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_h0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然而,纵观语文课堂,还存在重认知轻情感,重课内轻课外等诸多问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表面上开展得轰轰烈烈,却忽视实际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不断优化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一、激发情感,促进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民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上,教师要注重营造自然、和谐的气氛,保持师生双方平等的关系。不要给学生“权威”的感觉,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维得以自由释放,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在自由的环境中勇于发表见解。
  比如,教《变色龙》这篇课文时,巧妙地制作了变色龙随周围环境变化改变身体颜色保护自己的卡通故事视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纷纷联系文本,或者查阅资料,说出新颖、有创造的见解。这比直接告诉学生“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怎样变色?”轻松得多,效果好得多。其次,通过一些激励性语言,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以商量或肯定的口吻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如“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认为的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你说得已经很好了,如果能再仔细想一想,说得全面一些更好!”“你的这个见解很有创意!”这些尊重性语言有利于学生情感激发,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产生获得新知的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体悟文本,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十分精美,情感性很强,极富感染力,在这类课文教学中,教学重点要激起学生运用自身情感,通过朗读、感悟等体悟文本情感,与文本产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倾情融合,才能让学生自主发现、情动辞发。
  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情感,许多课文离学生生活相距较远,不能很好地把握和理解,教师要先做足“课前功课”,找找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最近发展区”,建立起与教材之间的联系。如教《黄果树瀑布》一文时,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融形、声、情、意为一体,配上多姿多彩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乐,再现黄果树瀑布的壮观场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这时引领学生走进画面、走进课文,他们在迷人的意境中体验深深的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内心激起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冲动,抓住文中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各种矛盾建立联系,为学生指明探究方向。
  三、开展合作,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与影响。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培养好学习助手,加强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达到互帮互助、互教互学的效果。让师生双方在以文本为媒介的对话中,带着内心感悟和情感体验,达到理解教材、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如教《祁黄羊》一课时,我这样安排小组合作学习:首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在四人合作小组内筛选问题,围绕问题讨论,通过相互比较,各人阐述理由,找出大家公认的正确、合理的答案;再参与组际之间的交流,可以有效解决组内成员学习中的困难。如要求学生写出“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的举荐后,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而有的学生则生搬硬套,此时的合作有利于他们互教互补、共同进步;最后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理解更到位、更富有创意的答案。
  四、走向开放,强化与学科及生活联系
  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语文课堂,还应加强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广泛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把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使学生学习在不同学科和生活上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注意开放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本身固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充分开展自主学习。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喜欢用表演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尊重个体间的差异,给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展示。这样的形式做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其次,做到课内外结合,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比如,学习《第一朵杏花》一文后,学生兴趣很浓厚,想观察第一朵杏花到底是什么时候开的,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这时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并收集相关资料,开展交流活动,同学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成果参与讨论,乐此不疲,效果十分显著。
  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既要注重课堂依托,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又要注重课外延伸和拓展,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习方式不断得到优化,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一定会得到增强。
其他文献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了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改变,在学案教学方式的指导下教学成绩初见成效。作者以《我
目的:探讨人工泪液联合普拉洛芬治疗青光眼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青光眼术后干眼症患者28例作为实验样本,依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出足够多的问题,教师就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提问形式,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知识网的链接,使所学知识浑然一体,同时也要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作适时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内化知识。  关键词: 提问形式 知识建构 知识网形成 课堂活力  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把提问设计作为备
目的: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中应用常规修复与光合树脂修复两种手段,将其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共有110例上颌前牙牙体缺损的患者参与,该110例患者依据其应用修复方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教学不再只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更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出一大批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提高全民族素质。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文化学科,它所覆盖的知识面积非常广泛,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无可厚非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善语文教学程序,优化语文教学结构,并在实践教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4例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病例接受诊疗时间段2016年5月-2019年5月,对照组52例患者使
目的 分析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中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的效果.方法 对2015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16排螺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重组人脑利钠肽以及呋塞米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在中晚期妊娠引产缩短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建卡并规律产检的孕妇共3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颈动脉手术围术期预测脑侧支循环的方法评价结果.方法:本文选取在2016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