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学德育状况,实现中学德育目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vQI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说:“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也一致认为:应该把道德教育置于突出地位,否则,21世纪人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可怕的道德环境,而道德的沦丧又会加剧政治经济等问题的恶化。在我国现阶段,加强恩德教育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在作为道德教育与品格养成主阵地的学校,却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
  
  中学德育状况的“三化”问题。
  
  一、德育目标理想化
  
  在德育目标的认识上,不从实际出发,习惯性地把中学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的境界中,脱离了学生的道德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只能肤浅地唯心地理解它。这就直接导致了德育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进而导致德育内容的大而宽。德育目标贵在切实可行,贵在与生命主体的和谐通融。华而不实、大而宽的德育目标,必然在实践中失去信度和效度,进而造成德育实践的空耗,最终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二、育人方法简单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育人方法过于简单陈旧,缺乏新意,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德育,要借助于与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相关的情境,依赖于受教育者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靠特定情境中的受教育者的反省、自责、自律等深层次的精神搏击过程,才能形成他的道德理念,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
  
  三、环境影响的消极化
  
  中学德育工作的一大误区,就是试图将学校变成道德上的“世外桃源”。而德育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社会相互影响的而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运行系统。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的活动交往,接受的信息和受到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在校内受到教师、同学、集体的影响;在校外要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不一致,甚至相互抵消,德育的实效性将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中学德育现状的应对措施。
  
  针对中学德育现状,中学德育工作的应对措施是:
  
  1 德育目标要不高不空,具有可操作性
  德育目标“应该是生命内在的要求,而不应该是游离于生命以外的什么东西”。美国道德品质教育的目标就具体而实在,他们把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目标建立在“六大支柱”上。即是:
  (1)信赖——诚实,不欺骗,不偷窃,坚持真理,效忠国家和家庭。
  (2)敬重——尊重别人,宽容差异,举止礼貌,用语文明,用和平方式处理愤怒和争执。
  (3)责任——干好本职工作,自控自律,谨慎、可靠。
  (4)公平——坦率办事,不存偏见,不推委过失,倾听他人意见。
  (5)关怀——善良,热情,宽恕,助人。
  (6)公德——合作,参与,睦邻,遵纪守法,敬重师长,保护环境。
  这些品质教育的目标就不空不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值得我们借鉴。
  
  2 改变观念,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扬弃传统的育人模式
  中学德育的主体是学生,是鲜活的中学生的个体生命。由于我们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鲜活生命的生动性、丰富性、多样性,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个体生命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对精神的独特追求,从而导致了简单生硬的教条主义的灌输。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冲破传统的育人方式,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在德育工作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把学生看作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与规范,使主体根据自我实践传递信息,及时调节主体自我与非我的影响因素,使自我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指向有意义的德育目标,从而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3 重视优化育人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网络
  首先,要大力改善学校教育環境。二十一世纪信息交流的渠道多种多样,社会开放,我们不应该还把学生关在“世外桃源”中来进行呵护,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观察社会,思考现实问题,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只有把学生放到真实可感的社会生活中去接受教育,才能使其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深切体验后所受的教育,远胜于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
  
  其次,要改善学校周边环境。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的指出“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从‘疏’和‘堵’的两个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和方法,疏就是利用正确的东西加以疏导,堵就是用严格的纪律和制度去约束大家的行为,堵住和制止错误的东西。”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等,对学生是一个直接的影响源,这些,政府机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管理,齐抓共管,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当然,我们还要教育学生自己要提高免疫能力,自觉的抵制外来的不良影响,以达到自我完善。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具有持久性的工程。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当前中学德育工作面i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优化德育目标,扬弃传统的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民族精神,淳化现代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灵素质,达到一种真善美统一和谐的人格境界。
其他文献
摘要:师生交往问题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如能顺利解决必将对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以下几招我觉得是很有效的:1.以情动人2.以心育人3.以智服人4.以巧助人5.以谐化人6.以理喻人   关键词:师生交往 情感 技巧 方法    作为班主任,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复杂多变的,而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是千奇百怪的。有的老师信奉严师高徒的说法,而有的老师却感慨好心没好报。怎样化解师生交往中的问题,这也是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質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把知识作为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理想途径.因此,开发高中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摘要】在初中数学中,方程与函数是很重要的内容,对各类方程和简单函数都作较为系统的学习研究。  【关键词】方程 函数 教学 应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初中化学课程是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由开始时学习热情高涨到后来兴趣减弱,直至普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与吃力。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几点方法。    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使学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而是要
色彩是人对光波的视觉反应。视觉反应的色彩光波来自于发光体和反光体两种形式,显示器屏幕上的荧光成像点(像素)是发光体的典型例子,印刷品的颜色是反光体的典型例子。在应用技术上对色彩模式,为发光(体)形式定义出RGB模式,为反光(体)形式定义出CMYK模式。 本文
近年来,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中小学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困扰基础教育的顽症,引发不少恶性事故。针对这些问题,“减负”已成为校园内外、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社会热门话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努力构建‘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的育人新模式”,已成为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减负”,做到“减负”、“保质”两不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则是我们教改的侧
摘要:在语文活动课中,儿童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主动获取者。儿童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活动课的设计要在儿童主动参与上下功夫,激发儿童的主动学习的兴趣,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视儿童为自由者和探索者,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多主动实践的机会,使儿童享受学习的欢乐。  关键词:主动 动机 态度 可能性     语文活动课程是为深化课程改革,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写作的活水源头在哪里?它就在生活中,在书本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就能让作文充满真与情,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就能使作文词句畅达,妙语连珠。     一、从生活中找“米”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仅由老师“讲”,学生就始终处于“听”的被动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完全取代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消失。而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探索发现、讨论启发、质疑释疑这三个环节。既可以体现把小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又可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兴趣,探索发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其知识及智能水平,将教学内容合
1 软件的介绍    千篇一律的布局,无甚创意的制作,使人感到有些厌倦、疲乏和灰心?想去做一些改变,可是又对那些令人头疼的DHTML和JavaScript语言一窍不通,怎么办?硕思网页魔法菜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无需了解DHTML和JavaScr-ipt,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准的动态菜单和导航条,让创作灵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