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境教学法与讲授法有所不同,情境教学法更加强调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还能够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激发学生产生同样情感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促进情感以及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小学语文;现状
  一、 引言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在情境中促进认知思维的发展,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够促进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二、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一)情境教学运用方式较为单一
  〖JP 1〗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很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在有意识地探索新型教学法的应用,而且教师也能够认识到新型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课堂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教学任务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会更倾向于创设简单的情境,在课堂上仅仅为学生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而这样的方式过于单一,导致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效果不佳。
  (二)教师过于重视形式
  当前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都会采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由于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解不够深刻,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会采取悬念情境、求异情境、信息情境等。多种情境的运用导致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仔细品味文本,没有深入地分析文章中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作者的写作风格,导致了情境教学法流于形式,不仅没有帮助学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三)情境脱离教学目标
  当前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及学科基础,脱离了教学目标和教材,为了采取情境教学法而创设情境,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进入情境,无法在教学情境中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使得整个课堂偏离了教学目标。此外,还有部分教师,为了能够在课堂上提高所有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创设问题情境,所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情景教学失去了应有给价值。
  三、 优化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的策略
  (一)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地应用情境教学法,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情境教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要对情境教学法形成自己独特、专业的见解,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应用情景教学法,以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因此必须要给语文教师提供相应的机会,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组织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还可以让他们外出学习,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情境创设和情境教学法使用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自身,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时更新语文学科知识,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在生活中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文学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以及思维强度,还要考虑到内容的衔接与过渡,在创设情境时要能够赋予所创造的情境极强的感染力,这样才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二)丰富情境创设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丰富情境教学的内容和模式,提高情景教学的质量。
  1. 游戏情境
  〖JP 1〗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想办法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而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急于讲解教材知识,就会使学生感到疲惫,也使得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而且由于年龄的因素,他们无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为学生创设生动趣味的教学情境,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语言讲解教材知识,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贪玩的特性,创设游戏情境,通过参与游戏,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吃”“叫”“江”“没”等生字,教师就可以设计闯关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个小组最快写出以上的生字并组词,在学生完成闯关后,需要及时地给予奖励。通过该游戏,就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生字的写法。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為了游戏而游戏,要结合教学目标开展游戏,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发挥游戏情境的价值和意义。
  2. 故事情境
  故事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能够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代入角色中。将其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能够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的有趣,而且还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相应的故事。如在《可贵的沉默》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小男孩明明快要过生日了,在离他的生日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她的爸爸妈妈就讨论了很久,该给明明送一个怎样的生日礼物呢?他们知道明明最近想要一辆玩具汽车,然后他们就托朋友从国外带回来一个玩具汽车,并将它包装好,准备送给明明。到了明明生日的这一天,他的爸爸妈妈将这辆玩具汽车送给明明,他拆开后很高兴,很满足。但是,明明也想送给他的妈妈和爸爸生日礼物,但是他想,爸爸妈妈好像都没有过过生日,他也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他问他的爸爸妈妈,他的爸爸妈妈说你的生日也就是我们的生日,你开心,我们就开心。通过这一故事,学生可能会想起自己的生日,回想自己有没有给父母送过礼物,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就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为子女也应该要懂得感恩和回报。   3. 生活情境
  〖JP 1〗语文这门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白知识的价值,丰富他们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如在《秋天的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你们在秋天的时候见过下雨吗?你可以用语言描述一下吗?通过问题,让学生回想秋天的雨,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用语言描述秋天的雨。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于文章中所描绘秋天的雨的理解和感悟。
  4. 角色扮演情境
  小学生由于他们年龄、生活经验、认知、社会阅历的局限,导致了他们无法理解部分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以及内在的逻辑,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从而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人物角色、人物心理变化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为学生创建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沉浸在角色中,感知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思想,从而理解人物角色的言行以及心理变化。但是角色扮演情境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环境、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中,尽情地表达,放开自我。同时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控制学生的表演时间,引导观看表演的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三)充分融合不同学科,拓宽情境知识领域
  〖JP2〗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陷入一个误区:语文课堂上不能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体育、数学、美术等学科的知识融入情境中,这样才能够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效果。如在《乌鸦喝水》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物理学的知识,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乌鸦为什么在瓶子中放入石子,就能喝到水了呢?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讲解:石头的密度大于水,而容器是半封闭的,水受到了石子的挤压会向着压力最小的方向运动,慢慢上升到瓶口,乌鸦就能喝到水了。适当地讲解物理原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乌鸦往瓶子里丢石子的原因。但是在融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反客为主,不能主次不分,要立足于教材,不能本末倒置。
  (四)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情境表现形式
  〖JP2〗当前,互联网的存在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也为教师开展情景教学提供了便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信息情境,如在《开国大典》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录像以及电影,并在电影中截取相关的片段,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还可以搜集旧中国的图片,让学生在观看影像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到开国大典的举办对当时的中国以及人民的重要性。但是,在利用网络资源时,教师要认识到,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互联网上的很多资源都是由个人上传至网络的,内容、情节方面难免会有所差异,而且质量也良莠不齐。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一定要认真严谨,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合理的网络资源,这样才能够提高情境教学的质量。
  四、 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一定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需要丰富情境的创设方法,并充分地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冉林玉.情境教學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3):83-84.
