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双向立体作文教学法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ffv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 键 词:联系生活,自主创作,共同评价,不断提高
  内容提要:“双向立体作文教学法”是从课堂到生活,再由生活到课堂的双向活动,这种方法从材料积累到表达方式、选择,从作品展示到评价方法,全方位地为作文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它拓宽了学生搜集材料和写作的时空领域,使写作的内容、形式、篇幅灵活多样。特别是使学生作品展示平台更加广阔。评价方法变老师的一票否决为师生共同的欣赏评价,每个学生都在他人欣赏喝彩中掌握知识,享受成功喜悦,寻找写作自信。实施了主体性和自主性原则。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适用性、实践性。
  王宏甲讲过:写作其实是人生中一种最紧要的本领,怕写作而一直没有把作文写好,将深远的影响和限制你未来的发展。确实,这已经成为一种事实,在学习时期因怕写作文而一直没把作文写好,影响到他们未来发展的大有人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方法陈旧。作文教学始终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一种单调乏味的事情,即命题写作批改讲解。真可谓学生厌烦,老师头痛,付出很多,收效甚微。大部分命题都是以老师的认识、理解体验为中心,缺乏开放性、自主性,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单调的训练形式,学生缺乏趣味性;写作内容離学生生活、认识水平太远,学生缺乏与老师在情感认知方面的共鸣;两周一篇,量的缺乏,难使学生达到熟极生巧程度。目前,有不少人对作文教学进行研究,但角度大都定位在语言积累、技巧训练、文体表达方面。这只能让人窥见一斑,不能算作灵丹妙药,运用起来更难得心应手。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鼓舞下,在“3+1”立体作文教学法和李华秀老师“以你的方式表达你的心灵”的启发下,经过全面分析,综合了作文材料积累,表达形式、内容展示、评价方法等问题,生发出“初中双向立体作文教学”的构想。
  “初中双向立体作文教学法”中“双向”是指: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进行双向活动,即由教师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由学生感受生活到课堂作品展示,师生评价。立体是指:以学生开辟的材料积累栏,创办的议事栏、创作栏、手抄报、日记、读书笔记和每上课前的5分钟演讲,作为一个认知材料和表达心灵的层面。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与理解及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随着不断训练而逐步向标准接近。横向方面将由课堂到生活感受,由生活感受到课堂作品展示与评价;纵向方面,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经过横向活动,能力逐步提升。这就是所谓的“双向立体”。 “双向立体作文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具体做法:
  做好材料积累。打破时空限制,扩大时空领域,引导学生自觉地走出课堂,去关注生活,留心身边人与事。办好议事栏,写好日记。上好每周两节的阅读课,还要利用班级图书角搞好课余读书,并做好读书笔记。积累自己每天对生活中人与事的理解、态度和情感,拓宽视野,丰富作文生活,多渠道地引进源头活水,使得学生作文“有米”下锅,使学生作文这棵幼苗的主根系,根植与课外阅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感情三大营养的土壤之中,避免作文中无病呻吟现象产生。
  自觉练习表达。在大量地积累生活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地办好各种刊物和专栏。如:创作栏、议事栏、习作园地、手抄报等,形式应灵活多样,不受体裁限制。创办的小刊物、手抄报还要设计有个性的版面和插图等。
  搞好作品的展示与评价。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在课下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并且根据自己的表达爱好,创作了不少作品。在课堂上,以展示为主体,以评价为目标,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在课下的佳作,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师生共同欣赏、相互评价,老师仅仅是一个组织者,一个评委,没有一票否决权,真正体现主体性原则。学生们大都在掌声、赞美声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相互欣赏和评价中掌握了写作知识,提高了写作技能,得到了写作真谛。除作文课以外,学校也经常给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创造写作机会。如,看电影,写观后感;组织军训,写军训日记,搞军训感受征文比赛;看校文艺节目演出,写观后体会。凡是有学生自己体验的生活,包括学习、劳动、文体活动、思想教育等,都要让学生写出来,不放过一次机会。同时也经常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如:举行讲故事比赛、辩论比赛、演讲赛、作文比赛等。不论书面比,还是口头比,不仅比出了兴趣,比出了信心,也比出了写作水平。
  经过长时间地教学实践与研究,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老师们做的实验观摩课及作文教学成果的获得,都充分证明了“初中双向立体作文教学法”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和适用性。从理论上讲,也充分体现出四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多渠道地收集材料,体现出材料与创作的内在联系,生活材料真正成为创作源泉,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初写时的无奈、尴尬、恐惧的心理问题。二是开放的灵活多样的表达形式体现了自主性原则,调动了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作个性。三是全方位的提供作品展示的平台,激活了学生成就感,坚定了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四是学生互动评价的方法,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路,不过,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还有待在今后工作实践中继续探讨,有待各位同仁和专家多指宝贵建议,使其逐步趋于完善。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掌握,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主要靠课堂教学。所以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下面就如何让化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谈几点体会。   一、要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品质   创新品质的基本内涵包括崇尚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思想意识及敢于怀疑,善于怀疑的问题意识,它是创造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阻碍学生创造力
期刊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求知欲,才会更加积极地思考,才会努力探索新的学习知识。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语文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期刊
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实施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的教学活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问题教学法的探究,我发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当地实施问题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问题设计的原则  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要
期刊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中学生的认识水平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是当前素质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为此,国家对教材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而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和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
期刊
我们知道,学习过程中话语权的拥有与改变虽然是各种因素的复杂聚合,但权力占据者却具有明显的优势支配权。谁占有话语优势,谁就能驾驭乃至控制整个课堂局势。作为控制者的教师利用被赋予的权力,即尽量多地控制着话语的生产、表达和传达,因而统治了整个话语。因此,不管是教师在与学生的第一次遭遇中,还是在日常众多的教育实践中。几乎随处都能看到教师统治话语权力的影子,在公开课这样的场合更是如此。   一、剥夺部分学生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而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師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看似平常,其实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如果能艺术性地评价学生的答问,往往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反馈、调控、导向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激发起学生对语
期刊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注、探索和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下面谈谈我对如何上好这门学科的几点见解:   一、明确任务   《
期刊
随着课改的开展,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关于英语写作提出了如下要求“能模仿范例写句子,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当今每一位一线英语教师都在积极思考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积累是基础   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首先要进行信息即写作材料的积累,没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实施,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与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起来。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的形式、强大的容量、互动的特性,丰富了小学美术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给美术课堂增添了好奇的双眼   在科学界,大家都知道有个大发明家叫爱迪生,他小时候看到母鸡在孵蛋,自己也跟母鸡一样趴在鸡蛋上。他这种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使他一步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
期刊
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学贵有疑。  一、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1、让学生质疑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