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yuf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逼真感人的影像,优美动听的音乐,绘声绘色的语言,甚至丰富的实践活动,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获得美感,形成审美体验,促使学生在美的感受和参与中,调动情趣,激发智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更好地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语言艺术塑造情境
  儿童没有形成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方式,教师不能强行要求他们产生“志趣”,但可以创设最接近他们生活体验的情境,激起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采用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兴趣。例如,在执教《荷花》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共生,交融,使学生能够深刻领会作者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想象为荷花的情形。我通过这样的语言描述:“这荷花真香啊!它香气幽雅,沁人心肺,怎能不深深地吸引我前去观赏呢?这荷花真美啊!它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怎能不让我陶醉呢?这清清的水,绿绿的叶,白白的荷花,又怎能不使我如癡如醉呢?此时此刻,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假如我们也在那儿,我们也一定会变成一朵荷花。”这样抒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了各具姿态,色彩明艳的荷花世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进而幻化成水池中翩翩起舞的荷花,这些言辞语句,恰如春风化雨,润泽学生的心田,这是语言的魅力!
  二、运用表演艺术营造情境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用表演艺术营造的课堂情境,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古人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师积极组织学生按照课文内容,模拟一些动作,或分角色加以表演,那么学习的过程就变成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例如,我教学《猫》课文中“屏息凝视”一词,让全班学生做这一动作,仅两分钟学生就喊难受,于是我引导学生想象猫几个钟头会怎么样?从而体会猫的“尽职”。又如,《狐假虎威》的教学,我校席春燕老师让学生根据对课文情境的理解,分小组做好准备,当堂表演寓言中的场景。学生表演很精彩,演完后还要演。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不仅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发展。
  三、运用音乐艺术渲染情境
  借助音乐渲染是创设语文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文学与音乐沟通起来,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散文和诗歌教学中,可以播放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于诗歌的意境中。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我在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配音进行美读,伴着古典舒缓的中国丝竹乐声,学生静静地聆听,耳中听到的是婉转缠绵的乐曲和充满乡愁的朗诵,自然会浮现意境深远的诗歌画面。音乐和诗歌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美的熏陶,心灵受到了强烈的感染,产生去读古诗的强烈愿望。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实现语文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的感知思维,使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美,朗读水平自然也会逐渐提高。
  四、借助信息技术再现情境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能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音乐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更易于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凭借多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感受、体会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公开课时,考虑到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很难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所以我就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部战争的影片,定格于一个孩子哭嚎的场面,作为导课。这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战争中,让学生去感受,雪瑞同学看到这个画面,都流出了伤心的眼泪,带着这种悲痛的心情,再让学生学习课文,就很轻松了,难点一下就攻破了。学生在读课文时,我又配上了比较低缓的音乐《沉思曲》,学生边读边抹泪,有些学生的嗓子都斯哑了,在座的评委老师也流出了伤心的泪水。
  五、开放情境
  开放式情境是指突破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的情境。
  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植树造林给小动物带来了好处”,教师摒弃了诗歌读读讲讲的一贯方法,而是创设了一个具体的开放式说话情境――如果你就是动物家族的一员,你会怎样生活呀?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要飞到大树上快乐地歌唱。”“假如我是一只小猴,我最喜欢在树林里荡秋千”……孩子们张开了一双双想象的翅膀,似乎来到了茂密的丛林,与小动物们为伴,去体验绿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语文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具体的“现实环境”。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设疑、实物演示、图文结合、体态语等创设出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易”“趣”“活”,让学生爱学、乐学、善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兴趣教学,对于孩子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兴趣教学实质上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一个实质性的体现,只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引导孩子更好的写作,在写作方面,孩子只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够自觉主动的进行写作,进而可以提升写作能力和文化综合素养。本文探讨如何让孩子们在起步阶段爱上写作,希望可以帮助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小孩子培养好兴趣。  关键词:小学;起步阶段;写作;兴趣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
摘 要:之所以教师会对小学生的数学的教育要格外严苛,因为这对提升小学生運算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却存在严重的“粗心大意”、“审题失误”、“笔下误”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急需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维,同时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数学运算  一直以来,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除了在小学考试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也在向小学生传递着最具使用价值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是否有效。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开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经常使用,让孩子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而教学中,多数教师意识到合作型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缺少有效性和实效性。为此,探讨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摘 要:在我国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数学知识得到的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审题及分析理解能力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当明确的向学生提出要求,认真的完成阅读审题工作,以免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误解。现代教育思想及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满足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实际要求。在本文当中提出一些小学生数学阅读审题能力培养方法。  关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我国对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视,人们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持续发展。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更应该重视他们的德育教育,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方法,旨在提高我国小學德育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问题”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数学课程的特征进行。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它最终的目的就是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方法  在义务教育标准中,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提出了如下规定:要求学生学会初步运用数学思维对日常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着手解决,增强数学的应
摘 要:如今,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学习和教育的理念有了很大质的转变,现代教育更关注的是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身体健康是学生进行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培育学生健康体质,也是目前教育所重视的培育方向。本文将针对有关培育学生体育习惯这一目标,简单探析相关培育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习惯培养;途径;方法探究  小学体育教育是学生初次接触体育教育的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