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要有点“乱弹琴”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t200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课改之路在何方?2005年第1期的《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在“热点”专栏中曾就此问题作了专门讨论。确实,这个问题可能是令众多同行颇感困惑的话题。笔者在看完王荣生、任玲、马豫三位老师及其他各地同行的观点后,顿悟到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根本应落脚在学生身上,不应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应重视学生的“学”。通过教师的引航来调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用生命情感去走进文本,体验文本,走进角色,获得新知,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发现者、体验者和探究者。简而言之,语文课堂就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过程是否愉悦、结果是否真实。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在上语文课时要有点“乱—弹—琴”的思维。
  
  一、“乱”
  
  所谓“乱”,即指语文课堂要有思维活跃的气氛。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广开言路,允许学生的“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富有活力。其实,学生的“胡思乱想、胡言乱语”,来自于对语文学习的困惑或学生不由自主地说出一些话,所以教师应当接纳这样的“异样”,并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处之。山西太原市教研中心的李文忠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每一个平凡而善良的生命都能得到尊重,每一个高贵而智慧的心灵都允许张扬。”我认为这应是我们每一位同仁的共同理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乱语”就是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集中和艺术的体现,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保护好这一意识,鼓励学生去探索、创新。不过,在具体教学中,这种思维的“乱”性是建立在品读、感悟、玩味的基础上,是思维的“乱”,而非状态的“乱”。一堂课,看似七嘴八舌,实则哗噪有余。缺乏思维的理性之“乱”,这样就会使课堂成为“泡沫”课堂,这是我们所不推举的。
  
  二、“弹”
  
  所谓“弹”,即指语文课堂要充满激情地去拨动文本的情感之弦,引导学生发现文本或震撼人心的悲壮美,或令人感动的细腻美。学生在其拨动过程中,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情感碰撞中磨擦出智慧的火花,使得学生被文本所感动、震撼、激励。让学生随着教师的语言为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情感或喜或悲,或怒或乐,让学生在一篇篇美文中使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熏陶,心灵得到深化。一位语文教学专家曾经说过:“没有感情投入的课,永远是苍白的。”情感是语文学习的根,情感是语学教学的本,在“根”与“本”之间,教师要在这种情感桥梁中间,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学生心中的“情”弦,去弹动学生情感的美好音符。当然,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去“弹”呢?我们认为,语文教师要做到三点:一是教师要由衷地热爱生活,虔诚地热爱语文,热爱语文教育事业;二是教师要有阅读、学习的习惯,多在文化氛围中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积淀个人的情感,厚积才能薄发;三是教师要建构、提升自己的情感与精神,“立人”先要“立己”。因此,要“弹”好一节语文课,需要教师有长期的文化积累和精神提炼,利用这一感染优势去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只要我们心中有了“阳光”,就一定会“弹”好。
  
  三、“琴”
  
