡,再次被批“血汗工厂”。
在苹果“劈腿”以后,代工对手的崛起,正迫使富士康不断寻求业务转型以求盈利复苏,在苹果“去富士康化”的同时,郭台铭也决意“去苹果化”。鸿海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集团更名为“富智康集团有限公司”,以此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富士康在大陆市场已经开发了一些新的客户,比如乐视网的智能电视代工订单,小米、华为的智能手机代工订单。甚至有消息称,富士康母公司将联手美国科技公司Mozilla开发自有品牌手机,该手机将运行Mozilla公司的火狐操作系统……
时间回到1995年,那时候,郭台铭第一次见到乔布斯,他拿着名片对乔布斯说:“史蒂夫,你一定很少帮人家签名,我今天就要你帮我签名。”
郭台铭后来把这张写着签名的名片留给儿子,他说他要把它当传家宝,将它锁在保险柜,以防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