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诗意的学习氛围和诗意的人生底色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ole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孩子连滚带爬去阅读
  北大荒的一个村落,人烟稀少,苍凉而辽阔。董一菲在莽苍原野与鸡鸣狗吠中开始了她的识字人生。董一菲的母亲在那个年代能够找到的最好的启蒙教材便是《长白山儿歌》和《普希金童话诗》,“种葫芦,开白花,结出的葫芦开满架”这样的句子如长白山眉黛上如诗的天池,永印其心湖。而《普希金童话诗》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最是那一声叹息,让董一菲一生宁愿静守着那个“木盆”和“草屋”,也不要汲汲于名利。《草原上的鹰》也是董一菲的童年读本,至今让她钟爱“草原上的鹰,有个苦孩子,名字叫巴图”这样缓缓的迷人的叙事风格。母亲给她读《卓娅和舒拉》,又让她喜欢“白杨树叶飘落地上”这样的歌词,更向往美丽的卓娅坚强的人生。
  1976年,董一菲跟随父母回城。因父母在中专学校任教的缘故,大大的图书馆成了董一菲和妹妹的阅读天堂。母亲快乐而骄傲地为姊妹俩借回大摞的图书,这养成了董一菲终身嗜书如命的习惯。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将来成为像张曼菱、迟子建那样的作家是董一菲少女时期金色的梦想。大学时期便开始疯狂地读诗、写诗、办诗社,热情似火,不亦乐乎。命运使然,大学毕业后,董一菲回到牡丹江二中当了一名初中语文老师。
  而当时的语文教师绝大部分还在上着比较传统的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课兴许也能为学生打好“双基”根底,但是董一菲认为,“那不是我想要或者说坚持上一辈子的语文课。”于是,董一菲带领着孩子们一起读书、读诗、办诗社。每天坚持,风雨无阻。至今为止,那个班的孩子还保存着董一菲为他们写的文学创刊词,也还保存着董一菲评语比日记还长的周记本,“那是我们师生用带着温度的手书保留着我们彼此风细柳斜的青翠岁月”。
  “从那时候起,我就坚定地让我的学生大量阅读。我的孩子们成了牡丹江新华书店的常客,读书量和购书量都让书店工作人员震惊,尤其是他们选书的品位更让人刮目相看。‘让孩子连滚带爬去阅读’是我从教至今恪守的教育箴言。”
  “我的语文课堂是辽阔而深广的”
  “世间可告人者唯法耳,然不得神而徒守其法,则死法而已。”清代散文家刘大櫆如是说。董一菲的理解是:语文教学之法往往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方法,而是一个语文教师对于语文的一种理解,一种理念。在她的课堂里,涵盖着多大的世界,连通着多么渺远的时间,包孕着怎样的智慧与况味,这是衡量一位语文教师是否合格或者优秀的重要标准。董一菲自信地告诉我们:“我的语文课堂是辽阔而深广的。”
  语文课堂的辽阔不仅是语文教师一个人的胸中丘壑、笔下云烟。是要师生共同步入经史子集、风情千古。于是董一菲就领着孩子们去读书。而帶领孩子们走进几千年的典籍,董一菲不会生硬地开书单,而是在语文课中常邀竹林七贤、建安七子、眉山三苏、大历十才子、希腊诸神,也会一同赶赴曲水流觞的会稽之春或者西湖诗会。不让层层尘封的典籍让学生畏惧它的冰冷,董一菲会在课堂中让名句名篇名著联翩而来,课下孩子们自然就会觉得阅读才是青春的礼赞,才是今春今夏最流行的姿势。
  “即使是在紧张的高三岁月,班上孩子们桌上不是各种刺眼的高考秘籍法宝之类的高考神器,而是少则两三本多则十多本的文学名著。他们把这种阅读的习惯带到大学,延展一生。他们去大学前,一般都是人未动,书先至。”
  给学生诗意的人生底色
  “每一个生命的珍贵,都源于他的与众不同。在浩浩荡荡的语文教改大潮中,我希望能激起最动人的浪花。为此我提倡‘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以诗意的学习氛围和诗意的人生底色。回首来路,往事历历在目。它们就像一个个台阶,让我走得自信而踏实。”
  2000年董一菲在东北师大参加跨世纪园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时,受吉林大学哲学系孙正聿教授的启发,开始思考其语文教学风格。当时他讲到荷尔德林的一句诗,“人应该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对董一菲影响很大。她联想到之前一直在学校给学生开设诗歌选修课,办诗歌文学社非常受学生欢迎,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品味和语文成绩,于是董一菲开始把教学风格定义为“诗意语文”。
  语文缘,绵长悠远
  2012年,董一菲成立了牡丹江二中校级名师工作室,2014年成为市级工作室。2015年底,因为一部《高中语文经典篇目:同课异构与点评》书稿编辑的契机,全国各地四十八位语文才俊为了一个共同的语文梦,先后加入工作室,这些年轻的语文老师都是曾经董一菲在中华语文网博客的读者、各地讲课的听课者和其他志同道合的语文同仁。
  “如果非要说这有什么力量,兴许就是我们所有诗意语文人三生石畔的语文缘。认识靠缘分,长久的聚合需要的是那份对语文深沉的爱与坚守。”董一菲如是说。
