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教育的主体与教育的客体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9020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和客体。主要有三种观点,即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还有一种“双主体“观点,这三种观点都有其片面性,前两种把教师和学生二者对立起来,从二者中选择谁是“主体”谁是“客体”是对教育本质的曲解。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教育观,教师“服务者”学生“学习者”的师生角色观,摆脱教师主体观或学生主体观,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教育 主体 客体 以人为本
  一、教育的主体是教师
  一种观点认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就整个教育过程而言作为对象的学生始终是处于一种客体地位之中”。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是处于主导地位,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是注重学生主动的学。强调教师在教育活动的中心,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宰,学生的学习围绕教师的教学任务来实现。这种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地位,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学生活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从传统意义上的师生观出发而得出的结论,尽管有其片面性,却并不是一无是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种观点反映了教育事實中客观存在的某种现象即在教师承担着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授学生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多的捷径以及快速通道,可以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经验,我们不能否认这种观点存在这很多不足之处。
  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与这种观点截然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受教育者是教育主体,“教育不过是指导者、辅导者。”“学生惟一主体观”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内因的地位,而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外因的地位,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必然得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惟一主体。这种观点是主体教育最初产生的本来的意义。
  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代表了这一观点,他主张学生主体也是学生主体的积极倡导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皮亚杰十分重视主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他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变量”,反对传统上把儿童看成是一个“依赖的变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一种自主学习,这要求学生学生有较高的主动性,但是这种观点把教师置于一种客体地位,这不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教师要有充分的组织能力,能够解答学生各类问题等。
  三、教育“双主体”
  教育的“双主体”观点认为,教育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教育过程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师生双方互为主客体。教育主体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二者都是主体,同时又互为认识的客体。这两个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层次上的不同。”这种观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作用,二者互为主体,互为客体。但是这种观点也存在着不足,这种观点既想坚持教师的中心地位又想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但是这就解释不了在教学过程中,谁是主体,谁是客体这个问题。如在讨论课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是这场活动的主导者。在讲授新课时,教师是这堂课的主体,学生是这堂课的客体,主要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是呈现一种接受的态度。这说明了,“双主体”是存在不足的。
  四、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学习者”
  现代学校教育,应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自我教育。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在他的《教育中的冲突》一书中指出“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已开始意识到“教育中的主体与客体之说”把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立起来,既不利于“教”,又不利于“学”。“服务者”与“学习者”才是本真的师生角色观。
  教育是一种向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这是一种把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看成是一种服务,学校教育,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不断得到改进的,健康良好的,动态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学生生成和发展各方面素质的活动和过程。一切教育资源,包括教师是属于 “服务者”而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才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学生具有真正“学习者”的属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若没有教师的“服务”,也就不会有学生在学校学习而成为一个“学习者”。
  其实,教育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二者相互作用,二者都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缺一不可,缺少一个都构不成教育活动。二者都应该发挥各功能,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服务者”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事业以及学生,学生也要充分发挥自主能动学习,做好一个“学习者”积累知识,丰富自身,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文化也在朝着天下大同的方向延伸,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中国文化这个品牌已经树立至全球各地了。其中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代表的中文教学研究,推动了我国和其他各国建立友谊之邦,促进国际间政治文化交流,以此来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本文介绍了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普遍性法則与教学方法,望与各位热爱中文的人士一起学习。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 策略  一、营造中华文化氛围,激
【摘要】种子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特殊商品,种子标签是种子使用者选购种子的重要依据,是种子企业信誉的重要载体。《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GB 20464-2006)下称《标签通则》)实施后,种子标签的重要性还远没有得到种子企业的广泛重视,种子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也发现标签有标注内容不规范、不全面、夸大其辞,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本文就标签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标签常见不规范标注举例并提出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
本文根据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工作的具体业务需求,并从具体应用实际出发,编制一套具有逐级管理模式的地理信息系统,其采用省、县、乡三级管理模式,实现对退耕地块空间数据的
我国的经典诗文是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智慧和结晶,它蕴含着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修养、文明礼仪、民族风俗文化,自然的变化规律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经典知识中可以体会
赏识教育是一种具有人文性、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方式.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赏识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
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标号为31~40的相应位置上.
内容摘要:我国的教育事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新课程改革提出后,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被争先提出并应用到实际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已被各行各业所重视,在我国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化就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 环境 语文课堂教学 结构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2
内容摘要:课改是现在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无论是大学还是小学,课堂发生变化的时态是完成时,也是现在进行时,更是将来时。不同学段不同科目,课堂教学的模式呈现出千姿百态、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当然其中难免也存在许多不足,但是只要是以提升课堂效率的、改善学生学习状态为宗旨的课改都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课改 实质 个体 体验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传送的渠道变得复杂起来,现在的孩子被信息的海洋淹
【摘要】林业速生树种是指生长快、成材早、轮伐期短的树木品种,我国常见的有杨树、桉树、松树、柳树等。本文就我国林业速生树种的培育谈几点思考意见。  【关键词】林业;速生树种;培育  0.前言  据国家林业局预测,到2015年,全国木材消费量将达到3.3-3.4亿立方米,国内可供应量仅有1.9亿立方米,我国已陷入“无林可采”的境地。如不能在短期内加快速生树种建设,我们可能面临有钱买不到木材的局面。林业
1.规划原则  结合农村绿化实际,以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并能满足居民利用房前房后的空地,部分实现果、蔬自给自足为总体要求,把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村庄绿化的重要任务,以果蔬为主,并配以适量的城市园林建设中常用的观赏乔木树种和花灌木。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  (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