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学源于生活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丛书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其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和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如果能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而且也回答了为什么学数学的问题。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考方法,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数学现象,如优惠措施、行程问题的最佳选择、物品的分配等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笔者使用了如下故事引入: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他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的。驴子抱怨负担太重,骡子说:“你抱怨干吗?如果你给我一袋,那我所负担的就是你的两倍;如果我给你一袋,我们才恰好驮的一样多!”那么驴子和骡子原来驮货物的袋数分别是多少呢?
   学生经过动手计算或小组讨论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设驴子和骡子原来驮的袋数分别为x袋、y袋。由题意得:2(x-1)=y+1;x+1=y-1
   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让“数”富有实际意义。为下面“正面”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现实素材,积累了直接经验。
   二、创设生活游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有效率的。学生喜欢游戏,把数学“蕴藏”于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刚开始组织游戏是有困难的,课堂可以用“喧哗”来形容,可是,当学生掌握了游戏的规则,知道自己的位置之后,整个课堂完全属于学生,教师则可以真正体会“无为而为”的乐趣了。
   如教学“随机事件(2)”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在一个黑色的袋子中装4个黑球和2个白球,这些球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拿出一个球问:(1)你会摸到什么球.?(2)若两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出,那么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针对上述问题让全班同学参与了摸球游戏,并做到记录、汇总,最终得出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大于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以游戏形式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
   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设立情感和态度的目标领域时,提出: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让孩子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而这颗“好奇心”正是一个孩子身上最重要的素质,它将使一个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得到发展,还可能使一个人走进科学的殿堂。为此,应根据教材设计相关的生活调查报告,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
   如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抽样调查举例》一课,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课前笔者把一些豆子混合在一袋玉米中,上课时,笔者把这袋“混合物”拎进了教室,同学们一看见笔者手里的袋子,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课堂像往常一样进行,但学生的眼睛告诉我,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老师上课拎着的袋子里面到底装着什么呢?
   笔者慢慢打开袋子,捧出一捧豆子与玉米粒的混合物说:“我不小心将一些豆子混进了玉米袋,同学们看!”虽然农村的孩子对黄豆和玉米并不陌生,但出现在课堂上,他们还是那样的新奇。有的前倾身子,有的站起来,有的甚至离开了座位……笔者趁机提出了问题:“如果想知道黄豆的数目在这袋混合物总数目中所占的比例,要怎么办呢?”“挑出来,数一数。”“称一称。”同学们各抒己见。“那么‘数一数’和‘称一称’谁更适合我们的问题?”笔者问。“数一数!”笔者顺势又问:“在有限的时间和人力的情况下怎么数才好呢?”同学们一阵议论之后最终得出:抽一小部分来,看豆子所占比例,以此估计全袋中豆子数目所占比例,意见达成一致后,各小组立刻捧回一捧,进行查算。同学们异常兴奋,边数豆子边记录,边统计边计算。进而笔者给出抽样、总体、样本等概念,结合“数豆子”事例,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这些抽象概念的含义。这节课,学生上得很投入、很开心,知识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落实得很扎实。
   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缺少了实物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真实感。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的实践中去。因此,数学教学应当寓于生活,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创设情境,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其他文献
电力工业已成为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行业,因此通过多种方式的多目标综合评价来把握电力企业的发展动向至关重要,文章首先提出一种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已引起传统教育方式的深刻变化。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障碍,更加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速度。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将开辟出通达全球的知识传播通道,实现不同地区的学习者、传授者之间的互相对话和交流,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远程教育的发
介绍了华中电网在线稳定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关键技术。该系统以大系统理论和EMS实时信息为基础,采用了分层决策和分层控制的控制模式,实现了全网络稳定控制装置间的统一协调,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和cagA基因的PCR测定方法.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对62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分离获得幽门螺杆菌菌株的vacA基因型和cagA基因进
目的:评价"锚"固定术在固定性内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固定性内斜视病人分别应用常规手术及"锚"固定术.评价术后斜视度、眼球运动及术后视力.结果:采用常规手术术后斜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进而成为一名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让学生喜欢的好教师。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下面笔者就教师的专业成长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教师专业成长包含的内容  教师专业成长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一是苦练基本功,如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字、准确的表达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等,这是一个好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二是掌握现代教育
可靠性指标是定量评价电力系统对客户供电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该文采用故障率、设备修复时间等一些实际运行参数,对规划设计好的配电网络进行可靠性指标预测,以便对可靠性指
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10%~15%[1],母婴垂直传播占30%,是HB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2].我国自新生儿普及接种乙肝疫苗以来,新生儿乙肝感染率已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和精髓,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培养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来说,石墨烯是一种六边形结构的碳材料。日前,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王前教授课题组与其他国际合作者模拟了一种称为五边形石墨烯的新型碳材料的合成。与由碳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