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MO赛车史

来源 :汽车与运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aini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年末举办比赛的NISMO,是1984年日产汽车为了正式参加比赛而成立的子公司。从那年开始,NISMO代表日产汽车公司,开始参加GROUP CCAR的全日本耐久联赛、法国举办的勒芒24小时赛车等。
  1992年,GROUP C的全日本耐久赛车联赛结束后,在年轻人中拥有很高人气的Skyine R32GT-R(影山正彦)和S13Slvia(木下隆之,富山英朗)两辆赛车开始参战GT比赛(JGTC)。R32 GT-R以GROUPA的GT-R为蓝本,加装了大面积的空气动力学套件。驱动方式仍为4WD,变速箱为5挡,其动力输出比600ps以上的GROUPA赛车稍微要低一些。而S13 Slvia则是由ONEMAKE RACE中N2赛制使用的SUPER Slvia改装而成的。在那届的比赛中,R32 GT-R的影山选手三战全胜,成为第一个GT冠军。
  1994年。TOURING CAR赛也从GROUPA转为NA2组别的4door Sedon的JICC。GT赛(JGTC)也从那时开始与现在的比赛形式差不多了(2个级别混合比赛)。这年投入的R33GT-R成为“真正的JGTC赛车”。驱动型式变为全车2WDER化,变速箱也采用了X-TRAC的序列式变速箱。悬架也焕然一新,使用完全的双叉骨结构。驾驶R33 Gm的影山正彦蝉联了那年的联赛冠军。
  
  1996年JCTC中使用的GT-R,是R33 GT-R的改进版,4辆赛车8名赛车手参战。JGTC从那年开始变成两个人驾驶一辆赛车。GTI级别改名为GT500 GT2级别改名为GT300。G1300中,S13 Slvia(本山哲/井出有治)参加新规则比赛。虽然在比赛中,S13 Slvia显示出了夺取冠军的实力 但经验的问题还是让这两名选手看上去不那么值得信赖,最终他们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1998年的GT-R车型,发动机的装载位置设计成偏下偏后的低重心布置。在改良了1995~1996年勒芒大赛使用的发动机之后,排气量上升了140cc,马力也升到500ps,扭矩方面上的提高也得到了赛车手的好评。这一年,MISMO共有两辆GT-R赛车(Erik kcoma/影山正美)(铃木亚久呈/影山正彦)参加比赛。ErikComa/影山正美取得两次分站赛冠军,NISMO也首次获得冠军车队头衔。
  1999年,GT-R在这一赛季途中将传统的直6发动机(RB26DEIT)换成V6的VQ30DETT。这年GT-R车型(两辆NISMO和一辆IMPUL)共计三辆参战但是都没有取得胜利。GT-R车型从参加GT比赛以来持续连胜10场的纪录就此中止。
  2002年,JGTC的比赛模式有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GT-R车型也有了巨大改变。框架式车身结构和大量高强度缓;中区域的设计逐渐变成主流。另外车辆装配了大尺寸的轮胎,扩大了前挡泥板部分,因此Skyline GT-R的前脸部分变化很大。
  2003年,参赛的R34 Skyline GT-R赛车具有超越其他赛车的卓越速度,在比赛中获得了十分有利的排名。这时,NISMO决定使用Fairlady Z赛车另一组车队参加GT500级别的比赛,再加上原有的两辆NISMO和1辆IMPUL形成共计4辆赛车的参赛体制。分别是一号车XANAVI NISMO Z(本山哲/Richard Lyons),22号车MOTUL PIT WORKZ(影山正美/Michael Krumml,12号车CALSONIC IMPUL Z(Benoit Treluye/井出有志),3号车G'ZOX·SSR·HASEMIZ(金石年弘/Erik Comas)。
  2004年,在GT500中初次登场的Fairlady Z赛车在包括著名选手参赛的8场比赛中取得了5场胜利,业绩傲人。本山哲/Richard Lyons选手和NISMO也都获得了冠军。
  2005年,“全日本GT赛(JGTC)”改名为“SUPER GT”。制订了海外发展的计划 并且实施固定服务员等独特的制度,成为新的GT联赛。这年的NISMO跟去年一样,采用3个车队,4辆赛车的参战模式。从GT300晋级的柳田真孝和Michael Krumml成为一队新组合,其余的人员搭配和车队都没有变化。
  在这一年,NISMO的赛车变得更加强大。以2004年的车型为框架,采用了强度更高的挡风板,即便发生冲撞等突发事件也不会损伤冷却系统。而且为了保护赛车手,在赛车手右边的横梁上放置了厚厚的碳板。当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也得到了再一次的提升,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也越来越出色。
  2006年,Z33型的Fairlady Z赛车参加了这一年的SUPER GT联赛。GT500比赛中加入了HASEMI MOTOR SPORTS和TEAM IMPUL两支车队。KONDO RACING车队(教练:近藤真彦)则加入GT300比赛,形成4队5辆的参赛体制。
