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umiu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教学不再只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更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出一大批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提高全民族素质。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文化学科,它所覆盖的知识面积非常广泛,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无可厚非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善语文教学程序,优化语文教学结构,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随着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人们的目光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递,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逻辑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全民素质。语文是初中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学习活动,学生要在教师的教育活动规划下逐步实现。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活动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对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循行渐进、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程导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精彩的导入往往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有促进作用。当然,课程导入形式多种多样,譬如:音乐导入、表演导入、视频导入等,课程导入的方式不是随心所欲,结合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不然只会得到相反的教学结果。优秀的课程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使学生便开阔眼界、发散思维,头脑中自然就会产生许多新的思维。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及时地进行引导与启发,对学生大胆思维的创设给予鼓励,重视学生思维的迸发,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全面拓展。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自由散发的过程,教师切不可禁锢学生的思想,学会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与创新思维。要注重强化学生的思维,对教学中有意义的段落与字句让学生反复斟酌与研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发表见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自主思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进而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下的重要教学模式,对现代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且有巨大的功效。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所长,对所探究内容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思考。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通过分组合作讨论与研究达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陈涉世家》一文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与探究,让学生分组找出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及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积极思考、探讨,营造和谐、民主、科学的教学氛围,使得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探究,学生得出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还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出一大批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全民族的繁荣与富强,达到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
  三、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拓展
  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需要问题激活,也就是说问题是产生思维的关键,离开问题的思维是不存在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是学生挖掘出的,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的出现,才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促进他们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问题设置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它还是一门学问,主要讲究的问题设置的有效性,而不仅仅在于简单的提问。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置问题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特点,设置出符合不同层次学生、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体会到被重视、被在乎的感觉,增强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同时,由于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烈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学习特点,设置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设问与释惑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与建设者。
  综上所述,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文教学水平,进而培养出社会发展与进步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服务于社会,造福百姓,富强民族。
  参考文献:
  [1]胡玮玮.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田锦昉.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3]吴心群.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2015,01:101.
  [4]曾小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4:24.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在2型糖尿病治疗工作中将格列美脲进行应用时,其所对应的效果,并分析其药理作用.方法:选择患者7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格列美脲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紧张而快节奏的语言学习活动,学生有了积极性,就有了强大的学习动力,不仅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推动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学习积极性 调动方式  许多有经验的高中语文教师都深有体会,语文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深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情感因素成为教学工作的有力帮手,本文主要针
Ⅰrn“你想要干嘛?老家伙!”rn询问声好几次从脚手架上传来.rn但是老人没有回答,他东溜西逛,四处寻摸,自言自语,喉咙里发出一串乱七八糟、没人能懂的句子.瓦片都卸下来了,烧
目的 分析1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1类切口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防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
《岳纸报》自1989年创刊以来,注意发挥生在企业里,办在职工中的距离优势,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报纸与职工产生共振点,从而不断贴近职工,在工厂有了较大的影响。一、组织送报
目的:分析对异位妊娠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生育功能的保留情况.方法:为探究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效果,于我院妇产科选取24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了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改变,在学案教学方式的指导下教学成绩初见成效。作者以《我
目的:探讨人工泪液联合普拉洛芬治疗青光眼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青光眼术后干眼症患者28例作为实验样本,依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出足够多的问题,教师就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提问形式,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知识网的链接,使所学知识浑然一体,同时也要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作适时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内化知识。  关键词: 提问形式 知识建构 知识网形成 课堂活力  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把提问设计作为备
目的: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中应用常规修复与光合树脂修复两种手段,将其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共有110例上颌前牙牙体缺损的患者参与,该110例患者依据其应用修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