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i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了观察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旋转式错位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椎牵引术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优于传统的颈椎牵引术,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助力主动正骨法;颈椎牵引术旋转式错位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6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24-01
  
  临床上以退行性变为基础的颈椎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非手术治疗颈椎病仍为主要手段,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为寻求简便高效的治疗方法,我院针推理疗科自2007年以来采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条件:所有患者经过三步定位诊断[1],三步定位诊断法具体如下:(1)神经(临床症状)定位诊断:①有麻木、疼痛的肢体,按周围神经分布作出发病脊椎范围初步判断。②有内脏、器官病症的按交感神经节段判断。③有脊柱局部症状的,按局部肌肉、韧带附着关系作判断。④无A~C表现的,从动脉供血的脑、脊髓损害作判断。(2)、触诊(检诊)定位:①颈椎横突、关节突触诊法。②椎旁压痛点触诊,棘上(项)韧带。③椎旁相关软组织劳损点及相关肌肉触诊。④触诊不满意者,按骨科、神经科临床检诊。(3)、X线照片定位诊断:①排除骨折、脱位、肿瘤、结核、类风湿、痛风等。②分析椎小关节错位的部位、型式,有无椎间盘突出。③分析椎间盘变性程度、骨质增生部位与发病的关系。④观察关节炎、骨质疏松、韧带钙化部位,治疗方案作参考。
  第一步定位作出脊椎发病范围初步判断,第二步与第一步判断相符者,证明判断准确,第三步与一、二步吻合者即可作出最后定位诊断。
  经过三步定位诊断,94例确诊为旋转式错位颈椎病,并经CT或MRI检查,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排除脊髓型颈椎病及手法禁忌症,所有患者无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
  1.2 一般资料:本94例中,男性52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18岁,年龄最大65岁,平均年龄46.5正负3.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年,按性别、年龄差别不超过5岁,进行随机配对,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并经齐同性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从事重体力劳动,疼痛难以耐受的临时给予消炎止痛药物配合治疗。治疗组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其基本操作要领是让患者取坐位,而术者立于患者背后,以C2右旋(顺时针方向)错位为例,术者左手扶住患者左侧颈部,使患者头颈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右手食指掌指关节背伸位,把掌指关节掌面平压在C2右侧横突后缘作着力点,嘱患者头颈部向右转,C2在患者右转头颈部与术者阻碍其右转的合力作用下左旋,达到正骨的目的,可以分次操作,逐步正骨,以患者在操作后症状减轻及右旋活动度改善程度去灵活掌握下一次操作的力量,可以重复操作3~4遍,其他各颈椎错位可依此类推,着力点可以选横突或关节突后缘及棘突对侧,可根据不同颈椎错位调整曲颈角度,以利于复位,如旋转时患者感觉不适或合作差,应停操作。术前术后配合局部软组织按摩放松手法。每天治疗1次,10天一疗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术[3],一般采取卧式或坐式牵引,卧式牵引的方法 为让患者卧床,床头放置滑轮,后枕及上颌部用枕颌带兜住,牵引绳通过滑轮牵引重量约1.5~2.5KG;坐式牵引亦用枕颌带,但牵引绳绕过头顶上方的滑轮再经另一滑车下垂进行牵引,牵引重量约为6.5~7.5KG,每天1 次,每次30分钟,10天一个疗程。
  1.4 统计方法:两组患者分别在1疗程后观察疗效,所得数据均以X2检验。
  2 疗效评定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评定。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4]。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表2 2组1疗程后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1疗程后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X2=4.68,(P<0.05) 两组在1疗程后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治疗组在1疗程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剌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5]。椎间盘变性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颈椎间盘纤维环变性是引起和加速髓核退变造成椎节不稳的主要因素。颈椎的正常生物力学平衡受到破坏可导致颈椎病[6]。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包括静力和动力平衡,一般认为动力性平衡失调出现早且较静力性平衡失调重要。目前公认为长期低头工作是引起颈椎慢性劳损的直接原因,此外急性损伤、炎症、天气变化及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也可造成肌力改变,导致椎体动力性平衡失调。失去静力平衡,颈椎的变化比较缓慢,而失去动力平衡,颈椎即不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生物力学平衡失调导致颈椎错位,旋转式错位较为常见。由此可见,形成颈椎病的病理变化过程是复杂多变的。针对上述变化是我们采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的主要理论依据。
  助力主动正骨法是颈椎旋转手法的改进和发展,其作用机制[7]目前仅为推测,较为认同的假设有:①解除嵌顿的滑膜皱壁,②突然地旋转牵拉解除痉挛的肌肉。③松解关节或关节周围的粘连,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恢复关节的正常运动。本法在三步定位诊断基础下,使治疗有的放矢,在操作过程中,医患主动配合,定点、定位、分次纠正错位颈椎, 高效安全,能松解同水平间组织粘连,增大椎间隙,纠正错位紊乱关节回复正常位置,恢复关节功能。还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目的。此法有简便、安全、疗效迅速、稳定、不受场所及器械的限制等优点,易于推广。临床上颈椎牵引术虽也有一定疗效,它是通过限制颈椎活动,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压力,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等,从而达到治疗作用。但此法有受器械及场所等条件限制,对一部分患者可引起牵引反应,对病期较久的脊髓型颈椎病进行颈椎牵引,有时可使症状加重[8],对同水平间组织粘连松解作用不大等不足之处。
  本文临床治疗观察中,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其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用颈椎牵引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钟士元主编,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2003年8月,92~104页
