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血管灌注技术对人体支气管动脉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配合肺外科的发展,近年来我们研究制作了系列的肺管道铸型标本,为肺外科术式设计,提供局部位置准确,能从三维空间展示的实物标本。方法 :采用肺血管灌注技术和腐蚀铸型技术 ,将3年来30具局部解剖学试教标本进行灌注观测。结果 :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间存在大量毛细血管的吻合 ,吻合支位于支气管壁、肺动脉壁和肺胸膜下 ,长度为 13.89.7 mm(3.6~29.4 mm) ,直径为 215±61 μm(65~540 μm) ,吻合方式有端 -侧和端 -端两种 ;支气管动脉与肺静脉间未发现吻合支存在。结论 :支气管动脉与肺循环血管交通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管灌注技术;支气管动脉;解剖
  【中图分类号】R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31-01
  
  1 材料的选择和准备
  选用完整的材料,打开腹前壁,经隔肌上面切断下腔静脉、食管和主动脉等结构,并从第一腰椎处离断腰部。剪开心包,切除大部分心脏,保留出入心底的血管和心包。
  2 填充剂的选择和配制
  2.1 过氯乙烯填充剂。配方:过氯乙烯20~25 ml,乙酸乙醋100 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5 ml,油画配料适量.
  2.2 自凝牙托材料填充剂自凝牙托粉100g。配方:自凝牙托水100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0 ml,油画配料适量。配方1.2均应在临灌注时才混合。
  3 插管和灌注
  3.1 灌注支气管动脉。用止血钳夹住升主动脉根部、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插管加压灌注。首先灌注20%的过氯乙烯填充剂70~90 ml,补注25%过氯乙烯5次后,再灌注自凝牙托材料至主动脉饱满.
  3.2 灌注肺动脉。从肺动脉干或左右肺动脉插管。每测灌注量为40~60 ml。
  3.3 灌注肺静脉。分别从4条肺静脉插管,用缝合针穿线结扎。每支肺静脉可灌注20~30 ml。
  3.4 灌注支气管树。经2、3气管环处切断气管,并插管结扎.灌注量为100~120 ml。
  4 腐蚀和冲洗
  待填充剂硬固后,断离头颅和上肢,连同胸廓一起,置于纯工业盐酸内腐蚀1周,而后取出用自来水冲洗。根据需要,也可以只取出胸腔内脏器进行腐蚀。
  5 结果
  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间存在大量毛细血管的吻合 ,吻合支位于支气管壁、肺动脉壁和肺胸膜下 ,长度为 13.89.7 mm(3.6~29.4 mm) ,直径为 215±61 μm(65~540 μm) ,吻合方式有端 -侧和端 -端两种 ;支气管动脉与肺静脉间未发现吻合支存在[2]
  5.1 肺外段支气管动脉。
  5.1.1 支气管动脉的起始部位30例当中右侧共发出29枝,左侧共发出29枝,支气管动脉的起始部位共有5处,结果详见表1。
  6 讨论
  6.1 外科铸型标本制作难点。由于肺的位置形态、内部构造和生理协能与其它脏器不同,按传统的新鲜材料离体灌注、水中维持外形的铸型方法制作肺铸型标本不易成功,其原因是:人体死亡后,肺因其生理功能停止而随之萎缩变小,此时若开胸取肺势必破坏胸膜腔的负压及胸膜腔浆液对肺的吸附作用,致使肺更加萎缩塌陷,形态发生很大变化。另外,要在离体肺上寻找齐全来源和支数较多且不恒定的、口径细小的支气管动脉,并进行插管灌注也是很困难的。
  6.2 维持原状,毗邻关系不变。气管、主动脉弓和肺动脉干的管径大,管壁厚,加之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经腐蚀后,这些管铸型因失去了软组织的依附而往往发生移位现象,难以保持正常的毗邻关系。应在腐蚀前,把它们相邻部位的部份管壁剥去,裸露出铸型,其间垫上一小块有机玻璃充当去掉的软组织,并用有机玻璃溶液粘附在一起。例如,胸段气管面有主动脉弓和头臂干,可选头臂干与气管粘附:主动脉弓和肺动脉干之间,可用小段有机玻璃条代替动脉韧带将两者连接。这样处理后,再进行腐蚀,能较好地保持原位毗邻关系[1]
  6.3 择优取材,酌情设计造型。鉴别肺脏材料的优劣,主要以肺的质地软硬而定。质地较硬的,说明肺内淤血较多,管道多不通畅,灌注的管道易少,只灌注支气管树和支气管动脉即可。质地柔软而有弹性者,说明肺内管道较空虚.灌注效果较好,灌注的管道可多,乃至肺内管道全部灌注。某些材料因心脏肥大,或腹部脏器肿大而影响到肺的形态和大小,这样的铸型造型差,可酌情不用。
  7 结论
  支气管动脉与肺循环血管交通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7.1 掌握支气管动脉的来源对提高导管插管成功率有帮助。支气管动脉造影和作为治疗手段所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或化疗,要使导管能尽快顺而准确地插入支气管动脉口内。因此应准确掌握支气管动脉的分布形式是成功地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关键之一。
  7.2 位于气管分叉前下方的肺静脉属枝吻合可能是癌肿远处转移路径之一,本研究中发现在气管分叉部下方肺静脉的属枝互相吻合后流入头臂静脉,在支气管分叉部前方,左右支气管静脉发出的分枝互相吻合成网有类似之处。通过上述吻合,在临床上肺癌细胞不仅可通过淋巴途径,还可经过此静脉吻合途径向对侧或其它远处转移,因此,在手术治疗时应处理好这些静脉,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有好处。
  参考文献
  [1] 李长文,王阿力,王兴海. 我国人体铸型标本制作技术的进展[J]. 解剖科学进展,1997,(4)
  [2] 杜建颖 等. 肺内支气管动脉分布的应用解剖[J]. 解剖与临床,1999,(1)
  [3] 杜建颖,李崇谦. 支气管动脉与肺循环血管关系的解剖和临床[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出血型异位妊娠术中配合自体血回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位出血型异位妊娠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及效果评估;结果:63位出血型异位妊娠患者出血量分别为600ml~3700ml不等,回输血量为400ml~2800ml不等,无输血反应发生且痊愈出院;结论:自体血回输是出血型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输血治疗的有效手段,具有安全、可靠、快捷等优点。  【关键词】
