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似巧非巧地遇见你
  我们可以许下天崩地裂不离不弃的誓言,然而天地毕竟未合,日照青苔,月色满轩,都是苍生绝好的馈赠,并且仍将继续永恒不变地存于天地,以让这世间的男女能够从从容容地相遇、相知,栖一处蝶飞双燕低。
  似乎有太多的相逢都是像《子夜歌》这样似巧非巧地开始,又有太多地相守是这样似淡非淡地收梢:
  子夜歌
  (其一)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其二)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
  (其三)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像这样的遇见,可巧吗?刚好我出前门,目遇你正在这小屋落日的寂静里缓缓而过,没有早一刻,也没有晚一刻,你从这万丈红日里走来,披着云霞,守着暮色,一步步芳香满路。如此的相遇虽不是轻易的,却也不足称是传奇的。每个人每天,都在重复着与陌生人的目光交接。
  在门前的落日里我开始了祈求,祈求你的脚步是在朝着我的生命踏进,门前一路窄窄的青石向晚,你来了,就请停作我的归人,而不只是个过客。
  读了这《子夜歌》,才切实感到,原来仅仅是一问一答、你来我往间的细碎言语,化入诗章,也可以这么浑如天成,玉润可人。听她似敛非敛地答道:一身芬芳只是薰香撩人罢了,花容月貌的赞词更难敢担当———然而,上天是如此眷顾我在锦瑟年华里常许的心愿,让我于这有生之年,与你狭路相逢(“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
  很多的一见而钟情,形同一箭飞来,射起尘心剧烈。但其实往往也只不过是爱上了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上那个人的玉树临风、自在风流,或是娇花照水、顾盼流光。然而这一抹鹊起雁惊的熠熠光辉,也许在他/她生命里也就只有这么一瞬的花期,绽放过了,此后仍是淡烟流水的天天夜夜。
  而你爱上的,究竟是在一见之下便心驰神往而于此后的思念中被自己一厢情愿神化了的人,还是能够真切地恋着那独木的身姿,无论他繁花盛开还是满树低荫、甚至枯枝残影,你都愿相伴着共度寒暑?
  相逢中彩袖颜红、羽扇纶巾的风采,只不过是他/她太长的生命里乍然晴好的一天罢了,而相携一生就需要有足够的体谅和了解,能去走过夜长日短,在斜风细雨的惆怅里仍欣赏得出烟雨飘闲,在滚滚严寒的萧瑟里仍歌颂得了急雪翻香。恋一个人,恋到包容起所有的始料不及,恋到全部的无所不爱。
  再怎样殷勤的美化和期待,也终究是要回归到一个可落脚的实处上。与其空念闲想,不如怜取眼前人。
  最丰盛的感情是我们能在一起静默
  《子夜歌》的第三篇正是这样,它像一架单色古旧的镜头,缓缓吐出泛黄的时光。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昨夜落下的长发没有再梳,任由一头青丝垂过双肩,仿佛清水流过山石,七弦抚过琴面,干净素洁的一掌缠绵。也像是不需装点打理的感情,这淡到极处的相处,已是至上的风流。
  “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搭过肩头的乌发回回落落散在他的膝上,这份缱绻,怎可不叫人顿生怜爱?每当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心中就像漫过一道甜意暖暖地流,喜到不能自持。因为太过爱这样的场景,它便成为最令我心折的一幅画面:
  他坐在椅上闲闲地翻着书页,她坐在地板上揽着午后的阳光,一川黑发恣意张蔓,而她就伏在他的膝头,时光缭绕,不忍走过这个静谧的午后。
  如果这一幕的相依是一张老照片,千年的安然都收在其中,那它一定已是四角卷起,双边婆娑,曾被人太多次地捧来端看,颜色暗淡却掩不了心绪飞扬。
  对于大多数的女人来讲,最荣光的也许是事业辉煌,最骄傲的也许是才貌双全,最自豪的也许是子女成才……然而最幸福的时刻,一定是靠在爱人的身边。纵外面骤雨即来、狂风将至,这一刻停在他的怀里,却有山揽日月的依靠,海纳百川的安心。
  就好似《子夜歌》———她未曾绾起的头发就斜斜地掠过他的膝头,无声地盛开如莲花般茂密优雅,像盈盈一水间的柔情不曾收敛,心事全都为他潺潺开放。最丰盛的感情不是我们能在一起欢乐,而是我们能在一起静默。
  《子夜歌》中,这样平实的他和她,就像并不难寻的邻舍人家,但凡每一个爱过的人,都可以在他们的故事中看到自己似曾相识的往事归来。爱情调到极淡,仍可丝丝入喉淌在心间时,方能日夕长流不辍。
  嘘,让我们不要吵醒了那丝发攀膝的女子吧,她还正在他的膝间安睡着,梦到月老写下的卷书———特赐予一世情长,让爱不休。
其他文献
从庄子的“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到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一直不断变化着,《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天人合一”在中国是一个基本的信念。而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这话深得我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关于人与自然的交融的诗句、轶事不可谓不多,高风傲骨的中国文人在
期刊