  工作室现在有五百人加工作室预备成员一百人。先后推出了诗意讲坛、悦读经典、读写寻趣、文本解读、朗读者、原创诗词歌赋、发现父母等23个栏目,每天会推出二至三篇专栏文章,每周六会有线上的语文直播活动。而这些栏目的作品推送,线上活动的组织筹划,都是工作室核心成员们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自发无偿的奉献,很多时候是夜以继日,不眠不休。为了一个文句、一个标点反复讨论,一张图片、一幅海报几易其稿。
  一个人赶路走得更快,一群人赶路走得更远。
  这份语文缘,语文心,绵长悠远,卓绝风雅。
  用一生学做一名诗意语文教师
  董一菲说:“仰望语文的星空,沉醉于那浩渺无垠的神秘,让我欣喜,更让我敬畏。”
  “于漪老师说要一生学做教师。我的梦想就是一生学做一名地地道道的诗意语文教师,跟来自全国的年轻语文教师共同切磋研讨诗意语文。我希望尽自己全力为年轻语文教师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把他们托向诗意语文的更高境界,为中学语文教育事业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优秀语文教师。”
  名师面对面
  本刊记者:在“诗意语文”风格确立之后,您是怎么对其进行探究、深化和发展的呢?   董一菲:2002年,我在《北方论丛》上发表了一篇《让学生诗意的存在》的论文,标志着我“诗意语文”教学主张的初步确立。2008年,我被选为由教育部遴选的当代语文名师讲语文系列丛书作者,出版了《董一菲讲语文》。这本书中,我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为“诗意语文”,并对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了相关的梳理和阐发。这标志着我诗意语文教学风格的正式确立。2013年被选入四川师范大学许书明主编的《当代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中学语文卷),这本书选了于漪、钱梦龙老师等十位当代语文教学名师,我有幸列入其中,这标志着我的“诗意语文”教学风格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可。2015年凭借“诗意语文”的鲜明教学风格被评为全国首届“十大学术领军人物”。至此,我的“诗意语文”教学风格在全国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带领着更多年轻的语文教师一起走在诗意语文的路上。
  本刊记者:工作室主要进行了哪些活动?
  董一菲:正所谓善舞须长袖,工作室根据每个老师的长项量身打造了系列活动,让他们能有尽情施展才华和挥洒激情的舞台。我们先后推出了诗意讲坛、悦读经典、读写寻趣、文本解读、朗读者、原创诗词歌赋、发现父母等23个栏目,在微信群“郡主”张茵的协调下,每周六晚都举行在线交流活动,诗意语文人思接千载,目醉心驰。或伴月读子,或映雪读史,方寸屏幕是才情的迸发,更是智慧的交汇。
  本刊记者:工作室成立之后,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董一菲:温暖、感动、有力量是这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带给我最深刻的关键词。集结了全国各地语文才俊的工作室成立之初,坦白讲,我是带着些许忐忑与迷茫的。因为毕竟我们很难通过微信群这样并不具有强大约束力的平台来要求什么,我们更多只能通过每个成员对语文的挚爱,对工作室的爱护一同前行。
  而这些年轻人大都是需要老少兼顾负重前行的中年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往往是中流砥柱。他们抑或是正需苦读苦干的青年教师,每个人都身兼数职。然而,就在我们百事待举之时,张茵毅然挑起群主的重任。王青生老师,张金波老师,徐玉峰老师等几十位老师主动担负重任,办讲座,推栏目,出海报。全工作室几百位老师积极撰写栏目文章,每周六塞北江南、巴山蜀水、天涯海角、彩云之南的語文之声通过这方寸的微信屏幕在诉说,在倾听,在思考,在交互。
  到目前为止,诗意语文工作室共推出了栏目文章807期和诗意语文线上讲座70多次,主讲200多人次,参与互动近3000人次。出版22本名著导读,两本诗意文集,一本《诗意语文行》,一本《高中语文经典篇目:同课异构与点评》以及六本正在交付出版的诗意语文专著等二十多本书。这是全国各地600位诗意语文人才情与智慧的凝聚,这也是诗意语文人庄严华妙的生命乐章。
其他文献
Q:我是一名高中学生,入校以来没多久我就成了班里的隐形人。我从来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从不在下课后和同学们一起玩。其实,原本的我不是这样的,有一次课堂演讲,紧张的我说不出话,一直都在冒汗。虽然老师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最后的结果却是在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中念的结结巴巴。从此以后,无论我回答问题还是演算习题,都会变得一塌糊涂,同学们渐渐不再和我玩。时间长了,自己都觉得自己很笨,难道我真的比别人差吗?  A
