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信心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动力,是成功的根本保证。有些职中生由于一些原因失去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培养职中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业绩。
  关键词:职中生 数学学习 自信心
  
  大量事实表明,职中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越来越差,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学生的基础差
  
  现在的职中生大多是初中成绩不理想,爱调皮捣乱的学生,有的甚至未读完初中,数学知识知之甚少。在初中,由于升学压力教师们对这些学生关心很少,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几乎一点也不感兴趣,所以导致基础极差。
  
  2.教师态度和方法不当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已经形成习惯,在课堂中以自己传授知识为中心,以应付各级考试为目的,学生是被动地学习;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是面向少数的优秀生,而忽视了大部分的学生,使得不少学生怀着失败的心态,身心发展受到压抑;教师某些不恰当的教育行为以及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正因为这些不恰当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使得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在屡遇失败后,几乎缺乏应有的自信心。
  
  3.对数学缺乏兴趣
  
  大多数的职中生数学基础知识较差,过多的失败经历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而学生家长或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又常常脱离实际,希望他们能在短时间内接受他们难以接受的新知识,致使他们心理负担过重,抵触情绪萌生,从而导致怕学习数学、厌恶数学,最终对数学学习丧夫信心。他们的心情经常处于焦虑、厌烦的状态,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并且枯燥无味,学习无劲头,即使偶尔表现出少有的兴奋和较高的兴趣,也仅限于那些具有游戏性的学习内容,虽然对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但容易一闪即逝,无法形成持久兴趣。
  
  4.知识迁移能力差
  
  大部分职中生的数学基础较差,知识缺漏严重,对知识的认知往往是片面孤立的,他们无法对原有的知识形成稳定的有意义的认知结构,并建立起有效的知识迁移机制,学习方法大多停留在机械学习上。针对职中生的这些学习心理现象,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但要研究怎么教,而且要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或去掉上述消极的心理因素,调动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针对职中生的这些学习心理现象,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但要研究怎么教,而且要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或去掉上述消极的因素,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一、转变观念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优等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厚爱学困生。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鼓励他们,与他们多接触,倾听他们的快乐与烦恼,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彼此心理相融,情感相通,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二、明确目的,树立信心
  
  在开始的几节课里,我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明确目的,树立自信心,让学生知道正确而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培养自信心,培养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讲述数学家勤奋好学的故事。要引导学生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近期目标,如今天复习哪一个知识点,要会做哪几道习题。对学习困难学生而言,这一目标虽没有长远目标的激励作用大,可效果却很好。在制定近期目标的时候,要帮助学困生分析此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因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就越强。
  
  三、加强学法指导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好预习、听课的环节,让学生认识课前预习的意义,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课堂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識的主要途径,听课注意力集中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完成作业能逐渐提高自学能力,对独立完成作业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教他们先模仿课本上的例题做一些练习,然后学会教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联系实际,与专业课结合来学习数学。在讲授新课时,联系学生们亲身体会到的、熟悉的事例进行讲解。
  
  四、创造机会,给予成功体验
  
  成功对人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多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如:平时上课时一些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尽量给他们回答,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也能表现自己。进行数学测验前,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甚至一些测验题可以让他们事先做一遍,测验时使他们的成绩也能及格,让他们感到成功的愉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动手能力并不一定差,在做数学活动时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这种时候,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克服自卑的心理。
  对学习数学感到吃力的学生,开始要求低一些,使他们感到比较容易,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信心后,继而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就会尝到甜头,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人人获得成功,是素质教育的需求,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将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艾荣增,高文波等.数学“后进生”的认知特征及转化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8).
  [2]陶兴模.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对策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02,(4).
  [3]李善良.论数学学习中自信心的形成[J].数学教育学报,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往往存在着不会说理的问题,因此,掌握一些分析说理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会就例说理,从而提高分析能力,提高作文水平。本文具体介绍了就例说理的七种方法:由果溯因法、假设说理法、引用分析法、对比评析法、一分为二法、同类列举归纳法和比喻说理法。  关键词:议论 分析 就例说理    写议论文要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应是议论文的主体。对事物要有正确认知,不要片面地、呆板地
小肠对于禽类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在黏膜免疫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动物摄入的日粮中含AFB1时,会导致小肠中含有较高浓度的AFB1,并且AFB1
小学生学作文始于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表现的对象;继观察之后而不可缺的是思考,没有思考的表现,仅仅是不含感情的人、事、景、物的再现。由此,可以说,“观察、思考、表现”是习作训练的三部曲!即使是最初级的说话、写话训练,也是贯穿着这三个步骤的。  然而,我们平时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相对而言常常对观察和表现(怎么写)指导得到位、具体,而对于思考就没有观察和表现那么重视,使学生在观察时和表现的成品(习作)中,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
摘 要:函数的定义域是构成函数的两大要素之一,在解函数题中强调定义域对解题结论的作用与影响,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数学思维 函数 定义域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思维活动特殊性的外部表现,它包括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和思维的敏捷性等品质。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主线,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函数的定义域是构成函数的两大要素之一,函数的定义域(或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所以说,要想使学生产生数学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必须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  数学学习在一个人的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说过:“一切自然科学只有应用了数学知识才能得以更好
摘 要:在实施数学课堂教育中,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巧用数学教学方法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课堂 思维 创新 改革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創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便成我们教育工作者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笔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应当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因人而异分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
摘 要:在职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创新能力是各种素质的核心。本文从了解学生、提供创新环境与揭示数学美、培养直觉思维、优化教学方法、发挥主体作用、指导解决问题等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对职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职高数学 教学 创新能力    在职中数学教学中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职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
摘 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地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把握学生心理、热爱学生、巧妙激励、巧设悬念、精设情境等是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 兴趣    数学是中学生的一门主课,它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它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使中学生建立均衡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