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做架构和谐师生关系的使者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谐师生关系是孩子在校期间愉快、高效接受教育的基础,家长应避免不利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观念和言行,研究孩子心理,做架构和谐师生关系的使者。
  关键词:家长;和谐师生关系
  身兼教师和家长“两职”,深切感受到家校合力对孩子成长成人成才的重要意义。家校合力可表现为教师与家长加强相互间的双向交流与沟通,促进学校教育效果最大化,也可表现为家长抓住契机,为孩子在校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进行教育引导,化解或弱化师生间的误解、小疙瘩,让孩子在一个信任、愉快的校园环境中接受教育。
  目前,不少家长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摆正家校关系,对家校合力产生不利影响,也容易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对此,笔者认为家长首先需要在认识上澄清一些错误观念:
  1、家长不理解学校对家长提出的一些要求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上学,就应该归老师管,老找我干什么?”学校、教师的工作绝对不是孤立的,要实现和家长、社会的横向联合。有时老师会请家长做些必要的引导、监督等工作,家长如果不理解,势必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导致学校的单方面工作失去后盾而减弱教育效果。
  2、家长不会关心孩子的成长
  不少家长受自身限制,对孩子身心成长缺乏科学认知。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提供一定的零花钱就是对孩子关心到位了,而缺少对孩子亲子关爱的付出,也不了解孩子在校的喜怒哀乐,与孩子的沟通只在物质层面。久之,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几乎为零,等到想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不愿与父母进行心理层次的信任沟通了。
  3、家长对学校否定多于肯定
  近年来,社会和媒体关于教师群体的负面报导导致一些家长对学校和老师多持否定态度,缺乏信任,并且将之在言谈中表现出来。孩子从出生到开始上学期间,一直都是在父母的庇佑下长大的,他们毫无价值判断地接收了父母的思想,并在学校里也以不信任的理念主导自己的学习历程,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4、家长忙于自己工作
  当今社会工作节奏加快,有些家长自身工作操劳忙碌,无暇关心孩子,“等我闲了一定好好到校与老师沟通”总是无法兑现。也有家长因工作负担重而心情烦躁,呵斥、打骂孩子发泄。这些都对孩子造成学校教育也难以弥补的伤害。
  因此,尽管学校对家校合力的教育价值非常重视,学校通过组建“家长委员会”、开家长会、家校联系网络平台、家访等多途径、多渠道,希望最大限度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但由于家长素质、价值观、受教育程度、教育理念、对学校和教师的认同感等原因,往往会出现家长对学校的具体教育缺乏理解甚至口出怨言,最终影响孩子对老师和学校的信任。试想,孩子带着怀疑、敌视与敌对走进校园,如何健康成长?这种情况下,学校做的再多,育人成效仍难有起色,教育界提出的“5﹢2=0”的观点也是不无道理。
  要让家长在和谐师生关系中发挥作用,家长除了不断学习育儿理论外,还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养成让孩子愿意与父母分享在校生活和感受的习惯
  家长应每天或经常性地安排时间与孩子作亲子交流,耐心倾听孩子讲述,适时进行简单点评,并对孩子所述内容配以相应的开心或悲伤的表情。这种习惯宜在孩子入学之初养成。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回家什么都不愿跟我们讲”、“孩子嫌我们烦,不愿回答我们的问题”,表明家长已经错过培养亲子互动的最佳时机了。这时需要慢慢引导,如经常问孩子“讲讲你今天在学校碰到什么开心的事情,让爸妈也开心开心”,“老师今天上课讲了什么好玩的事情?”“你在班上跟谁是好朋友?”即使孩子回答不出,他也会有意无意带着这些问题回到学校,在校园生活中寻找答案,直到能乐意与父母分享。而且这些问题具有正面引导作用,能让孩子用阳光的心态看待校园生活。父母切忌问孩子:“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人欺负你?”或者“你认为班上谁家最有钱?”之类的问题。
  在亲子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发现孩子观念偏差并适时矫正。这种方式对学校教育起着固本培元的作用,十分有利和谐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2、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老师的充分信任
  家校合力的前提是家长对学校的充分信任,家长需要站在学校、老师的角度思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少学生的学习出现“瘸腿”学科,原因并不是老师教的不好,而是“讨厌老师”导致讨厌老师所教学科,然后主动放弃课堂听讲。教师并非完人,会在学生面前行为失当,孩子会让父母“评理”,家长如果一味指责老师和学校,会加深孩子对老师和学校的怀疑和否定,这是不可取的。这时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实事求是地分析对错,特别指出老师犯错的客观原因,让孩子明白老师也是人,也会犯错,要肯定老师优点,告诫孩子避免犯同样的错,学会原谅老师。对于家长难以接受的情况,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给出建议或意见,促进老师的教育更符合科学。
