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zhengh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声音具有任何乐器也代替不了的美妙音色,人的歌喉是一种特殊的乐器,是最为自然、最富表现力的,它可以更直接地表达情感,打動人的心弦。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歌曲的演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加的教学形式。做到“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是音乐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自己的范唱,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力求让学生通过我的范唱能在学习歌曲及表现歌曲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每次学完新歌曲,我都会邀请学生演唱,一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音乐表现能力。对此,一些活跃、自信的学生都盼着这个环节的到来。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却“潜水”了。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呢?下面,笔者将对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善表现、选择“潜水”的原因做简要分析,然后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自信。在音乐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于表现自己,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唱得不够好,害怕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丢脸。这样的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差。其实,很多学生上台表演前思考的不是如何唱得好,而是在想万一表现不好,同学、老师肯定会笑话自己。出于这一心理的影响,音乐课堂上爱表现的往往是几个平时经常受到老师关注的尖子生。这就造成音乐课单调无趣,课堂效率不高。
  第二,无所谓心理。由于音乐学科不是学生主要的考试科目,一些学生、家长,甚至老师认为音乐学科学得好与否都无关紧要。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无所谓”心理,对老师和学科采取“关闭政策”,概不接受,也不参与。或者认为音乐课是“玩”的课,上音乐课就是要轻松轻松的,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第三,厌学心理。当前,很多学生不喜欢演唱课本上的歌,认为课本上的个“土”,是落后的,不好听。而他们对现今流行的一些动画片主题歌、校园歌曲、流行乐坛的偶像歌手的歌曲等却宠爱有加,但这些在课本上是没有的。这就导致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不了兴趣。
  第四,惧师心理。一位学生说他在学校很怕老师。通过了解,我发现这位学生胆子小,成绩也不理想,经常受到其他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其个性也得不到发挥。因此,在音乐课上也变得“默默无闻”。还有一些学生,对老师在尊敬中保留着一份戒备的心理,不敢与老师太过亲密。所以在音乐课上他们也不敢表现自己,害怕受到老师的批评。
  第五,锻炼机会少。音乐学科每周教学时数只有二课时,每班学生人数又多,教学容量也较大。因此,在课堂上能展现自我的机会较少。
  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我采取了一些策略与方法。
  第一,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度显著加强。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用友好、热烈的掌声为自己的同学加油,为他们的表演喝彩,我趁机给他们送上鼓励分及盖上红旗印章。此时,表演的孩子脸上兴奋得红扑扑的,课堂学习氛围浓烈。
  第二,尊重学生的“第一次”,创设成功氛围。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我却说:小成功是大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可提高人的成就动机。因此,需要提高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五年级有几个男孩子调皮捣蛋,他们在音乐课中总喜欢改歌词,令我很头疼。但对他们进行几次谈话后,我发现他们挺喜欢唱歌的,平时喜欢唱的也是些健康的流行歌,例如《五星红旗》《真心英雄》等。于是,我请他们在音乐表演课中演唱《五星红旗》。演唱时,在我的鼓动下,台上这几位学生由于很少有这种待遇,演唱得更起劲了。于是,在以后的音乐课中,他们的学习态度有了转变。由此可以看出,类似这样的一次次的小成功,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一次次满足和愉悦,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第三,利用偶像效应,鼓励学生个性化表演。音乐课堂就像一个小舞台,能否让学生尽情地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关键在教师这个“导演”能否搭好台让学生唱好戏。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只要谈起当今正红的歌星或影星,学生都眉飞色舞。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我引导学生找一位他们喜欢的偶像,并通过查资料、上网、看电视等各种途径对偶象作一个全面了解。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了解到的知识与同学互相交流,并通过影像资料的播放,让更多的同学看到歌星的努力、自信。每一次请学生上台之前,我都会鼓励学生,让更多平时比较害羞的学生勇敢地走上台。期末考试,孩子们放松自如地唱歌的情景时常在我眼前浮现。我想学生需要的就是那份自信、那份陶醉。
  第四,善于整合补充教学内容,让音乐课更显魅力。《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要善于整合、补充教材”是音乐教师一项不可缺少的能力。例如,五年级有一课是学习歌曲《雪绒花》,当学唱完这首歌曲时,我跟他们交流,说准备安排时间让他们学唱这首歌曲的英文版及观看这部了不起的音乐电影——《音乐之声》,孩子们都高兴得尖叫起来。于是,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就进展得非常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参与性也更强。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会有一些学生因为缺乏自信、畏惧老师等原因不敢表现自己。音乐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找出具体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在唱歌教学中,培养每一位学生的才能与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歌唱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小学生爱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故事文本大多具有鲜明的人物特征、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语言文字、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故事教学已被许多小学英语教师所接受,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但许多教师在对故事教学进行活动设计时,过分强调词句的理解和文本的释义,而缺少对学生的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个体体验的关注。这样的故事教学是低效的,不能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情节的起伏,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的
【摘要】中考数学压轴试题,总给人以启迪。以“2019年广州市中考数学题第24题”为例,是一道延续往年创新风格的压轴题,题面简洁明快,但内涵极为丰富。本文从构建合适的基本模型着手,探究多种解法,破解压轴题。  【关键词】构建模型;压轴题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现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它明确地表述了这样的意义:建立模型思想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体会和理解
【摘要】本文从思维导图的含义出发,论述思维导图在现代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并且就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意义进行了论述,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异同,最后针对思维导图的特点,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论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在英语的教学中是一个不可获取的部分。传统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已经满足不了教
一、案例背景  我班有一个男生叫小穗,是班上的“四大天王”之首。經常违反班规、校规,上课开小差,欠交作业,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学习成绩都是待及格,老师耐心教育也无进步。班主任还向我抱怨,跟小穗的家长沟通,根本没有效果,刚开始还好,打多几次电话索性不接听也不复信息。  二、案例过程  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我决定先观察小穗一段时间。我发现小穗智力没有问题,只是记忆力稍微差点,但也不至于形成三科学
2019年秋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历经三年尝试之后开始全国普及, 以读书为要是它最突出的特点。阅读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关键。世界阅读学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阅读的实质就是:对文字为主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与理解,并运用人类自身的思维与语言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乃至终身发展至关重要。那么语文教学该如何朝着提升学生阅读素养这个目标努力呢?
【摘要】在高中教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点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激发學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学习技巧,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同步提高。因此,教师在制定高中数学教学计划时,应该增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以收获理想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工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自主、合作、探究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论述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是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如何让自主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地生根?本文聚焦问题情境,捕捉探究的“眼”;再现问题情境,还原探究的“境”;点拨问题情境,引导探究的“法”;欣赏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情”,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摘 要】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农村学校的班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让初中数学学困生都认真参与数学的课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呢?文章主要围绕激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表扬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进行分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习惯,利用学习小组帮扶等,让他们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观察记录形式不止于检核表、事件记录等,微视频观察记录以其真实、形象、易保存等优点受到教师们的欢迎。微视频观察记录是指观察者利用便携的移动设备,如手机、相机等,对幼儿的游戏过程进行3-5分钟的自然拍摄,再通过家幼或师幼共同观看,对幼儿的游戏过程或瞬间加以评价和解读
【摘要】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语文老师运用恰当的策略,能够通过批阅学生的日记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能够通过日记宣泄自己的情绪,并在书写中培养自己的自省意识,加快行为习惯的自我完善,从而进行无痕德育。  【关键词】心灵对话;语文;日记;德育无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