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社区邻里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表达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8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形态的逐步完善,社会公共艺术在城市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增加了城市的风景。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了城市的综合评价的标准,经济不再是单一的评价指标,文化建设逐渐成为人们评价城市发展的指标之一,这让文化艺术不只在博物馆中出现,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生活进行装饰。本文主要以公共文化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社区邻里空间;公共艺术;表达
  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主要的活动空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一个社区整体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现在,又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不断减少,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公共的区域中,很少见到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多建设在一些在城市边缘,住房质量较高的高档小区内,由此可以看出,公共艺术还未在城市中广泛应用,仍需加大推广力度进行推广。
  一、公共艺术在城市中的定位
  公共艺术在东西方国家的理解有着一定的差异,在西方国家是指自然景观逐渐移入城市,并在城市中应用,体现出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在我国则是把雕塑艺术加入到城市景观中,让人们与环境变成一个整体,让艺术为社会公众服务,美化城市环境[1]。
  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随着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公众服务的建筑与设施也在不断增多,政府服务部门也加大了公共艺术在城市中的建设力度,在各个社会和部分公共区域中都运用了公共艺术美化环境,促进我国城市文化景观的发展。并且,公共艺术在社会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也让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向公益化转变。
  二、公共艺术的种类与应用
  公共艺术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雕塑、壁画等,这些艺术形势在社区环境中的应用,能够让人们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变得和谐,而如果加入涂鸦或艺术墙的形式,既可以丰富人们生活的色彩,也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生活需求,在人们和环境之间建立对话,让人们的生活逐渐多样化[2]。
  公共艺术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文化与信息可以通过艺术的展示,向人们传递文化理念与信息。公共艺术根据种类的不同,可以划分成多个空间类别,包括纪念性、标志性以及市民空间等。这些空间的明确划分,可以让不同的文化和信息有各自的展示区,美化城市环境,形成各个区域独特的标志,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品味,满足其精神需求。城市环境是艺术展示的平台,而公共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有居民真正使用公众艺术,才能让公众艺术具有价值,让其与周围的环境变成一个整体,增强艺术的生命力[3]。
  三、公共艺术在社区中的应用
  目前,公共艺术已经在很多城市建设中应用,并以此带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并且,城市建设的重心也逐渐调整为社区的公共文化建设,以增强社区文化精神为基础,优化社区环境。通过社区公共艺术的建设,可以强化人们的公民意识,让其产生归属感,提高其审美[4]。
  比如,以台湾的社区公共景观建设为例,就大量的采用艺术家的雕刻作品,以社区环境为平台,进行创作。像是杨英风的“景观雕塑”,其作品的风格为抽象派,或是朱铭的雕刻作品,其作品具有乡土写实风格。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要求,雕刻者必须根据周围的环境,雕刻出符合其文化气息和艺术特点的作品,让两者紧密相连,由两个各自独立的空间变成一个整体,让环境和雕塑互相辉映。并且,台湾社区的公共艺术建设,居民可以实时参与。在艺术家雕刻的过程中,作为社区的主人,居民可以提出的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除了运用雕刻技术外,社会还可以加入壁画、装置或家具的艺术形式,在某些社区,还可以加入墙壁上的涂鸦,丰富社区的整体颜色。像是壁画、装置的应用,能够在社区的不同位置插入这些艺术形式,让整个社区的公众艺术具有整体性,可以使生活在社会不同的位置的人们,都可以感受到公众艺术的魅力。而涂鸦的使用,虽然在颜色上过于杂乱,却可以丰富社区的色彩,避免社区的颜色过于单调,与社区的整体环境相结合。
  在社区中加入这几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改变社区的整体景观,让其具有观赏性,还可以把社区中空余的土地利用起来,让社区居民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公共艺术是否与环境融合,对环境是否有美化作用,除了分析其艺术手法外,还要考虑它的实用性,确定这一艺术形式是否可以满足社会化的要求,让社区居民参与创作,从而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乐趣。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公共艺术的建设是社区文化的体现,也是居民精神的寄托,所以,社区管理者要以丰富居民生活为目标,营造一个生活内容多样化的日常居所,让居民在舒适、美感的环境中生活,并以此优化社区的管理结构。
  四、结语
  公共艺术作为社区新加入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体现出社区整体的精神,以及居民的审美,让其对社会产生归属感。因此,公共艺术在最初的设计阶段,要考虑多种艺术形式,选择与社区形象更相符的形式,反应出这一地域特有的文化特点。但公共艺术除了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还要社区整体环境相融合,让居民参于到作品的设计中来,体现出文化的传承,让居民对社会环境有归属感与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詹俊,刘玮.剖析社区邻里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表达——以杭州新老社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5(05):178-179.
  [2]何正强.社会网络视角下改造型社区公共空间有效性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3]张怡琳.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08):67-68.
  [4]董奇,戴晓玲.城市公共艺术规划:一个新的研究领域[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147-152.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中职毕业生就业所必须具备的敬业精神就被提到很高的位置上来看待.社会需要敬业精神,企业需要敬业精神,而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在
中职学校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其融入中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中职学校要积极探索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
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当今社会,对于教学的要求,不再仅停留在简单的传授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了极
摘 要: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来看,高中英语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已经日益提上了学校重点教育的日程。要进一步完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探究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如何对于语块教学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全面认识高中英语的重要性与树立正确的语块认知观,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想象力。语块教育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最重要的一环,体现了高中英语整体教育水平的教学的素质素养,其对于英
自古以來,大量的書籍從大陸及朝鮮半島傳來日本,對日本文化的形成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政治、經濟方面,傳來法律制度、文書,於是相關制度自七世紀後半葉開始完備,隨着公元701
期刊
二月,冬日的寒意仍未散去,但空气中已經流露出一丝春天的温柔:  在奇妙的友情物语中,你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吗?  在跑调的歌声中,你感受到一种对人生的巨大热情吗?  在那朵蒲公英干花中,你感受到母亲对女儿的祝福吗?  在托尔斯泰的沉思中,你感受到一代文豪的人道情怀吗?  这个二月,我们一起歌颂友情、爱情、亲情,以及一切人类的美好情感——总有些东西,会让我们的每一天过得快乐一点,幸福一点。
期刊
G623.22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而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一个让教师非常难以处理的问题,教学过程繁琐,分析单调乏味,而且耗时效低。新课标低年级的学习目标中“识字与写字”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轻松识字,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就成为我们教师要研究的课题。  “只
互联网声乐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互联网声乐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演唱素质,具有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优越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公司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目前仍有一些国有企业在高管及重要职位人员选拔、任命与考核中,依然是机关行政式、扁平化的选拔,
摘要:摄影艺术自诞生至今,已经有170年的历史,它不单纯是一种科学技术,也成为承载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完美地将摄影学和美学结合到一起,进而发展成为摄影艺术美学。摄影艺术是在现代摄影技术的基础上出现和发展,并逐步提高的。现在人们在艺术鉴赏和摄影品位上不断提高,摄影者会运用多元化的题材在摄影艺术上进行创作。  关键词:摄影艺术;现代美;个性;情感;意境  摄影艺术具有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是以照相机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