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班级场”的初步实施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p2002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劳动技术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性劳动与技术素养培养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在长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班级场”的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农村学生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整合校内、校外丰富资源,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过程,亲历实践体验,展示实践成果,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学生的意识、行为中。
  关键词:劳动教育;班级场展示;档案资料
  劳动教育缺乏成为中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农村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更是严重缺失。农村小学生往往因为父母的溺爱和太重视学习,忽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学生缺少劳动机会,从而出现很多不重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学校、家庭、社会方面如果给予的劳动教育少,不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学校对劳动教育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使命,应该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和考核建档。文章将从劳动与技术教育渗透于日常教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家庭、社会的结合以及建立学校劳动教育“班级场”成果的展示平台和科学建档管理等方面来论述劳动教育“班级场”的实施策略。
  一、 渗透于日常教学,提高“班级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有效性
  劳动与技术教育任重而道远,除了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应该进行,结合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抓好劳动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使劳动教育经常化、日常化。
  (一)基于课堂,提高“班级场”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小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劳技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良好的劳动与技术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通过教学本节课的知识点、操作方法、要领等内容,亲自示范或者以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比如,在教学《立体贺卡》这一课,学生很难通过自学理解贺卡“站立”的原因,掌握了也很难动手实践做出来。在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探究,明白贺卡“站立”的物理原理之后,通过投影仪示范,让学生尝试实践操作。在这样的高效课堂里,他们最终学会了制作各种各样的贺卡,轻松突破了课堂重难点。
  (二)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抓好劳动与技术教育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很多事情都可以放手交给学生去做,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班主任管理起来也轻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磨炼了学生的意志。低年级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每天完成作业后自己收拾书包、准备好第二天上学的物品、整理自己的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自理能力,让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班主任还可以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的班级文化,通过简单的技术来装饰教室,让学生耳濡目染,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热爱劳动。
  二、 立足课外实践,丰富“班级场”课外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趣味性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合作,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中,学生更能在生活中崇尚劳动,愿意参与劳动,锻炼劳动能力,收获技能。课外劳动教育实践应该基于学生的兴趣,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学习内容向校外、家庭、社会延伸。还可以成立一些兴趣小组进行等,培养劳动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一)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劳动习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家庭生活中让学生参与劳动能很好地提高生活基本技能以及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些能力的培养单单在课堂上是不够的,要靠家庭的实践和延伸。
  在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上册的《洗衣物》一课,笔者在课堂上教学完相应的理论知识后,讲清楚知识要点,做完示范后,布置学生回家实践。以让学生拍照片视频记录、撰写活动心得等方式获得反馈。学生对于这些家务劳动都是父母做习以为常,但却认为很简单,一开始为了完成任务都积极参与其中,给笔者反馈了很多洗衣物的照片、视频等。随后笔者做了一张调查表,才发现学生都是走马观花,完成得并不细致,对于“洗衣物”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对衣物进行分类洗涤,洗衣液应该放多少并没有概念,离开了带有刻度的量杯就很难操作,对洗衣机的操作和衣物的护理更是一窍不通,全班几乎没有学生能够真正担任洗衣物这个家庭重担。对此,笔者进行了思考,学生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去做,在家庭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去实施,并没有真正养成劳动的习惯,是无法真正获得這项技能的,也就是说,劳动与技术教育就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劳动实践能力
  劳动实践能力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实践能力,需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自去探索、去体验,在实践中理解和学习劳动知识,获得劳动技能。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作为劳动实践场所,也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延伸。
  比如,在学习自编教材《五彩的石头》一课时,让学生以“石头”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笔者让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走进社会,参加实践活动,利用身边资源,在广阔天地里去发现、去寻找、去探究、去感悟、去创造。学生先探究出了感兴趣的子课题,再根据兴趣进行了分组,有的小组研究“石头城”南京的历史;有的小组探究石头的种类;有的小组研究石头的工艺。小组成员合作默契,分工明确,有的学生负责搜集材料,有的学生负责在活动中进行摄影记录,还有学生专门负责撰写报告,学生都兴致勃勃,最后以多种形式汇报了关于研究的成果,十分精彩,他们也收获满满。他们超越了课堂,走进自然和社会,获得了亲身体验,提高了劳动素养。   三、 丰富展示平台,在“班级场”展示劳动与技术教育成果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逐步朝着规范化、日常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在班级、校园提供丰富的平台,展示学生劳动教育成果,并予以恰当评价,可以很大程度鼓励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并积极主动参与劳动。
  (一)班级文化的创意展示
  板报是一个班级文化的体现,板报利用好了,就是大学问。通常板报都是以书法、绘画、写作等形式展现,如果能指导学生将板报的设计与劳动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板报布置就有立体感、层次感,美观又有知识内涵。在大的布局上,可以用劳技作品为框架,运用学生劳动与技术课所学的剪纸、折纸、布艺等方法做成各种需要的图样形状,比如笔者运用《拉花彩练》一课学生制作的漂亮彩练来做挂饰。内容是各个学科知识,也可以与劳技结合,比如设计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板报。学生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中搜集的相关资料整理成卡片,可以参与到社会采访、调查、统计节约粮食的情况,可以和父母一起尝试下地体验劳作的辛苦,和父母一起买菜做饭,进行光盘行动等,将这些经历拍成照片,配上感悟和心得,做成手抄报。