时隔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闭上眼睛的时候,脑海中依然浮现出那一抹贝加尔湖冰冷而深邃的蓝,以及那里面纯洁的白色影像。  在我的手指触到那间昏暗的酒吧的门的瞬间,眼前仍一遍遍回放着二十分钟前刚刚结束的葬礼。站在演讲台上致悼词的时候,我一直无法抑制自己不去看身旁的照片,那上面,克里琴科先生以他一如既往的平静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我,注视着聆听我缓缓吐出沉痛言语的人们。  “站在讲台上的您,是我看到的最高尚的身
Q蒙蒙是一个初一的女生,妈妈为她的教育问题很是头疼。因为女儿总是跟她对着干,让妈妈非常伤心。“我的女儿比同龄孩子早熟,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知道讲究吃穿了。一开始,我给她买的衣服她不喜欢,还冲我嚷嚷。我对她说,从小要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不应该在物质上和别人攀比。她不说话,我以为她接受了。谁知后来,她虽然不再冲我嚷嚷,但却死活不肯穿我给她买的衣服。我不给她买她想要的衣服,她就借同学的穿。你说,这孩子
暑假了,身为小学老师的妻子总算清闲了。好哇,暑假的妻子这才成了真正的“闲妻”了。  不过,通过近来考察,我发现这闲妻工作“余毒”很深,好端端的暑假还不安生,总要整出什么幺蛾子。拿我女儿的话说,就是爱“作妖”。  你看,每个大清早,大概6点左右吧,她不好好睡安稳觉,愣是跑出去锻炼了。等她回来和我们一起填完肚子,接下来,她不是打开手机追剧就是拿出笔墨描描画画,要不就是练练毛笔字。  说到习字和作画,我
编者语:  为了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看清自己的心理问题,为了启迪家长们更好地与青少年孩子们沟通,本期,我们特地精心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题,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心理危机的危害”、“学校、家庭、社会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措施”三个方面解疑答惑,孙启康女士深入浅出、简单明了给我们做了一个系统透彻的介绍,希望对青少年朋友和家长们有所启发帮助,让祖国的明天走的更加美好顺利。  孙启康简历:  
“我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术”,即便是七年过去,那么多日夜,我也仍然记得十八岁时在许多位前辈面前说出这句话时,我稚嫩清脆的声音——这是我出发的原因,是我遵循的目标,是我追寻的归处。  未走上岗位就已知初心  2010年9月,我以高出所在院校130多分的成绩入读美术学专业。入校后,学院开启了第一届面向中小学培养美术教师实验班的选拔。在面试的时候,一位和蔼的中年老师问我为什么想进实验班。我说“我想
而今,已是葛永慧站上讲台的第十九个年头,她做到了善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坚守做好教师的初心。  出生在农村的葛永慧,在父母的影响下,自小便有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小学五年级时,新来的班主任对全班孩子说道:“你们每一位同学都很优秀,多年以后你们都可以成才……”老师一番热情洋溢的发言,让全班孩子听得热血沸腾。自此,全班同学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你追我赶。对葛永慧而言,老师
众所周知,盖房子需要先打地基。房子盖得越高,地基越要打得深而稳。换句话说,地基坚固牢靠,房子才会矗立得久,不怕风吹雨打。反之,如果地基不牢固,那么房子就会摇摇欲坠。  人的生命也需要牢固的地基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这个地基是在人出生之后头几年建筑起来的,影响这个人一生的身心健康。这个地基的名字叫做“安全感”。  理解安全感并不难。就拿最基本的生活起居来说,我们必须知道脚下的土地是结实的,不会松动和坍
日前,一则“超级真菌爆发”的消息在网络中广泛流传。该消息称,“超级真菌”被美国列为紧急威胁,中国已有18例确认感染;而且,一旦感染这种真菌,致死率超过60%,近50%的感染者会在90天内死亡。该消息迅速“刷屏”,引发公众恐慌,更有甚者将其称为“生化危机”。所谓“超级真菌”,是一种名为耳念珠菌,可以在住院病例中引起严重感染的真菌。  据介绍,耳念珠菌既可以引起有症状性的感染,也可以在体内携带而无症状
李燕生,字浩宇,法号灵觉,祖籍四川,生于燕京,蒙童居晋,故自制“蜀晋燕城人”一印。六岁随父习研书法、诗文,十二岁拜师学习篆刻,二十二岁被选入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专业书法篆刻创作,三十二岁应邀东渡扶桑,在日本讲学二十春秋,五十二岁回国,现居北京。  李燕生先生博学多才,可谓琴诗书画无不精通。不仅通晓诗词歌赋,在古琴、小提琴演奏及长笛、笙箫吹奏技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借助深厚广博的艺术底蕴,其作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