期刊
【关键词】解毒化瘀汤;胆系感染;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21-01    近几年来,我们在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研究中,选择符合中医温病辩证,西医诊断急性胆系感染之发热患者88例,分析采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化瘀通腑中药进行治疗,重点观察了体温、皮温、温差,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期刊
中风病即脑血管病,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的阴闭证虽较少见,但致死率、致残率更高,且临床主要采用西医疗法,疗效不确切。为此,我们根据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及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对中风病阴闭证辩证应用救急稀涎散加涤痰还魂合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及《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周口市腹泻病中志贺氏菌菌群分布、发病规律及耐药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采集2009年医院报告为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分离培养,对不同职业人群志贺菌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共采集粪便标本894份,阳性率3.58%。农民和商业人员检出率最高,B群为优势菌株,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甲氧苄啶、四环素、链霉素、奈啶酸药耐药率达88.6%以上,福氏
期刊
【关键词】东莨菪碱;有机磷中毒;阿托品;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35-01    自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在有机磷农药中毒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东莨菪碱,共抢救3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16~55岁。中毒后就诊时间10分钟至3小时。中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观察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旋转式错位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椎牵引术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优于传统的颈椎牵引术,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助力主动正骨法;颈椎牵引术旋转式错位颈椎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流感流行病学、病态趋势与治疗。方法:2009年10月15日至2009年11月25日通过诊治456例新型流感,进行局限性分析。结果:发病与年龄组有很大关系,病情轻重与机体状态,治疗合理性和入侵病毒的毒力,有无伴发病和病发症有关。  【关键词】新型流感;流行病学;病势与结绝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35-01 
期刊
随着介入影像的不断发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肺癌,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3]。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肺癌治疗多数采用外科治疗,既然手术切除病灶,但术后肺内复发和转移较多。主要根源是肿瘤体积过大,同时有分叶改变,肿瘤包膜不完整。目前尚无防范术后复发和转移治疗措施。本文报告84例肺癌手术切除术后,早期预防多次给予大剂量抗癌药物介入治疗。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旨在进一步探讨减少肺癌术后再次复发和转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术中联合B超切除子宫肌瘤临床价值。方法 69例子宫肌瘤患者于腹腔镜术后继续使用B超探查将存留的子宫肌瘤继续在腹腔镜下剔除。结果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B超可发现残留肌瘤核,并予切除,术后1年复诊无残留或复发。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联合B超,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肌瘤核的存留,大大降低术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  【关键词】腹腔镜;B超;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R846.5【
期刊
【摘要】目的:运用疏血通注射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一周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和小牛血蛋白提取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63例)和维脑路通组(简称对照组,63例)进行临床观察。两组都常规给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为60.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应用优于单纯维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