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xud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它关系到人文修养的培养,只有对古今外优秀历史文化有广泛的了解和深厚的积累,对文学、艺术、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兴趣的积累,才能激发个人去探索各个领域的秘密,才会开拓个人的视野,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实际上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占用的课时多,所耗费的精力最大。然而从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来看,阅读教学的情况是最让学生发愁,老师担忧的教学内容之一。关于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笔者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难以提高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训练以达到形成良好的稳固持续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方法本身无可厚非,是有用的而且必要的。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将学生视为等待填食的鸭子,不管它的肚子是否已饱满,总是一次性的“塞填”进去尽可能多的知识,在课堂上总是尽可能地把课文分析讲解得足够细致、足够透彻,唯恐有丝毫的遗漏。虽然有时也从教学方法上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那也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的。首先教师已经设定了想要达到的目标,比如说归纳思想、段意、含义。学生们顺着教师搓的这根线往前走,而缺乏自己的主动性、思考性。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老师形成一种依赖性,等到他们自己接触到阅读材料的时候,就机械呆板的按步就搬地分析课文。而在如今,开放性题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加强的大环境下,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必然面临更大的考验。对于此方面能力的缺失,如果简单地归之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而尽量加大训练的力度,必然使学生事倍功半,阅读能力也难以提高。二、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思路,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阅读课也好,作文课也好,都流行一套程式。”教师按这套程式去教,学生按这套程式去学,都不必动脑筋。
  现在语文阅读课教学流行的正是这样一种模式,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标出自然节,以备讲评,圈出生字词,要求学生划出要点和疑点,然后思考文章寫的是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初看上去,这种教学方式好象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由点到面,很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细究起来,其实不然。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整体--局部--整体的这样一个原则。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教学,教师照搬教参书上的内容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一节课。但同时,他也破坏了一篇十分完美的文章。可以说选入中学课本的文章,每一篇都是情采声茂的佳作,而这种教学方式只能将这篇课文所构筑的一个完整的美感破碎了。“破镜重圆”后的镜子还是那么美的镜子吗?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创新设问近几年,提问设计法非常盛行。
  “提问设计”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暴露了出来。往往是一堂课提出的问题满天飞,课堂气氛十分热闹,但是对课文的主旨、内涵却很少能深刻把握。提出的问题过多,导致学生很难从文章中筛选重要和有用的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本人从实际的教学经验中参照了近些年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了以下要重视和注意的内容:
  (一)虚拟提问,引导学生的求知欲。一节课的成败在于学生能否积极思维去探讨。虚拟提问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的开始。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出来,才能更有效的使语文课上得有内容、有意义。我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就设计这样的问题:韩麦尔先生也是一位教师,读过课文后你们敬佩他吗?小弗郎士和我们许多同学一样,你们喜欢吗?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弄懂文中两位主要人物是怎样的人的求知欲。
  (二)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意提问的启发性,这也是启发性教学的要求,设计好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需要教师细致地研读课文,筛选借鉴参考资料中的信息,删繁就简。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够激起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能力。有一位老师在上《阿Q正传》时,借鉴了于漪老师上《孔乙已》一课的提问方式。凡是读过鲁讯小说的人,没有人不知道阿Q的,鲁迅在他所写的人物中最喜欢阿Q,他为什么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一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总会情不自禁地夺目而出,可是我们读《阿Q正传》,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自然就很具有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作用。
  (三)形成师生互问氛围,平等提问。传统地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提问,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如果教师按照这种模式长久不变,学生们也很容易养成依赖性的思维定式。如果在传统地教学模式之外,鼓励创新,反过来让学生作为完成一篇课文教学任务的主导,让他们自己研究课文,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求知的思维习惯。
  当然让学生提问也要把握好“度”。教师要把握住课文的主旨要求,力求避免干预学生的思维,但是也应该根据主旨要求适当作一些导引,使学生的提问既能突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也有利于课文主旨的把握。更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人为限制阻碍学生思维的创新。
  以上是本文对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的探讨,只要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遵循语文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就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呈现美好的前景。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了极大的财力、物力,要求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出适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数以亿计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左心房粘液瘤切除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69例左心房粘液瘤患者按照手术方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阅读目标之一就明确指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目前初中语文阅读中存在较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问题能力,而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忽视学生的质疑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质疑精神  一、在初
摘要:有道是“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进行个性化阅读训练,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认知,使学生先从内心里喜欢文学作品,进而思考其内在蕴含,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成为身心健康、积极上进、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的实施,能达到 “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源泉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
所谓创造力就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对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产生新设想、创造新事物或新观念的能力。它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都着眼于发展科技,培养科技人才。而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的着眼点又聚焦在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上,今天的教育是否成功,主要看能否为明天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造型人才。  而在我国,技术革新日新月
期刊
摘要: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充满激情的生命互动,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就要让习作教学生活化。本文从“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 关注学生情感 ,活化生活积累”“ 习作指导,以学生生活定教”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习作 教学 生活化 突破时空 关注情感 以学定教  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就害怕,教师就头痛,,教师课前准备得井井有条,课上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空话、废话连篇,让人看了哭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两个重要的“点”:一个就是数不胜数的中小学生;另一个就是各个培养师范生的学校。在现阶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事业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应试教育”或者“知识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同样,我们的师范生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
期刊
黎平侗乡,国土面积4441平方公里,人口51万,其中侗族人口35.9万,是国家级贫困县。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大力实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初步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脉分布情况、辨证分型,以期为中医药辨证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制定“冠心病心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活动课程的目标,教师应充当好以下四种角色。  一、参与的引领者  美国科学教育家兰本达曾说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