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a123ertswe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恰当合宜的校本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技能,拓宽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能够促进本土文化的发扬传承。以潘庄村小学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例,为了充分发挥潘庄村在剪纸文化上的本土人才优势,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在全面分析课程价值,总体考量本土资源的基础上,对潘庄村剪纸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做出细致梳理,以期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并在逐步发展完善中将此课程打造为潘庄村小学的特色
其他文献
【导引语】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亦然。元朝人乔梦符有“豹尾”之说,结尾要像“豹尾”,结实、有力。明朝人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清人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留恋,若难遽别。”这些都道出了结尾的特殊作用。精彩的结尾,能为文章增光添彩,从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下面从中考满分作文中归纳出几种扮靓文章结尾的方法,供同学们借鉴。  1.结尾扣题,画龙点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随着语文学科地位的进一步加强,占语文试卷总分值2/5左右的作文,对考试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要想在中考中胜出,作文绝对不能出问题。然而,考场如战场,时间特别紧张,可谓分秒必争,要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很难做到。下面,就来给同学们介绍中考作文制胜十大秘籍,相信一定会给你带来帮助。  秘籍一:  立意新颖—— 一步之外有洞天  所谓
【摘要】作为一所小学,暨阳学校十分提倡不断丰富学生的阅历,开拓学生文化视野,锻炼阅读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采取了各项措施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其中最有力、有效的莫过于班级图书角了,它切实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接下来我将就如何利用班级图书角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其相关举措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
园子再小,也要栽柳。  园子本是教书楼,他本是一位语文老师。如今学校不再,他成了守园人。  不再上讲台侃侃而谈,他如今一顶凉帽,一把钉锄,给这园子锄锄草,活脱脱一位农民大爷,黝黑的面容上一双明眸倒炯炯,一如他曾经的样子。  一株柳吸收日间阳光,夜间月华,几年来,倒也苍劲挺拔,容得下一人斜倚。他时而卧,时而倚,捧一本唐诗宋词读得津津有味。  风是柳的情人,一至春日,柳必垂,风必穿花拂柳而来,吹乱了他
文言文,一直是学生感到害怕的一部分考试内容,关于课内文言文,只要学生肯下功夫,多读多记,一般都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课外文言文,有些学生是“谈虎色变”,还没仔细看已是怕上心头,其实课外文言文只是课内文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笔者就做课外文言文谈以下几点:   一、阅读文本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
考前聚焦  南京师大骆冬青教授多次指出:“只有注意运用多种手段,精心裁剪,巧妙构思,才能使短小的‘记叙’类文章焕发光华。”确实,考场作文容量有限,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就得在构思上多下功夫。  古人云:“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倘若叙事类文章(包括一般的记叙文和小小说)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怎样写出波澜呢?下面介绍两种
进了旅馆我就脱了衣服进去洗澡。一边泡着热水,一边愤愤地喝着啤酒。她随后也进来了,于是两个人就横躺在浴缸里默默地喝着啤酒。但是怎么喝都没有醉,也不想睡。她的肌肤细白滑润,脚的线条特别美丽。我一赞美她的脚,她就害羞地道了一声谢谢。  但是上了床,她就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她的身体配合着我双手的移动而敏感地反应着,扭动着身躯,并且发出 声音。当我进入她的里面时,她的指甲就嵌入我的背。快要达到高潮的顶点时,
人们只羡慕苍鹰翱翔天际,却不知道它惊心动魄的重生;人们只听到夏蝉吟唱炎阳,却未曾见它接踵而至的蜕皮……  小桥流水边,是两株并不茂盛、更不显眼的桑树。叶片如心,叶柄无力。这桑树只不过是在这苟延残喘罢了,和我又有什么分别呢?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别样的香甜味,难道是这桑树散发的味道?我慢慢走近,凑近鼻子,却惊艳了我的双眼。一片其貌不扬的桑叶上竟然有——一只茧。更令我惊奇的是,这只茧上居然有一道缝。难道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当我们把无限憧憬的目光投向2020年这个辉煌里程碑的时候,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与全面小康所代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相伴的是,一幅全民族精神升华的壮丽画卷正在我们面前渐次展开。让我们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谱写新时代的精神史诗吧!  1.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按要求答题。(数据来源:《201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方法指津】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都加大了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试题的呈现形式变得灵活多样,试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但是,无论中考古诗鉴赏的材料如何选择,问题的设置如何变幻,其考查的能力和价值取向都是基本不变的。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命题中某些共同的特点。其一,古诗第一题着眼于从整体上对诗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