  家长对老师的信任,能帮助孩子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老师,能教会孩子用信任的态度对待学校教育。例如,老师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有的家长会带着孩子闯红灯,孩子提出后,立刻停止违规行为的家长会对和谐师生关系起推动作用,继续违规的家长则用行动粉碎师生关系和谐。
  多种教育力量的协作配合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认识,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它将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获得全面发展,也会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认识并起好自己在和谐师生关系中的桥梁作用,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丹主编 《儿童发展心理学》
  [2] 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
  [3] 张文新 《儿童社会性发展》
其他文献
分析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的来源分布、布局特点、存在形式及采集方法,通过构建大数据环境下的政府信息资源采集模型,探求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
随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合理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对提高信息素养能起到不断补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  新美术《课程标准》按照学习方式的不同,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实现这些教学目标,仅靠过去的传统方式是远远不够的,笔
[摘 要] 2018年12月28日,教育部牵头九个部门印发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减负措施的通知》,简称《减负三十条》,文件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对此,小学教师就打破以往作业多、作业形式单一、理论实践不能相结合、作业难度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运用 “尽早布置,及时布置,适时、适度、适量”“无家庭作业,尽量在课堂上解决作业难题”“优化作业形式,倡导问题解决,注重应用”“
一、创新审美体验形式。提升欣赏理解能力  美术教学更多的是启发和引导,不需要教师过于详细讲解,而是应该在课堂上用一些引导的方法,唤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获得欣赏的快乐,得到一种美学的深刻体验。这种欣赏兴趣与能力一旦养成,能够使学生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独立欣赏作品,并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形成完善的审美心理。  故事体验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经历的限制,
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非金融类企业出于资本逐利或改善融资环境等内在动机,进行参股或控股金融机构的行为,希望金融资本能够更好地服务并支持产业资本,以建立起多元化
给出一种分解课程目标,再评价学生达成课程目标的情况,然后判定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是否达成的方法.该方法不以达到合格限值为目标,而是通过追踪培养过程和质量,确保培养的
2006年下半年,曾忆城在欧洲游历了三个多月,沿途拍摄的一些照片表现了宋画和江南的风神意趣,画面充满虚灵的禅机,不仅让人产生了错讹的幻觉——忆城在欧洲畅游了一趟江南。不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市场,纷纷展开各类全球本土化战略,进而产生一系列如阿迪达斯猴年限定鞋、耐克莲花板鞋、哈根达斯冰淇淋月饼等含
家教知识讲座是幼儿园家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家庭和幼儿园之间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和环节,在帮助广大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掌握幼儿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支持配合幼儿园特别是在工作等方面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好的多媒体课件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一是成为授课者的得力助手。课件能够对授课者起到提示作用,从而减轻了授课者的负担,让讲座任务变得轻松。课件完成后,授课者的重点可以从“记忆
摘 要:现代教育教学要求教师以动态生成观点思考整体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机会,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打造生成动态的课堂。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生成性理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注重生成性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动态生成观点思考整体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发教学资源,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来调整课堂教学行为,给学生自主学习机会,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