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在文章中焕发光彩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k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写文章要求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这就涉及数字的运用。如果我们让数字在文章中焕发光彩,就一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那么如何让数字生辉呢?常用的方法有——
  一、列举法
  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第五自然段这样描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 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阳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作者在上面这段话里,主要列举了“68倍”“16亿吨”“12亿吨”“4亿吨”“3—4米”“10米以上”等具体数字,说明了黄河变成祸河的根本原因是泥沙多。作者用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它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二、比较法
  请看《奇妙的电脑》第一自然段:“电子计算机也叫电脑。1946年人们制造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重达30吨,要占用好几个房间,每秒钟大约能计算5000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小,计算速度不断提高。现在,每秒钟计算20万次的电子计算机,最主要的部分只有人的指甲那么大。大型高速电子计算机每秒钟可以计算上亿次。”上面这一段话,概要介绍了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特点:运算速度快。其中数字的运用使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感受到电子计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人以知识和力量,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纵向比较,数字就显示出它那特殊的光泽。你说是吗?
  三、巧换算
  如《可爱的小蜜蜂》一文,小作者这样写道:“我从一本科普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统计: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先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以上的着重号是经过换算后的数字,换算的对象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这样原来的数字所要说明的问题,就更容易被我们理解了,我们还可以从这个有趣的统计数字中看出蜜蜂采蜜的辛劳。我们读后怎能不为蜜蜂的这种精神所感动呢?
  四、妙概括
  如《教师颂》一文,小作者在结尾这样写道:“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这段文字巧妙地嵌进数字,内涵十分丰富。它高度概括地歌颂了人民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及其光辉的业绩,让我们对老师肃然起敬!其实,这段话就堪称一曲“教师的颂歌”。
  五、形象化
  像《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采用奇特的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使单调、枯燥、乏味的数字形象化,使人似乎感到那瀑布真像是从天上的银河落到这里来了,很好地描绘出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它就像一幅山水画一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总而言之,数字在文章中是可以焕发光彩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巧妙地运用。
其他文献
第三集 铁坚杉千年神古木  偷猎者下套时把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树上,另一端圈成一个圆形的活扣。
精读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当我们在直面精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时,常常会感到困惑,不知该如何入手。整篇都教,还是拦腰截断?断在何处合适?截取的内容教什么?怎么教?是根据作者创作时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师生一问一答,顺顺利利地一路高歌,还是教师对文本作出个性化的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并作出智慧处理,让第一课时发挥最大效益?显然,后一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更有帮助。笔者现以《鱼游到了纸上》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读者对象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小学语文老师及相关家长,主要是从“大语文”的角度介绍阅读和写作知识。主打栏目是《作文一点通》,每期介绍一种作文方法,以系列讲座的形式由名师撰稿,保持其连续性和连贯性。  其他栏目稿件要求如下:  1.《习作T型台》是展示学生习作的园地,请在校高年级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踊跃投稿。文章内容为写人记事,要求文笔优美、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每篇不要超过80
【教学意图】  《司马光》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也是统编教材中的第一篇文言文。与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现代文版课文《司马光》相比,文言文仅有30个字,言简意赅,读起来节奏明快。根据课后习题,学生首次学习文言文,至少要达到三个目标:一是会朗读,能读好文言文;二要学习借助注释读懂故事;三是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基于此,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停顿规律,引导学生读好、读懂文本,感受文言,进
绿色是地球的本色  “天边飞来的沙尘暴/掀走了洁白的毡房/吹散了惊恐的牛羊/弥漫了嫩绿的草场/吓坏了胆小的姑娘……”  同学们,这首小诗描述了沙尘暴的情景和危害。为什么大白然会如此的无情呢?这主要是土地沙漠化引起的。  当土地表层生长着绿色植物时,它是不可能变成沙漠的。当地表的植被遭到了破坏,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土壤在直接的风吹日晒下,越来越干燥松散,成为细沙;一方面没(mo mei)有了树木
【摘 要】目录是教材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猜一猜”“分一分”“编一编”“写一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旨在以游戏的形式为学生构建有趣的学习场,让学生在读目录时织就一张关系网,从而赢在阅读的“起跑线”上,实现趣与思的共生长。  【关键词】目录;实践活动;学习场  日常教学中,教师对目录关注得不多。大多数教师认为目录只是一册书的索引。其实,目录的功能远不止这些。它作为教材助读系统
黄龙溪古镇是“天府第一名镇”,有着2100多年的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镇上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融为一体,古色古香。  今年春节,我们一行人兴致勃勃地到黄龙溪古镇游玩。从都江堰出发,在车上和哥哥有说有笑的,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黄龙溪古镇。刚下车,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有卖小吃的,有卖花环的,还有卖玉器的……一家家的商铺让人目不暇接,很多商铺还挂着新年的灯笼,张贴着新春的对联,熙熙攘攘的人群
【摘 要】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应侧重于指导学生观照文本,整体着眼,掌握篇章的文法结构,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从品味课文题目、关注角色人称、研究谋篇技巧、探索文本思路、感受跌宕情节、揣摩组材要领等方面入手,探寻写作秘妙,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篇章;表达方式;整体结构;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
“滴答滴答……”窗外的雨仍在下个不停。我在教室门口已经站了好久,可还不见雨小,我又没带雨伞,怎么回家呀?!  “嘿!怎么不回去呀?”  我一看,原来是心雅。“哦,我没带伞……”我嘴巴里这么说,心里真希望她能带我一程。  “那……我先走啦!”心雅丢下这句话,就急匆匆地走了。  同学们都陆续回家了,空空的教室里只剩下我,还有窗外滴滴答答的雨。雨怎么还不见小啊,爸爸妈妈都在上班,他们知道我还在教室里等吗
【摘 要】写作基于阅读,阅读的基本训练不扎实,写作能力就不会提高。教师应该以教科书为基点,紧紧把握阅读教学的契机,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要充分利用教材文本,立足主题,剖析内容,分解结构,探索和总结文章的写作技巧,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其通过课堂学习能举一反三,掌握“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的写作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起步作文;课堂教学;阅读;引导  小学三年级正是学生学习作文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