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算理,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3532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把学习方法的研究作为讨论教学方法的基础,密切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小学生对计算的学习包括了“理解、算理、形成算法、掌握技能”其中理解算理非常重要,在教学时,在对学生算理的理解舍得花时间,让大部分学生在第一次的算理感悟中达到直观理解的水平,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分数乘分数”例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乐思善变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学习。
  人教版第3页例3: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1)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2)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在教学计算时,为了促进对算理算法的理解,通常采用乘法意义支撑下的折纸,涂色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用分子乘分子积做分子,分母乘分母积做分母”例如1/2×1/5=1/10的算理教学过程
  (先折出一张纸的1/2,然后再折出这张纸的1/5,但让学生独自用图表1/2×1/5时,就有一部分学生不理解。为了学生深度理解算理,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算理,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初识分数乘以分数算理
  学生猜测,大家猜猜看,1/2×1/5=?(可能有2/7,1/10…),仅凭猜测是远远不够的,实践实践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咱们都来动手实践一下,看谁猜对了。
  教师让每个人用事先准备的一张纸来表示1公顷的地,请你们想办法表示1/2公顷并涂上颜色,再表示出1/2公顷的1/5,该怎么操作呢?师生活动、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一边演示说明,教师边板贴如下图:
  求1/2公顷的1/5,先把纸对折,涂出其中的一份,就会发现1/2公顷的1/5其实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了(2×5=10)份,占了其中的1份,即1/2×1/5=1/(2×5)×1=(1×1)/(2×5)即1/10公顷,真是这样的吗?谁愿意再来说一说?(媒体配合动态演示折一折,分一分和涂一涂的过程)教师板书1/2×1/5=(1×1)/(2×5)=1/10。
  2.再识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现在你会算1/2×3/5了吗?还是动手验证,让事实说话吧!学生操作。同桌互动。验算结果如何?谁愿意把操作过程和大家分享?学生边操作,教师版贴。
  学生交流后(媒体配合演示,教师板书1/2×3/5=(1×3)/(2×5)=3/10)。
  3.举例验证,归纳算法,用字母b/a×d/c=(b×a)/(a×c)=bd/ac(a≠0 c≠0)来表示,让学生脑中的表象更清晰,更有形体空间感。
  通过折纸、展示、辨析、画图等结合过程,帮助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很好的理解了为什么可以用分子的乘积做分子,分母的乘积做分母的道理,通过实践掌握教学更有效,一旦在学生脑海中构建起来,学生的理解水平就进入了更高水平,即抽象化的理解水平。
  在计算中,对算理算法的存放理解,除适时构建“结构性的情景表象、直观教学的操作表象”以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好策略,比如动手操作、模拟实验、位置推理,迁移、模仿、转移等。
  只要用心专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外,还需要把算理的理解贯穿例计算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学生的年级段的特点,个性培养逐步帮助学生理解,让不同的学生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算理,允许一部分学生事后理解算理。找一种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间的平衡点,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计算教学对算理理解的一种理想价值追求。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决定着课堂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就能使学生学得有趣有用,练得扎实有效,就会发现计算教学其实也能很精彩。
其他文献
在学生12年小学到高中的音乐学习中,小学音乐学习占2/3,就是6年时间。这6年时间,是学习音乐的前期,是基础学习阶段。在这个基础阶段学习,审美、技能和乐理综合性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同时,这个基础阶段学习对今后中期(初、高中)音乐学习的衔接有着重要的影响。怎么能让审美、技能、乐理这三个环节贯穿在课中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改变歌唱课中存在单一环节、只为全篇唱会歌曲的问题、节奏多声部与实际音乐课衔接不上的
期刊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它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必要依据和基本素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强调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照本宣科”不仅偏离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千篇一律”的教学流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期刊
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动作。微笑的风采,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激发想像和启迪智慧的力。在顺境中,微笑是对成功的嘉奖。在逆境中,微笑是对创伤的理疗。而当教师当久了,严肃惯了,整天板着一副学究式的、长者的冷面孔,似乎忘记了微笑了,或者在学生面前不会笑了。可是孩子们却无时不在期盼着老师的笑脸。  每天早晨听着学生喊“老师早”时,我总是点点头,或是回一声“早”,习惯了也觉得很正常、很自然。可有一天让我感
期刊
语文教学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是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学习语文,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讲话欲、表演欲、特长展示欲,让学生有自信心、成就感、快乐感。同时语文学习也应是学生的心灵活动,应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求知求真的过程。在流淌着个性化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着审美的愉悦,定能多角度地诠释课堂的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思考、想像、写作,让他们充分展示
期刊
智慧与胸怀成正比。大智慧必然藏于大胸怀,大胸怀必然催生大智慧。古今中外,可以称为“智者”的人,无不虚怀若谷、胸怀天下 。学校的智慧来自校领导的胸怀,教育的智慧责蕴藏在教师的胸怀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育是个大大问题,但它却包含着无数的小问题,无论是在处理细节的问题上,还是在把握大局的问题上,座为教师,我们都应该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的一切,这样我们才能教好书,育好人。也唯有此,我们的
期刊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潜能”“创造性”极为重视。因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培养民族创造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教师肩负着这特殊的使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  一、营造创新氛围,善待学生的“异想天开”  
期刊
新课程倡导有效教学方法,这其中就包括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地、而不受他人支配的一种学习方式。其重要含义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相反,“要我学”的学习状态则是被动的,其效果是事倍功半:而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责任,即学习到底是谁的事情。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不能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成长、发展有机联
期刊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抒情散文《春》以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朴质凝练的语言、绵密真挚的情致构成文章的五美特征。  意境美。《春》全文分三大部分,课文第一段写盼春,作者连用两个“盼望着”使“盼”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在二至七段绘春中,以富有春天特征的五幅图对春天进行精雕细刻。最后结尾赞春,作者用多种修辞手法,把难状之声、难描之形、难绘之景、难传之情描绘得有声有色,展示出一个盼春、绘春、赞春的幽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而检验的起码标准就是写作。如果我们的作文指导也像动画片一样吸引小朋友,学生写作文时也像玩游戏一样一样有激情。那么,学生将会感受到作文课的幸福和快乐。所以,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作文,这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的一门课程。  一、培养兴趣、自由命题  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昂的气氛里进行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优化教学
期刊
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干什么,怎样去学。所以语文学习一直处于被动思考、被动接受的学习状况中,造成了语文学习效果不佳的局面。如何学习语文,涉及的问题较多,其中重视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一、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确立,自主学习成了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基本模式。那么“自主学习的模式”的基础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