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sk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的起步阶段在小学三年级,相较于低年级的写话有所不同,作文要求更高层次、更全面,因此部分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的心理,学生的“怕、难、烦”写作呈现出来就是“假、乱、空”的东西。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是对现实生活知识经验的总结升华,对情感价值观的宣泄。
  关键词: 小学作文 写作能力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写作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它的重要性更表现在学生对字词句的运用、对思想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提炼、对现实生活知识经验的总结升华、对情感价值观的宣泄。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在教学中做了探索。
  一、创新立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不断地创新立意,选择学生喜好的题材。
  作文的选材十分重要。我们提倡发散思维,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通过多方比较分析,找出符合学生写作的最佳角度,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新意。比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谈谈对圆的设想。学生思路开阔,引导学生归纳: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自然的角度看,有向日葵、地球、太阳、荷叶等;从饮食的角度看,有西瓜、苹果、月饼等;从生活用品的角度看,有水果盘、草帽、锅等;从体育用品的角度看,有足球、篮球等。学生兴趣浓厚,写起来自然不受限制。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些都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因为作文是客观实际的反映,只有深入生活、观察体验生活,才能很好地捕捉生活信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领着学生深入生活,走进大自然,指导学生观察。如《校园的变化》的习作指导,我把学生带出教室,留心周围的一草一木,发现校园变化。我先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然后让他们自主地寻找春天的足迹,接着运用口语交际的形式交流各自的发现,最后让他们运用文字在书面上表达出来。这样的习作活动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感而发,消除对习作的恐惧。
  三、创设平台,勤于动笔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让学生勤于动笔,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每册安排八次习作,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安排的这些习作还远远不够,同时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生成。
  随文仿写《庐山的云雾》时,我先重点介绍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接着在引导学生感受“庐云雾神奇美丽”时,带着学生品读描写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语句,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因为学生先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所以在“公园的花坛真美”,“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稍作引导,文思便喷涌而出。有了这样的练习,学生不难发现,作文其实就在自己的语文学习中。
  四、批注激励,增强信心
  作文批语倾注了老师的希望、鼓励与批评,我坚持鼓励原则,实行高分政策,让学生感到作文不难,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写作的积极性随之高涨起来,写起作文来也就无约束而言。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只有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当批改到“差生”作文时,看优点,抓住他们哪怕是微弱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获得成功的动力。如学生整篇作文就一个词用得好,我在眉批上写道:“这个词用得棒极了!真希望你能让这样的好词再多出现些?”当遇到抄写马虎的学生时,我在批语中写道:“你的字看上去美吗?如果觉得美中不足的话,是不是‘打扮’一下更合适?”有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了十多个错别字,我写上这样的批语:“请你把圈住的字改正过来。我相信,你只要认真,大部分字你是会写的;个别字,查查字典,你也能改正的。”
  作文,其实是真实思想的负载,是真实情感的沉淀,是真实自我的释放。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我们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活动中体验作文的乐趣,在老师的赞赏中快乐写作,自然会有清如许的“源头活水”汩汩而来,那么作文教学将别有洞天,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
  [3]边玉芳.儿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4]于漪.于漪老师教作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英]安东尼·海恩斯,著.杨海洲,杜铁清,译.中小学教师智慧锦囊丛书作文教学的100个绝招.教育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任务和情境两个方面,阐述创设自由互动氛围和建构多样发展任务对引导学生彼此交流的重要指导作用,旨在帮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增强认知感悟,促进英语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难点,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知识构成,以生动活泼情境为引导,便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全面感知,便于挖掘他们的认知潜能。情境前提下的任务合作,是活化教学过程和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 高中英
摘 要: 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需要掌握庞大浩繁的基础知识,并且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需要掌握众多解题方法、技巧,如果运用不熟练,遇到难题就束手无策。而审题和建模是确定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敲门砖。高中物理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渡过难关,尽可能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本文分别对审题和建模进行讨论。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审题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倡导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前提的素质教育作为课堂教育的主题,要求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融探索思维于生活,集科学素养于课堂,让美术课堂“活”起来。作者结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对“生活化”初中美术课堂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 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生活情境 生活经验 生活课堂  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身
摘 要: 三年级作文是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学生作文起步为后面几年的小学阶段作文奠定了基础,地位相当重要。由于三年级作文要求学生完成从说到写,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这就决定了三年级作文起步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是教师要探索与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三年级 作文教学 读写链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阐明:“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总之,数学活动经验对于数学活动的顺利探究、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学生数学观念的形成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量感呢?量感就长度测量而言,必须有两个因素:测的单位和量的多少。量感是指对长度单位和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几年前微博以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随之而来的微信、微店等在人群中走红,忽然发现已悄然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微”潮流。于是,微课随着时代潮流应运而生。  什么是微课?微课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美国圣胡
一、讲评目标  1.提高学生掌握材料选择题的做题能力,纠正错题,找准错因,掌握材料题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考试分数。  2.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做材料问答题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尤其是加强学生对材料的领悟和理解。  3.答疑解惑,巩固基础,补上课本知识的漏洞,增强高考复习的针对性。  4.试卷讲评课是考试的延续,充分发挥试卷讲评课的激励作用、诊断作用、强化作用、示范功能,增强复习针对性
摘 要: 本文以国内外对于大工程观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基础,针对统计学类专业课程特点,研究大工程观在课堂中的运用,并以吉首大学为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将其付诸统计学专业《非寿险精算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基于“大工程观”的《非寿险精算学》教学改革探索,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统计软件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大工程观 《非寿险精算学》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摘 要: 在初三数学复习教学过程中,作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让初三作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更有效地回馈给学生,是初三数学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作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时间维度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中考复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关键词: 初三复习 作业讲评 课前 课中 课后  作业讲评是教学过程中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其根本目标是纠正错误、分
摘 要: 公路电影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发源于美国,中国自2001年产生了第一步公路电影《走到底》后,公路电影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方兴未艾,2014年上映的《心花怒放》、《后会无期》都取得了非常高的票房。虽然中国的公路电影是模仿国外的公路电影,但经过了较多的本土化改造,符合中国观众的文化价值观,才在中国的市场上赢得立足之地。因此,中外公路电影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正是反映了中外文化的差异性。《午夜狂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