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齐头并进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angzh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这无疑突出了作文的重要。一份语文高考试题,60分的作文分值,的确让师生们不敢小觑。为此,各种类型的作文讲座和各种版本的作文秘籍层出不穷,仿佛有了这些高人指点,学生就能妙笔生花了。虽然学生在学业的重压下希望求得捷径在情理之中,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花招”,而是长期积累修炼的“内功”。我们无法给学生充足的作文训练时间,可我们完全可以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挂钩,让学生在长时间的课本学习中探寻写作的灵感。
  阅读与写作是有机的整体,多年的课本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动力。从小学到高中,选入教材的文章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语言上,还是结构上,都堪称精品,它们既源自生活,又富有情感,还有理论提升。有了这么好的写作资源,我们又怎么能不好好利用呢?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可以让阅读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影响:
  首先,引导学生思索文章主旨,让学生形成写文章需有积极向上的思想的意识。作为一名学生,肩负的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重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昂扬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危险的。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在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时期,老师应把握好阅读教学,让学生在优秀作品的欣赏中,在心灵深处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拥有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人的态度,从而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我相信,这样的学生在写作时,也会是赤胆忠诚、坚毅不拔的。在《我与地坛》的学习中,学生看到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他绝望,他迷惘,他不顾妈妈的感受……也许我们每个人处在史铁生这样的处境,都会和他一样,可当学生看到他顿悟生死,说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接下来是怎样活的问题”时,大家的心灵被深深震撼。学生从史铁生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昂扬,也从他的妈妈身上感悟到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母爱。这一切不需他人多说,就在学生的阅读中融入了他们的血液。课本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篇章,不胜枚举,在此,我想说,文章的阅读,主旨的把握,是学生思想的源泉。而好的思想反映在作文中,必定得到立意的高分。
  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养成缜密的思维习惯,注重表达的逻辑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要求里,没有文体的限定,这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可是,无论写法如何变化,总要能很好地传情达意,这就要求学生所写的文章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而这种逻辑思维能力,是完全可以在课文的阅读中形成的。在我们的课本中,无论是议论文还是散文,都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像《六国论》,是典范的议论文,开篇就提出中心观点,并在简要的阐释中形成两个分论点,第二段便紧承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进行对比论证,第三段承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进行举例论证,第四、五段再做总结,整个文章形成了严密的论证结构,使说理充分而透彻。再如《荷塘月色》,从开头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带上门出去”始,到见过月下的荷塘,再到想像江南的采莲,再到“推开门进去”作结,使文章形成了圆形的叙事结构。在长期的教学中,诸多的范本会给我们学生强烈的逻辑意识和结构意识,这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是无形的,也是深远的。
  再次,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让学生体会精妙语言对读者的吸引以及深刻揭示文章中心主旨的好处,从而让学生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我们在读学生的文章时,经常会为学生精彩的语言而叫好,也会为学生干瘪的语言而恼火,虽然老师会在作文本上批上“注意锤炼语言”的语句,可真正的效果又有几何?其实我们的学生也深深的体会到自己词汇的匮乏,可对究竟该如何去填补这多的妙词佳句却不知晓。那么,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在学生渴求掌握更多词语之时,引导学生,潜心于课本范文语言的品味,多记忆,多美读,必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我们的课本从来就不乏精美的语言,如小说《药》中,鲁迅先生写康大叔的刽子手形象,连用“抢过”“扯下”“裹”“塞”“抓过”“捏一捏”等一系列动词,活脱脱地刻画出他的野蛮、凶横与贪婪。再如《雷雨》中大量类似“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一样的人物语言,话中有话,潜台词丰富。再如《我的空中楼阁》中“山如眉黛,小屋是眉梢的痣一点”的描绘,“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的惬意,无不显现语言的精妙。还有《滕王阁序》《兰亭集序》《道士塔》等等众多语言精美的篇章,如果学生能在记诵之中,不断积累沉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我相信,在学生的写作中,他们不会感到词语太少,而是妙词泉涌。
