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明散曲整理之後續空間的思考--《明清散曲輯補》之我觀

来源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b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散曲的全編整理,謝伯陽先生厥功至偉,後來學人的輯補工作亦卓有成效。汪超宏先生的《明清散曲輯補》,是近年來推進幅度最大的輯佚成果。高應玘、姚燮等名家散曲集的發現,有助於我們重審明清散曲史;别集、方志、筆記、小説、報刊中的大量佚曲,則賦予了明清散曲更豐富的文化内涵。與此同時,明散曲的輯補盲區依然存在。蘇洲、趙時春等名家散曲集有待引起重視,詞文獻、道藏文獻、類書文獻、筆記文獻中的輯佚空間依然很大。隨着輯佚工作的精細化,文本的史源、異文諸問題,散曲留存的碎片化、文體交叉諸問題,漸次浮現,亟须明代文學研究界建立
其他文献
一  我地地道道的梦想之路,是从中考那年开始的。  中考后,迫于家庭捉襟见肘的经济,我将志愿定格在师范。然而,我并不甘心:充其量做个“孩子王”,能有多少出息?  然而,踏上讲台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坚定了当一名好老师的信念。  遭遇车祸的我躺在县医院的病床上,百无聊赖地向窗外望去。突然,几个小男孩闯入了我的视线。“小龙、爱宝……”我失声喊了出来。  病房的门在瞬间被推开,几十个学生一拥而入。  “
孩子自从上了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正式学古文了——我说的不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而是学校自己另开设的——以前在幼儿园、学前班也学一些,但是要求不严。不像现在有学校自己印刷的校本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对学过的古诗、《三字经》都能背下来。儿子每天早晨想起要被老师过筛子,就急得直哭,因为很多时候他都背不下来。我问过别的省市一些家长,他们孩子学校也都有类似的校本课程,要求学生背的东西大同小异,《三字经》、《千字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耗时耗力却低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尝试采用了作文五步培养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初见成效。
期末考试之后,我盼望分数公布的心情比孩子更着急。到了领通知书那天,孩子一回到家,我第一句话就问:“成绩怎么样?”  当孩子递过成绩单给我看时,我被其中数学一栏里那大大的“80分”怔住了。儿子从入学到现在五年级了,还没有考过低于90的分数,这次竟然是80分!  我马上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意:“怎么才80分呢?”孩子说:“这次数学题很难,后面两道大题都是没有学过的内容……”我忽然火气就冒了上来:“不知道检
复合励磁同步调速电动机是一种能够解决电动机在低速时难以实现大转矩输出、高速时难以实现恒功率输出问题的新型电动机。该电动机的转子由两部分组成一永磁体部分和辅助电励
新课程教学目标背景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授课教师的能力与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课堂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的怀抱——这是新课程标准下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能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
以前在一线做教师时,有一点一直坚守:上课不拖堂。有时课没讲完,铃声响起,我会把半截话吞回去。有一次班级座谈会上,同学们对我唯一意见是我下课走人,希望“留步”。我当场回绝,理由有三:第一,下课时间是放松活动时间,与上课一样重要,大家应该遵守;第二,下课时间已经不再属于上一节课,我不能占用;第三,在学校,铃声为令,下课铃声就是下课律令,大家必须遵守。  优秀是一种品格,优秀是一种习惯。上课拖堂,就不是
反复朗读后,老师提示了“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的作用.然后学生发言。
2018年10月20~22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在湖北武漢舉辦了第七届人文社會科學集刊年會。會議總結了學術集刊的現狀,並對未來發展做出展望,一致認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