  在教室墙壁空白的地方,笔者开辟出来作为学生作品展示台,让学生自己设计展示角、图书角等板块,把劳技课中纸艺、手工等劳动技能运用融入设计中去。在节日的时候可以根据学校要求制订相应主题。如“儿童节”,笔者让学生用《涤纶彩球》一课中学习的制作方法制作五颜六色的小彩球挂在教室,教室里瞬间有了欢快的节日氛围,学生还纷纷发挥了纸工技术,通过折纸、剪纸做了很多可爱的窗花。整个教室都被学生亲手制作的作品装饰得绚丽多彩,简直就是一个作品展示大舞台,激励了学生的动手热情,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了一个交流、展示劳技活动成果的平台,学生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二)校园文化的开发建设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有很多草地、花坛、书橱等资源适合教师进行劳动教育,将其划分成不同区域,让学生去清理、布置与维护,使学生获得劳动的实践与体验。比如笔者所在班级划分的前楼竹韵林,笔者让学生对这片竹林进行精心观察、照料、研究,学生总是给笔者意外的惊喜,他们竟然利用掉落的枯竹叶进行了创作,制作成一个个漂亮的书签和贴画,在教师节的时候让班里其他教师都喜出望外,不禁表扬他们爱动手爱动脑。还有一群学生对于竹林里雨后冒出的春笋特别感兴趣,特地每天对春笋进行细致观察,他们连续写了一个月的观察日记,这些观察日记对研究春笋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资料。这片竹韵林给学生提供了劳动实践与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劳动参与中获得学习,培养能力,体会劳动人民的意义,让学生体验劳动的成就感,从而热爱劳动。
  四、 科学建立档案,反映“班级场”劳动教育的全过程
  建立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档案可以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状况,有助于保存劳动教育成果的完整性,积累劳动教育经验,为长期劳动教育服务。随着劳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劳动教育档案的内涵也将不断地丰富,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立劳动技术教育的档案,对劳动与技术教育成果进行搜集,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资料进行整理,可以为后面劳动与技术教育提供很好的资源和方法。比如劳动与技术教学活动中制作的木工作品,将制作材料多、制作步骤繁琐、有创意的或者比赛获奖的作品等进行保存展示。可以选择制作工艺优秀的,也要有制作工艺一般的,主要是给学生有启示的作品,最好有标签对此作品进行说明。
  在学校展示平台对这些文字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面向学生开放展示,学生能在观察实物档案中受到启发,寻找创新灵感,设计制作發明,通过在查阅档案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的探究项目,进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教育“班级场”是学生接受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体验场和展示场,注重劳动教育氛围的营造。通过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班级场”的建设,系统、全面、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学生的意识中,体现劳动实践的行为中。
  参考文献:
  [1]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3.
  [2]卞文霞.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的有效性[J].文理导航,2018(7).
  [3]谌纪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开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10(9).
  作者简介:吴艳,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自新课改提出了“校本课程”这一新理念,并提出了由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统一管理课程资源的制度之后,中国便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校本改革活动,一线教师也开始全面开发、整合乡土资源,以便据此构建特色化的课程内容,为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做准备。其中,扇画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组织扇画教学指导。文章综合分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组织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投入到教学中,分层教学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它倡导对学生进行分層管理,根据每个学生水平的不同设立不同的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基础一般的学生进一步打牢基础,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分层教学被应用到中考的道德与法治的复习过程。文章从分层教学的意义及在中考复习过程应用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最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体验式学习强调教师在阅读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要将以往独断、专制、权威的角色转为学生
摘 要:文章立足乡土地理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从乡土地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和高中乡土地理资源应用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其中高中乡土地理资源应用策略包括录制实景微课,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开展研学活动,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布置实践作业,拓展资源应用场景;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优化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反思。  关键词:乡土地理;实践创新能力;高中地理  一、 引言  创新是知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民族音乐的传承必然离不开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演奏。学校音乐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方法,初高中民乐团的建设也是一种对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传承方式。对民乐团的建设不但要有制度保障,更要从各个方面来落实民乐团的建设。初高中民乐团不但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还可以帮助培养兴趣艺术特长生,使得学生在锻炼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文章
巧设情境,可以活化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形成能力.利用情景化策略可提升课堂效率,灵动课堂,提升学生的学科素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产生了很大影响。教学中应用意识的渗透得到了很多关注,一部分教师也进行了应用意识渗透的相关尝试。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法与调查法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渗透并不简单,教学层面固有的一些不足也成了应用意识渗透的难点。文章将对相应难点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应用意识渗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渗透  一、 引言  得益于系列创新教学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教材内容,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拓展教学,以此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提升,促使学生语文水平不断提升。文章详细阐述了深挖教材文本,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翻转课堂教学,促进思维发展;增加知识拓展,提升文化内涵素养;善用媒体技术,提高审美能力等构建核心素养指向下课堂教学的实践途径。  关键
摘要: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理念、教育理论都更为完善,且与当代教育需求相适应。小学作为学生教育的初期阶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实效性。这也就要求,对于小学教育,学校必须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国家教育部门提出的核心素养教育要求,转变教学思路,调整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提升教育质量打好基础,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与当前小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属性、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概念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之间的互通性、数学概念本身的逻辑性和推理性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巧妙地通过探究性活动、概念推导、总结反思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批判性思维,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