  最后,引导学生在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多做模仿,多写短评,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冲动。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以阅读为平台,提升写作能力的时候,必须不断提供写作的机会,诸如写读后感、仿句之类,让学生实践。学生在深深体会一篇文章往往有得之时,就会有想说的愿望,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抓住机会,将他们引到写作之路上来。譬如在学到好的语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同样的句式写一段话,如果这样的经典能够被学生带入作文中,必定会成为得分的亮点。而对学生思想影响颇深的文章,也是训练学生评论的极好素材,这时的分析会透出学生的真情和心灵,而这恰好是作文的生命。
  
  董磊,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其他文献
高三大型联考之前,作文指导必不可少;但由于时间较紧,很难面面俱到。如果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四种体裁写法的训练。效果往往较好。    首先是选一则材料做审题训练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个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被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
人间报告  从脚底,撕下皮癣  脸庞是枯燥的公文  朗诵自己的人,歪着头  远处,群山之巅  庙小如星辰  空得没香火,风塞满耳朵  鸟鸣渐弱,吃力地撕掉  我们脚掌上的路  野草还是春天胡乱画下的批示  最后,我们以为会看见骨头  垂涎的黄狗,皓月如磨盘  碾压着时间,人间  被黑暗驮着它的温情  会议室里,有人在灯光中鼓掌  没有手,也没有喉头  可是我们看见,几块岩石  堆砌为窗户,让我们热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语第三册的最后一篇课文。与本单元的主题一致。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其生动地描述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巧妙地寓自然知识于美文之中。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读来十分流畅。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的内容,供学生观察。可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此外,全文还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  以下就是我的几点感悟:    第一、感受课题之美    夕阳的美包括了夕阳本身和天
我们知道,作文困难生之所以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其很大程度就在于他们对生活中的人、事、物常常是视而不见。因此,要让这些作文困难生想写、乐写,教师首先做的是要打开他们心里的“结”,要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那么生活中的故事能否会自动地跑入学生的头脑中去呢?罗丹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要提高这些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引领学生学会观察。而多媒体在显示中具有定格、
心灵的港湾  杨 湄    在我内心深处,有个风平浪静的港湾,一直是我遮风避雨、孜孜求学、健康成长的依靠,她就是我的母亲。  我咿呀学语时,家住红钢城,母亲是武钢冷轧厂工程师,工作非常忙。每天清晨,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忙这忙那。因为当时我父亲远在深圳,母亲就一肩挑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每当我从幼儿园捧着奖状回到家里,母亲抱着我开心地笑个不停,我家就成了邻居们羡慕的对象。  我上小学,母亲更是一个人忙
古人对于人生价值的评定有三个标准:“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三者为其一,便是不朽。这也是众多的才子名将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当不朽与做人的基本信念发生冲突时,是活着还是死去这一难住了哈姆雷特的选择题常常就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而这一难题,由于不朽概念的存在,就使得人们无论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都无法用勇敢和懦弱来衡量,人们通常把在危难面前大义凛然英勇就义的人,称为英雄。我们感叹那“粉身碎骨浑不怕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有一生意人说:如果对方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条……总之,盯着对方的瞳
在晏殊的闲雅而有情思的《珠玉词》中,《蝶恋花》以其清雅之气、深挚之情而动人心扉。在苏教版必修四教学参考中对这首词的上阙有这样的鉴赏:“上阙之中,‘槛菊愁烟兰泣露’,此皆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皆是令人悲愁恨恼之物,皆以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前者在艺术上可称作烘托、共鸣的手法,后者在艺术中可称作反衬、对比的手法。”在这里出现了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
语文教学的生命在课堂,而个性化语文课堂教学又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实施新课程后,近几年的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本人有幸观看到浙江省两位优秀语文教师授课《杨修之死》的精彩课堂:  浙江温州的杨聪老师教授此课时紧紧抓住一个“才”字,让学生从“字缝”里读出“杨修之才表现在哪里”。再围绕“恃才放旷”与“数”这两个词,引导学生历数杨修恃才放旷的事件,并根据重点词语分析理由,加深学生对杨
话题作文以其话题范围广,有话可说的特点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切入点,但有时又因为这个特点,使学生在写作中不知如何把握话题作文的材料和中心,思路打不开,思路肤浅,思路老套等现象屡见不鲜。为此,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话题作文的构思技巧。  一、关注话题的提示语。提示语是一个重要内容,往往包含了出题者的意图,要想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一定要认真阅读、领会。如写“风”这个话题作文,它的提示语是:风,按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