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教学要求教师以动态生成观点思考整体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机会,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打造生成动态的课堂。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生成性理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注重生成性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动态生成观点思考整体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发教学资源,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来调整课堂教学行为,给学生自主学习机会,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打造生成动态的课堂。对此,笔者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把握资源开发理念,促进课堂多向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学效果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才能让课堂更多姿多彩,灵活生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把握以资源开发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组织。
首先,创造性开发教材资源,发掘互动因素,弹性预设,给课堂动态生成做好准备。如分析“地转偏向力”时,可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生活情景,比如跑道上跑步时,通常是沿逆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右鞋与左鞋的哪个磨损程度更大?等,引导学生分析与讨论上述事例,体会地转偏向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其次,充分发掘自身智慧,灵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意识到自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却忽视了自身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特别是缺乏教师自身之外的教学资源时,更需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出奇制胜。同时,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不同的教学技巧、教学风格,这本身就是良好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更能吸引学生,促进师生交流,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另外,开发学生资源。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在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差异,会产生多元理解,不同看法,甚至是质疑,倘若有效判断、开发与利用,则能成为动态生成的重要资源。如教学《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时,夏季同一纬度大陆气温较高,增温快,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较低,增温慢,形成高气压。于是有些学生同学认为“温压总是负相关”,分析问题时会出现错误。此时,教师可抓住这一错误,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加深认识。
二、落实学生主体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教学中,正是因为学生的积极融入,主动思索,才改变了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释放出无限的学习潜能。同时,正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才会产生质疑交流,互动争辩,给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多宝贵的生成资源,使得师生交流对话成为可能,而不是教师照着“剧本”唱“独角戏”。尤其是在高中教学中,这一阶段的学生稳定性强,能够自主学习,甚至创造性学习。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引导同学们展开发现式、探究式、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并在自己的努力下或者交流讨论下共同解决问题,如此,课堂才能更充满活力,更具有动态性。
如教学《数字地球》时,本课内容难度小,认知与思维障碍不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由具体案例着手,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交流讨论,获得结论,形成概念,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引导、指导作用,调动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发掘知识,并提出自己的疑惑,有针对性的分析讲解。比如播放视频玩转《Google earth》,引导学生讨论:Google地球有哪些功能?初步感知数字地球。然后学生自主阅读有关材料,在教师启发下说出数字地球技术的各方面特点。再如教学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时,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本课内容,初步把握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课堂上,设置系列探究活动,比如常见地图的方向判断;经纬网判读方向;怎样使用罗盘;利用恒星辨别方向等,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教师参与合作,适时解惑。
三、落实学生发展思想,调整课堂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理念,营造师生互动与心灵对话的课堂。同样,在生成性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需要贯彻上述教学理念,以此来灵活调整课堂教学行为,打破灌输教育,打破结果评价方式,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个性差异、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
首先,教师需要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手段,兼顾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让地理课堂更和谐融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提高学习信心。如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梯度性问题,层层推进,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感受成功体验。其次,实施发展性学习评价。即动态评价同学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全方位评价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由表面评价转变到本质评价。即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掘同学们的内在潜力,认识到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由学生的本质特点与知识本质特点加以评价。② “抽象到具体”。即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内容具体化,利用相关学习活动等方式展开评价,比如知识竞赛活动、地理手抄报制作、调查实践等,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③兼顾过程与结果。在教学评价时看,教师不能侧重结果,还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④多元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综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甚至家长评价等,从而更客观的评价学生,看到学生的努力与进步。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资源开发理念,促进课堂多向互动 ,落实学生主体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学生发展思想,调整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打造生成动态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徐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 申学峰,周钧光. 构建彰显生命的生态课堂[J]. 教学与管理. 2006(22)
[3] 黎琼锋,李辉. 浅论平衡的课堂生态[J]. 基础教育研究. 2006(02)
[4] 张莉. 地理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与教学实践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关键词:生成性理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注重生成性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动态生成观点思考整体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发教学资源,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来调整课堂教学行为,给学生自主学习机会,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打造生成动态的课堂。对此,笔者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把握资源开发理念,促进课堂多向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学效果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才能让课堂更多姿多彩,灵活生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把握以资源开发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组织。
首先,创造性开发教材资源,发掘互动因素,弹性预设,给课堂动态生成做好准备。如分析“地转偏向力”时,可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生活情景,比如跑道上跑步时,通常是沿逆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右鞋与左鞋的哪个磨损程度更大?等,引导学生分析与讨论上述事例,体会地转偏向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其次,充分发掘自身智慧,灵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意识到自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却忽视了自身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特别是缺乏教师自身之外的教学资源时,更需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出奇制胜。同时,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不同的教学技巧、教学风格,这本身就是良好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更能吸引学生,促进师生交流,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另外,开发学生资源。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在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差异,会产生多元理解,不同看法,甚至是质疑,倘若有效判断、开发与利用,则能成为动态生成的重要资源。如教学《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时,夏季同一纬度大陆气温较高,增温快,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较低,增温慢,形成高气压。于是有些学生同学认为“温压总是负相关”,分析问题时会出现错误。此时,教师可抓住这一错误,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加深认识。
二、落实学生主体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教学中,正是因为学生的积极融入,主动思索,才改变了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释放出无限的学习潜能。同时,正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才会产生质疑交流,互动争辩,给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多宝贵的生成资源,使得师生交流对话成为可能,而不是教师照着“剧本”唱“独角戏”。尤其是在高中教学中,这一阶段的学生稳定性强,能够自主学习,甚至创造性学习。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引导同学们展开发现式、探究式、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并在自己的努力下或者交流讨论下共同解决问题,如此,课堂才能更充满活力,更具有动态性。
如教学《数字地球》时,本课内容难度小,认知与思维障碍不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由具体案例着手,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交流讨论,获得结论,形成概念,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引导、指导作用,调动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发掘知识,并提出自己的疑惑,有针对性的分析讲解。比如播放视频玩转《Google earth》,引导学生讨论:Google地球有哪些功能?初步感知数字地球。然后学生自主阅读有关材料,在教师启发下说出数字地球技术的各方面特点。再如教学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时,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本课内容,初步把握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课堂上,设置系列探究活动,比如常见地图的方向判断;经纬网判读方向;怎样使用罗盘;利用恒星辨别方向等,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教师参与合作,适时解惑。
三、落实学生发展思想,调整课堂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理念,营造师生互动与心灵对话的课堂。同样,在生成性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需要贯彻上述教学理念,以此来灵活调整课堂教学行为,打破灌输教育,打破结果评价方式,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个性差异、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
首先,教师需要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手段,兼顾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让地理课堂更和谐融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提高学习信心。如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梯度性问题,层层推进,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感受成功体验。其次,实施发展性学习评价。即动态评价同学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全方位评价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由表面评价转变到本质评价。即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掘同学们的内在潜力,认识到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由学生的本质特点与知识本质特点加以评价。② “抽象到具体”。即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内容具体化,利用相关学习活动等方式展开评价,比如知识竞赛活动、地理手抄报制作、调查实践等,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③兼顾过程与结果。在教学评价时看,教师不能侧重结果,还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④多元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综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甚至家长评价等,从而更客观的评价学生,看到学生的努力与进步。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资源开发理念,促进课堂多向互动 ,落实学生主体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学生发展思想,调整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打造生成动态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徐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 申学峰,周钧光. 构建彰显生命的生态课堂[J]. 教学与管理. 2006(22)
[3] 黎琼锋,李辉. 浅论平衡的课堂生态[J]. 基础教育研究. 2006(02)
[4] 张莉. 地理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与教学实践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