其他文献
2006年10月1日,中国国庆节。  2006年10月1日,红色狂欢日。    在这天,上海被两种红色所吞没,一种是街头巷尾都飘扬着的国旗红;另一种是令全世界舒米车迷都疯狂的法拉利红。正是红色,把这个城市涂抹成了天堂。  在这天,舒马赫用一场极富戏剧性的战役征服了对手阿隆索,征服了上海赛道,更征服了所有车迷的心。而同样抢眼的蓝色和银色,在这时却成为了边角料,沦陷得无声无息。  或许,我们可以把这天
期刊
如果问起国内目前为止改装量最大的车型是什么,我认为最有可能就是以三菱Lancer(蓝瑟)为原型的东南菱帅了!  菱帅的整车技术源自三菱Lancer车型,其在设计之初就体现了卓越的性能优势,三菱在其基础上开发出的LancerEvolution车款,以量产车型参加WRC比赛,创造了连续四年获得WRC赛事冠军的传奇历史。  由于进口配额的原因,国内的车迷很少能拥有一辆原装的Lancer EVO,而此时东
期刊
塞浦路斯站是WRC赛历上最艰苦的赛事之一,赛道路面非常粗糙,而且又是在崎岖的山路上进行,平均时速只有65km/h,只有最坚固的赛车才能胜任这里的比赛。比赛时气温高达36℃,也给车手和赛车带来了更大的考验,车队不得不想方设法为车手和赛车降温。  第二天格隆霍姆的一次失误葬送了自己的领先优势,勒布后发制人,并最终夺冠    9月22日  8个赛段(11 1.48km)    福特车队的格隆霍姆上来就连
期刊
MAYBACH 57 & 62迈巴赫山西体验之旅  对于普通人来说,豪车迈巴赫所代表的财富生活,是绝大多数人终生都无法触及的。如何才能拉近传媒老记们与迈巴赫的距离,成为主办方的一个难题。迈巴赫将此次体验之旅的地点选在了山西,一个曾在200多年前富甲华夏的地方,真可谓用心良苦。  漫步在平遥古城日升昌票号里的“铜钱墙”下,思考金钱的意义;徜徉在常家庄园的深宅大院、亭台楼阁中,感叹曾经的富贵与显赫;大
期刊
私生子,是指在合法婚姻关系之外诞生的孩子。但是在现在汉语里面,却用来形容那些非常卑鄙下流的人物。私生子,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想让雪佛兰卡玛洛登上我们杂志封面的人。不过“私生子”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虚假的东西或者私下非法拼凑起来的东西,就比如我们马上要介绍的这辆LS1改装的马自达RX-7。尽管我们心底很喜欢这辆车,但是用“私生子”形容它再恰当不过了。  真有“野媾”这样的罪恶发生吗?相信我吧,RX-7的这
期刊
何晓乐这一代人的童年已经可以通过媒体接触一些关于赛车的内容。也正是这样的耳濡目染,晓乐渐渐对这项运动产生了兴趣。但即便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赛车这个行当也不被看成是正经职业。晓乐说:“在我初中的时候,家里并不支持我过多地参加卡丁车运动,毕竟那个时候在中国还没有人知道或了解赛车,所以家人认为会耽误学业,也认为这项运动并不是什么职业,只是爱好罢了。”庆幸的是,2003年当晓乐从澳洲留学归来时,家人同意
期刊
今年夏天、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越野拉力赛“AUTOBACS ASIA CROSS-COUNTRY RALLY”的第11届大赛于泰国发车。来自6个国家的43台赛车参加了在泰国、老挝境内充满泥泞和河川的约2500公里赛程的激烈角逐。  井藤小姐从第一届大会就开始作为女性选手参加比赛。我们向她询问了“AUTOBACS ASIA CROSS-COUNTRY RALLY”的看点和魅力。    小林:井藤小姐从
期刊
9月1 7日下午,在北京金港赛车场进行了2006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第5站的比赛,在1 600CC组的比赛中,两支为年度总冠军而战的车队上海大众333车队与基亚车队展开了激烈竞争,然而由于主力车手韩寒与何晓乐的双双退出,两败俱伤之后,两支车队都将夺冠的希望留在了最后一站的比赛中。  在周五进行的排位赛中,基亚车队的两名车手郭海生和何晓乐都跑进了1分13秒,在他们身后,是1秒之差的王睿与韩寒。车队积分
期刊
冠军方程式系列赛(CHAMPCAR)最早起源于美国。从1909年第一届赛事中霍华德科维(Howard Covey)用他的凯迪拉克汽车夺得冠军,到今天全球的车手与车队对奖金与荣誉的追求,97年的历史中冠军方程式系列赛经历过多种不同的形式,甚至也更换过名称,但久经时间考验而依然不变的是,冠军方程式系列赛一直意味着世界顶级车手要用由业界知识最广博的团队打造的世界最优良的设备来在顶级赛道上检验自己的能力。
期刊
F1赛车尾翼形状类似前翼,但并不完全相同。外形会因各个车队的设计改进而不同,其作用都是产生下压力。最近,国际汽联一直在努力推广双尾翼的方案,其学名叫做“中央下潜气流产生翼”。为什么要应用这个方案,又有什么好处呢?  大家知道,在F1赛车的比赛过程中,经常出现跟随行驶并超车的状况。然而,后车驶入前车的尾流区之后,由于赛车尾部区域压力低,气流紊乱,容易使进入尾流区域的后车前翼无法产生足够的下压力,从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