  所谓“琴”,即指体味语文文本的语言艺术美之琴。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语言、文本”这把琴,没有琴,再怎样去创新都是徒劳无益的。浙江大学教授、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李海林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中心就是学生与语文的接触。”这当中的“语文”就指文本语言。没有实现“学生与语文的接触”,就没有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就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要与“语言”亲密接触,“入情的披文”,不仅仅是单纯的内容,也不是简单的文学,而是载情载理的内容(情感)与文字(语言)的结合体。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教育不是语文教师靠单纯的说教就可以达到目的的,我们要在细致地感受语言、推敲文学、激发想象中去迸溅思维之花,陶冶情操之果。语文是美丽的,语言就是美丽的外衣,内容就是美丽的内心。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体味、把玩这美丽的语文,我们每个人都会是美丽的、快乐的,否则,那就只能是一片苍白。
  李海林老师曾这样评价李镇西老师的课:“我们当然可以说是李镇西那诗人般的激情,也可以说是他平等待人(学生)的民主教学作风,以及他那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的艺术。”笔者也有同感,这种“民主平等”的教学之风不就是要“乱”吗?这个“诗人激情”的教艺之气,不就是要“弹”吗?这样“艺术性”的驾驭之义,不就是要把握好这一架“琴”吗?“乱—弹—琴”三字虽不雅,其义却正。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努力使自己去“乱弹琴”。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本质,才能真正落实“唯学生学好”这一理念,才能真正扬起语文课堂教学的风帆!
  有人说:“不执迷于泳技的传授和操练,而执著于引领学生向往蔚蓝的大海。”我想,这应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应终身秉承的吧!
其他文献
一棵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生机盎然的大榕树为这里的鸟儿们创造了一个生活的乐园。鸟儿们过得欢乐、自由、幸福,大榕树成为了它们繁衍生息的天堂。这是前段时间我所教授的巴金先生的一篇《鸟的天堂》呈现的景象。闲暇之余,细细思量,只有拥有欢乐,拥有自由,才可以称得上是幸福的天堂,那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拥有欢乐和自由吗?学生真正感受到幸福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构建一个像大榕树一样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语文
[基本情况]:班级(小班下学期);教师(1年半教龄)。  一、导入环节中的语言技巧  将必要的导语变无效提问为直接简要的陈述  例1:  [分析]:  这一段开场白是吹泡泡活动中必要的语言:启动活动、交代名称,既然无法省略,那怎么讲才能尽快进入主题呢?  首先,这是一个预设的科学活动,教师没有做其他可供幼儿选择的物质准备和思想准备,他就是要组织幼儿进行吹泡泡的体验。对此,幼儿没有其他选择,而可以自
当前中小学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轻负高质”,顾名思义是指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教得活”到“学得活”,使学生学得好的同时不至于负担过重,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轻装前进,快乐学习,体验学习的幸福感。  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本质内涵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基本权利,让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权,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就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轻负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可以让每个学生受用终身。文章介绍了习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面对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对语文教学实践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习惯;意识;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不断地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并巩固下来的一些好的行为方式或动作倾向。学生的学习是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过程,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劣,与学习活动的结
上海,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前沿哨所、经济发展的龙头,自改革开放以来,其基础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当前,上海教育又站在新世纪的起点,瞄准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与走向国际大都市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要求相适应,积极开展二期课改,以大思路、大战略、大手笔、大魄力书写着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篇章。“二期课改”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思路,改革教材教法的精神,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去尝试新的、有效
一、“错”出精彩  前不久,我和几位数学老师听了王华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课(见苏教版第六册第56页)。听了这一课后,大家内心震动很大。  下面是课堂教学的一些片断:  师:打开书第56页,看课本中的天安门图、飞机图、奖杯图,观察这三幅图,你们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吗?  过了片刻有学生发言:  生1:老师,我认为天安门这幅图画得有问题。  (所有学生都为之一惊)  师:是什么问题?请你说
【教学背景】  这是我为省级课题《作文教学中端正文风发展个性的教学模式》研究,所开设的专题作文观摩课。课堂中针对学生作文中的缺乏个性、缺乏真情实感的现状,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在触及内心世界的前提下,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文章。  【教学构想】  教师就要当好“生活导师”,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以自己的独特的视角去感悟生活,说真话,抒真情。
19世纪的伟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实生活中的美是无穷尽的,问题在于我们能否发现它。在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从审美观察入手。教师应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形式语言,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个性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而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堂引导与教学实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培养他们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让语文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动态过程。那么语文教学活动过程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四个方面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一、字词运用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要求会写。依
摘要:科学记录不仅是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而且是学生思维的深化,获得证据的途径,更是科学评价的依据。纵观目前的小学科学,其教学实践中存在记录方法、环节、形式、结果处理等方面的不足与误区。本文通过透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寻求对策,使科学课的记录更加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科学记录;病症;处方;科学素养    科学记录是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纵观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