  〖2〗陈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践行策略浅探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3):72.
  〖3〗周龙军,李芳美.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6(1):116-120.
  〖4〗张月萍.巧用情境教学,提高教学成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教育观察,2019,8(41):45-46.
  〖5〗 刘秀媛,刘秀珍.试论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现代化,2017,4(19):128-129.
  作者简介: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于新时期的农村小学教育而言,除了要加强知识教育方面的改革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措施的创新。所以关注劳动教育,构建劳动教育学校评价体系成为对农村小学和教师的新要求。在结合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需要从完善评价标准和模式,加强家庭参与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等方面促使劳动教育学校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评价  一、 引言  学校是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
摘 要: 文章紧扣语文课标阅读文本的要求,详细地阐述了小学阅读课堂中教师的导学策略,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借助语文课文的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阅读对话,努力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完善语用能力的建构,培养学生个性阅读能力,夯实丰厚的语用基础,从而逐步提高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活动实效。  关键词: 课后;习题;引领;研读  一、 引言  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用能力,是阅读教学课
摘 要: 人物形象塑造的关键本质就是艺术形象塑造,作者通过人物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现实,追求实现教化意义,这一点在小说作品中是非常常见的。文章以初中语文中的小说教学为背景,以培养学生语文分析能力为主题,以初中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中的《孔乙己》为案例,简单论述培养初中生语文分析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语文分析能力;孔乙己;人物艺术形象;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分析能力是初中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必须
摘 要: 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的识字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二年级学生所需了解的汉字量达到1600个左右,其中会写800个;到三、四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常用汉字就需达到2500个左右,会写1800个左右;到五、六年级学生所需掌握的汉字量就需要达到3000个左右,会写2500个左右。低年级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低年级段学生系统识字教学的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而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小语种专业学生易受西方多元文化影响,部分学生出现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
新时代的数学课堂应当是多元而包容、生动而有趣、民主而真实,每一位教师应当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倾听儿童真实的声音,追寻课堂最本真的样子,帮助学生大胆绽放思维
摘 要: 一直以来,语文的文本阅读教学都是语文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现在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改革而言,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实现当代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因此提出了先学后教的新型教学模式。文章对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进行简要阐述,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 先学后教模式;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一、 引言  语文是学生课程中的重点科目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最为重要的教学因素,同时也是对教学效率具有提升作用的主观因素。尤其是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讲具有更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学习兴趣的内涵以及培养意义,并通过多元化的策略、从多方面的角度进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此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 自新课程改革之后,人们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对学生阅读能力、数学的应用能力以及数学的探讨能力需要进行重点培养。学生主要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知识的,而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也需要进行数学阅读,通过阅读了解数学知识,深化学习成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需要重视数学阅读,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能力。许多学生在答题时由于审题不清而经常出现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数学阅读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体系中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教育教学体系也更加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更新与优化,而课堂作为基础教育中的最基本教学形式,也成为课堂改革的主阵地。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育质量,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就成为奋战在数学教学第一线的各位教师不断深入研究并持续探讨的话题。因此,文章从构建四重四学模式的高效课堂入手进行分析,通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交流研讨、质疑点拨,回顾反思、实践应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