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注、探索和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下面谈谈我对如何上好这门学科的几点见解:
  一、明确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一方面必须为学生传递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努力营造一个热爱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累积、信息发现等内化为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驾驭能力,使之学以致用。
  二、注重教法
  1、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任务,通过该任务的完成驱动学生学习,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该教学方法的要点在于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线”,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激发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在实施这一教法时,教师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或是从某一现象出发,提出学习任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动手完成任务。如在教授Word文字处理的“表格创建”时,可给学生布置制作一张课程表或是成绩表等任务,通过完成该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
  2、快乐学习法
  一般学生对信息技术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可是一旦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时,有的学生反倒有一种负担感,兴趣降低。这样,就必须换一种方法来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可以采用“快乐学习法”,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师可以通过健康益智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操作来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采用该教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一些益智性游戏,将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手段;二是要把握好引入游戏软件的尺度,不能以玩代教,更不能忽视游戏软件的负面影响;三是教师要把握契机,在教学中渗透教育,找到游戏的“精華”所在。
  另外,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给学生灵活安排一些拓展任务,如上网查找其它课程的资料,阅读新闻或感兴趣的故事,把自己喜爱的文章汇集成电子板报,甚至把自己的相片制成数码相册等。类似的拓展任务都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练习中,学生需要充分运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需要自主探索,不但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理解,更能培养起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注意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确实,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的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整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师生要在各学科的教与学的环节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要求学生能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表达思想,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4、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建构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
其他文献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阅读教学合称语文教学的两根“支柱”。教师和家长常常认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都差不多,谁的习作写得好,语文分数就高,以后升学的几率就高,习作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考试而习作”的怪圈,从而造成了“习作难教,习作难写”的尴尬局面。如何打破尴尬局面,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习作水平,为小学生习作引来源头活水呢?   一、生活如源泉,观察是涓涓的
期刊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很多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讲究提问的艺术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样的课堂由于设计的问题多少不同,或提问的切入点不同,角度不同,难易度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由于备课时没有注意对问题的精心设计,课堂上往往问题问了一大堆,却并没有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造成课堂教学高耗、低效,既害已(
期刊
教室后面的黑板可以用来制作黑板报,黑板报的制作不仅是完成一项学校交给的任务,她更具有思想教育、增长知识、辅导学习、提升审美水平、提高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的功能。如何培养学生制作质量上乘的黑板报呢?我制定了由“老师帮带”到“学生独自完成”,由“他评、师评”到学生“互评自评”的总体思路。  我发现,只要学校下通知出黑板报,很多同学都跃跃一试、争先恐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得利用好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既牢固掌握知识,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在几年的政治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政治教学做到教育性和实效性的几点具体做法,下面以初一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为例进行说明。  一、以教材内容为主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掌握,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主要靠课堂教学。所以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下面就如何让化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谈几点体会。   一、要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品质   创新品质的基本内涵包括崇尚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思想意识及敢于怀疑,善于怀疑的问题意识,它是创造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阻碍学生创造力
期刊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求知欲,才会更加积极地思考,才会努力探索新的学习知识。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语文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期刊
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实施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的教学活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问题教学法的探究,我发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当地实施问题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问题设计的原则  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要
期刊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中学生的认识水平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是当前素质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为此,国家对教材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而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和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
期刊
我们知道,学习过程中话语权的拥有与改变虽然是各种因素的复杂聚合,但权力占据者却具有明显的优势支配权。谁占有话语优势,谁就能驾驭乃至控制整个课堂局势。作为控制者的教师利用被赋予的权力,即尽量多地控制着话语的生产、表达和传达,因而统治了整个话语。因此,不管是教师在与学生的第一次遭遇中,还是在日常众多的教育实践中。几乎随处都能看到教师统治话语权力的影子,在公开课这样的场合更是如此。   一、剥夺部分学生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而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師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看似平常,其实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如果能艺术性地评价学生的答问,往往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反馈、调控、导向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激发起学生对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