  [2] [3][5]李家顺,贾连顺主编,当代颈椎外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97年5月,144、146~148,149,139,149页
   [4]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28日,186页
  [5] 涂靖,卧位旋转牵扳手法治疗颈椎病,中国康复,2002年6月,第17卷第2期,88
   [7] 李义凯等,旋转手法对颈椎髓核内压力影响的比较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年9月,12卷,第5期
  [8] 杨克勤、张之虎主编,颈椎病,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5年5月,118-11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本文评价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ANC)的明显减少。为了提高白血病的诱导缓解率及持续缓解率,减少患者的感染例数,感染持续天数及抗生素持续使用天数,明显降低感染死亡率及治疗费用。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引起WBC及ANC明显减少的8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使用rhG-csF的
期刊
随着对肝癌生物学特性的了解及手术切除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切除率已大大改进,但术后远期疗效尚不令人满意,主要是术后有较高的局部或远处转移,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再次手术难度较大,即使强性手术切除往往预后疗效较差。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报道最早见于1981年[1],近20多年来,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肝癌的治疗,有关原发肝癌术后复发动脉介入治疗后获得Ⅱ期手术切除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总结我院1990年至2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肝素锂与肝素钠对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程度。方法:随机采集患者静脉血分装于EDTA-K2,(作标准对照组),肝素锂,肝素钠三种真空采血管中,进行WBC,PLT计数。结果:肝素锂抗凝剂在60分钟内计数WBC,PLT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肝素钠抗凝剂在同等条件下,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5 讨论  通过对肝素钠、肝素锂、EDTA-K23种抗凝剂反复对比试验,试验数据表明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镜检法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RBC的差异性。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收集200份尿液标本,同时用显微镜法和干化学法进行RBC检测。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差别较大,而阴性符合率两种方法比较接近。结论:干化学法可以提高RBC检测的灵敏度,对尿液RBC被破坏的样本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而镜检可以鉴别RBC的形态,对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壶腹周围癌患者的病理性胆肠内瘘的诊断。方法:对9例老年因壶腹周围癌所引发的病理性胆肠内瘘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其中4例胰头癌患者,4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及1例胆总管下段癌。患者均具有以下特点:①上述病例均为高龄,入院前均有长期反复的右上腹隐痛为主要特点。②上述病例入院时主要有进行性消瘦、营养不良及有长期反复的胆囊炎病史,一过性黄疸病史。③影像学诊断提示:肝内外胆管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出血型异位妊娠术中配合自体血回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位出血型异位妊娠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及效果评估;结果:63位出血型异位妊娠患者出血量分别为600ml~3700ml不等,回输血量为400ml~2800ml不等,无输血反应发生且痊愈出院;结论:自体血回输是出血型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输血治疗的有效手段,具有安全、可靠、快捷等优点。  【关键词】
期刊
【关键词】解毒化瘀汤;胆系感染;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21-01    近几年来,我们在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研究中,选择符合中医温病辩证,西医诊断急性胆系感染之发热患者88例,分析采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化瘀通腑中药进行治疗,重点观察了体温、皮温、温差,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期刊
中风病即脑血管病,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的阴闭证虽较少见,但致死率、致残率更高,且临床主要采用西医疗法,疗效不确切。为此,我们根据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及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对中风病阴闭证辩证应用救急稀涎散加涤痰还魂合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及《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周口市腹泻病中志贺氏菌菌群分布、发病规律及耐药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采集2009年医院报告为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分离培养,对不同职业人群志贺菌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共采集粪便标本894份,阳性率3.58%。农民和商业人员检出率最高,B群为优势菌株,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甲氧苄啶、四环素、链霉素、奈啶酸药耐药率达88.6%以上,福氏
期刊
【关键词】东莨菪碱;有机磷中毒;阿托品;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35-01    自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在有机磷农药中毒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东莨菪碱,共抢救3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16~55岁。中毒后就诊时间10分钟至3小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