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gu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道是“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进行个性化阅读训练,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认知,使学生先从内心里喜欢文学作品,进而思考其内在蕴含,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成为身心健康、积极上进、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的实施,能达到 “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源泉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苏霍姆林斯基语)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我们才提出了“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这一课题。
  关键词:语文 个性化阅读 策略 思考
  个性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能否获得最大利益的根本。以前,我们只谈阅读,不谈如何阅读——即使谈如何阅读,也很少会有人注意到个性在阅读过程中的那份举足轻重的意义。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以个性化阅读模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化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通过对阅读对象——文本的接触,从而感受体悟或发现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完成一次带有一定指归性的阅读任务——或愉悦赏析或丰富积淀或夯实底蕴或谋求功利。但是,当内涵深沉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种结论的时,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沉闷的概念时,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和读书人的莫大悲哀了。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丰腴厚实,有智慧,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想象是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头脑中,而不是以词语、符号以及概念等方式呈现。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
  2.把握文本个性,挖掘教学资源
  我们身边校本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资源的开发,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紧扣现实生活,体现其生活性、趣味性、思维性、活动性、开放性等特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学生活动为主,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发展,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3.重视文本意义的阅读感悟,让创造精神在个性思考中闪耀
  悟性,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地球上最美妙最神奇的思維之花,是激发人类潜能的智慧源泉。激发悟性,就是指教师要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通过语言文字、插图、音乐及视频创设出来的内容及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悟、吟咏品味、含英咀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阅读是一种自由、智慧的学习方式。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文本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读者应是主动的、开放的、富有个性的读者。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营造个性化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面对文本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滑行。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意见,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
  4.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多元发展
  差异化教学,由来已久,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孔子提倡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蔡元培主张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现代教育论则强调弘扬人的主体性,特别重视学生敏感的个性、独立人格和能力的培养等等。如上诸多理论中都含有“各施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的差异教育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着客观差异。如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应“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其实,语文阅读既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朦胧与博大,也有“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趣,更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虽读无定法,但大的策略还是应当有的,提高阅读效果和效率的办法是存在的。个性化阅读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但是,阅读教学要从传统的分析型模式中彻底解脱出来,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仍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然而,尊重个性、弘扬个性是时代的呼唤,发展个性化教育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我在本文提出的思考,希望能对中学语文阅读个性化的探索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广杰.《个性化阅读旨在引导深度阅读》[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年01期.
  2.钱正权.《把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轨道》《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11期.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已迫在眉睫。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本文就此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渗透 策略  语文是小学学习阶段的主要学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在MSCs向神经样细胞体内定向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为MSCs在神经内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 取成年健康SD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密
阅读是为了吸收,习作是为了表达,读写结合是阅读与习作的中介,吸收与表达的桥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阅读捕捉习作的训练点,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指小黑板),就是“饱经风霜”。  师:请大
期刊
新一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的枢纽。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是新课程改革关于课程评价与考试的理念所倡导的。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根据不同评价目标与内容去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更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科学素养的养成。  一、提高科学的、系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时效性  1、确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老师怕改作文,改作文猶如“移山”,费时费力,效果却并不明显的现象,所以作文教学中写作文花费时间多,写作次数少和质量不高这些问题也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  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不仅是困扰学生自己的难题,也是困扰很多中学语文教师
期刊
In this article the notion of quasi-symmetry is introduced.It is proved that the quasi-symmetry is equivalent to the uniqueness of invariant measure of Lévy pr
“延安作风”的火种,给了共产党人“星火燎原”的力量  延安市北二道街,坐落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展馆内,悬挂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  校训即是校风。抗大的校风也是“延安作风”的一个缩影,这所“造就成千成万的铁的干部”的著名军校,将“延安作风”的火种,源源不断播撒到广阔的敌后战场。  “抗大创建时‘一没教材二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了极大的财力、物力,要求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出适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数以亿计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左心房粘液瘤切除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69例左心房粘液瘤患者按照手术方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阅读目标之一就明确指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目前初中语文阅读中存在较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问题能力,而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忽视学生的质疑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质疑精神  一、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