窥天之形,寻天之道,天人相感,终至合一。这一场问天之旅,让我们在心中得到了只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个小结。而现在,我们回到有文字记录的最初源头,再一次看看,天是什么,与人何干?是否,还有另外不同的答案?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天”是一个脑袋被着重画出的小人,本义为“头”,后引申为“天”,因为两者都是至高无上的。“头”的意思很早就消失了,但我们仍能从一个词中找到它的影子,那便是“刑天”,他的名字就是被砍掉
期刊
在漫长的人类生存过程中,不仅享用着大自然的所有恩惠,同时也承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各种灾难。当人类仰望天空,开始敬畏自然体认天理的时候,就标志着人类已经迈入文明的门槛。在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中,“人”和“天”作为两极,经过一个长期漫长的斗争、磨合、适应、协调的过程。在儒家思想中,对“天”充满敬畏之心,并赋予了“天”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其说“天人合一”莫如说“人合天一”更为贴切。儒家的这种敬畏之心,不仅仅来源于
期刊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阳明先生”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合集。“传习”二字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此书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一直以来都是研究其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即便不研究哲学,读一读智者之言会令人大为获益。翻开《传习录》,于字里行间处,你会看到一位四百多年前的智者站在当时思想的巅峰,俯视愚钝的众生,以超拔的精神境界布泽于天下。  坦诚而言,《传习录》并不好读,因文字本身比较
期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考《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有礼有节  《关雎》这首诗的结构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也就是第一段,主题应当称为“爱慕”。是一位男子在感情上的自我剖白,是
期刊
五行中,火有温暖升腾的特性,苦味属火,但苦味又属阴,它是阴火,就像炉膛里烧剩下的灰烬,有余温的时候有一点烘干的作用,完全冷却以后如果不把炉灰掏空,新火就烧不起来。所以,苦味的东西分两类:一类是苦温的,例如咖啡、红茶,祛除湿气的作用比较强,就是中医所说的“燥湿”;一类是苦寒的,例如莲子芯、绿茶,有清热、泻下的作用。  苦味入心和小肠,能泻心火和小肠火。凡是清热泻火的药,都有苦味。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
期刊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注释”:不分亲疏、远迩、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互相帮助,互给共赢,同谋福利。  “解读”:  墨子认为社会难以和谐的根源就在于“不相爱”,即“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如何从根本上做到“相爱”,那就需要“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心态,再加
期刊
导语:公文属于科学文章中的应用文体,说起来十分拗口却有许许多多的人每天都在撰写、传播、使用。在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在语言美逐渐趋于粉饰太平的当下,公文将何去何从?  公文抄袭与公文空洞,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民间也有很多讽刺段子,来讽刺公文中的官场话语,比如涨价说“调价”,下滑说“负增长”,停滞说“零增长”,贫困说“不富裕”等等。这类公文修辞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事实变得模糊不清,分散民众和媒体
期刊
内蒙古草原举办那达慕牧民挥舞套马杆  1月4日,“银色西乌珠穆沁草原冰雪嘉年华”启幕,当日举办的马文化节上,各式各样的赛马比赛、文化活动轮番上场。围观牧民们挥舞着套马杆,为节日增添气氛。  来源:中新网  马年生肖邮票首发设计寓意吉祥富贵、马上得福  1月5日,马年生肖邮票《甲午年》特种邮票全国首发,包括特种邮票1套1枚,面值1.20元,同时发行小本票1本。邮票图案为生肖马身上画有蝙蝠,并装饰牡丹
期刊
一个人,一辈子,会有无数的擦肩而过。但称得上邂逅的,却不可知,亦不可期。或离奇或平淡,千变万化。这个瞬间的化学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更接近于爱情的本质,忠实于感觉,而与结果无关。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邂逅”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蔓草纵横,白露未晞。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