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ao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里第一个总目标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应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把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格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55-02
  《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里第一个总目标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对教育作了前瞻性的论述:“教育者,养成人格事业也,如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与人类也。” 在教育界强烈呼吁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蔡元培先生所极力推崇的培养学生人格的观点,无疑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格教育内容
  语文教材的内容是很多专家学者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章中精选出来的,既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的融合,又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可以说,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其中有抒发爱国情感的篇章,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故事,有是与非、善与恶的判断标准,更有做人的准则。因此,它是特别适合学生享用的文化大餐,它能给学生全面的营养。教师应自觉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了解作家优美的人格元素,分析作品的形象人物、语言技巧等,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
  1.挖掘人文精神,树立人格理想
  教材中众多古代圣贤、领袖英雄、志士仁人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格言警句,这些折射着人文精神光芒的材料,最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格理想教育。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遭遇困境时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忧国忧民、关爱民生的高尚情怀;《送东阳马生序》里的宋濂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这些作家的作品往往精彩感人,人格也如日月之光辉,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作家的人格风范交相辉映。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这些潜藏在文章中的人文精神挖掘出来,让学生感受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树立理想的人格目标。
  2.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人生要义
  从人文性来说,“文学即人学”,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通过分析,让学生从或善或恶、或忠或奸的人物身上区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从人物或喜或悲、或成或败的命运中去感悟人生要义。
  从正面人物身上感受人格之美。如《唐雎不辱使命中》中唐雎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形象;《信客》中老信客洁身自好、恪尽职守的形象;《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形象,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光辉榜样。
  从反面角色中认识生活的假、丑、恶。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是个唯利是图、贪婪残忍的邪恶商人,教师要让学生认清其卑劣的行径、丑恶的灵魂,警惕生活中的卑鄙小人;《我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虚荣势利、自私贪婪,金钱至上,六亲不认,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人间还有亲情在,亲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是要真心付出的。
  从有人格缺损的人物形象中反省自身。有些悲剧性人物形象之所以走向悲剧,除了社会环境因素之外,与其自身的人格缺陷亦不无关系。如《孔乙己》中孔乙己轻视劳动,好吃懒做,不会营生,最终只能走向末路。《杨修之死》中杨修恃才放旷招致了杀身之祸。通过讨论、分析,促使学生反省自身,得到启发,完善自我。
  3.品味语言技巧,进行情感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这一中心,揣摩品味语言的情感、韵味,将学生引入语言情境,受到情感熏陶。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尤其是结篇,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写得凄切动人。如“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句话最传神的是一个“找”字,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作者“找”的神情和“找”的过程。学生从“找”的神情里,不难体会到作者与父亲依依惜别的深情;但学生只有从“找”的过程里,才能够看到父亲龙钟蹒跚的背影,在来来往往的人里被碰撞,被阻碍,被遮挡,被沉浮,最终被淹没在人流中,才能体悟到此情此景的人生况味,体悟到作者“眼泪又来了”的心境,与作者一样流出晶莹的泪花。
  二、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产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又具有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等优势,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健全学生人格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平台。
  1.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听、说、读、写认知能力的综合运用,强调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开展“自我介绍”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给每位学生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敢于上台面对同学发言,把自己的个性、爱好、愿望表达出来。学生克服了害羞、自卑的心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平时少见的兴趣和热情。又如在“欣赏文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以“介绍一部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为题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自行选题,组员互相参谋,再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然后完成报告会的发言稿,交老师修改后进行组内交流,选出优秀发言稿参加班级读书报告会。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还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   2.利用地方资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文化、比较熟悉的家乡环境等作为活动题材,不仅能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口头表达的能力,而且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在“说不尽的桥”综合实践活动中,可设计“搜集湛江寸金桥的故事”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向老前辈请教,或到实地考察,或是上网搜索,收集有关本市寸金桥的历史传说和名人故事,编成小故事,在课堂上讲述。在活动中,学生学习到了湛江人民誓死保卫国土的精神,丰富了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爱乡的热情。
  3.注重实践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即构建和完善学生的主体。例如举行“明月几时有”中秋联欢会校园综艺活动,为了让每位同学在活动过程中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筹划活动。教师可在整体安排上给予指引、定位和把关,把学生完全推到前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以及表演者。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切切实实地意识到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自己口语交际、应用写作、合作交往、组织策划等方面的实际能力,而且能够不断感受到活动过程中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教师本身具备健全的人格显得很关键。《论语》指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文老师也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才能长久的在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
  1.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为有高尚的爱国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人格魅力上升到深深根植于对祖国的热爱,因为爱国主义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当教师的爱国情感不断感染学生,让学生深深认识到热爱国家的重要并会为此而努力时,学生的爱国情操自然而然就会培养起来。
  2.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知识的影响力
  渴求知识、崇拜知识是当代学生的突出特点,要想使他们心悦诚服,语文教师必须用丰富的知识去撞击他们的心灵,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21世纪,要体现知识的魅力,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本学科知识,而且还应跳出语文学科知识的局限,不断拓宽自己科学文化知识的广度、深度。只有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足够的知识差、信息差时,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敬佩,他们才会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影响。
  3.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的情感影响力
  教学中富激情、重感染、善诱导,以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养志,以情冶格”的育人目的。教师对学生付出的是一种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的神圣的爱。特级教师程翔曾说“在这块圣洁的土地上,我不敢有虚情假意,我把对人生的态度,把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对假恶丑的厌恶都表露得淋漓尽致。”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纯洁的爱使学生产生饱满、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朗的美好心境。
  培养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向我们教育工作者发出的呼唤。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为学生的人格培育提供更宽广的空间,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人格。
其他文献
望着车窗外飞过的行道树的剪影,好像是刚刚出了104国道,就从喧闹的城市一下子来到了僻静的乡村,有些不大适应眼前大片大片的新绿与偶尔裸露出来的深棕色的土地。田野里的麦子
【阅读指向标】你学过《尊严》这篇课文吗?你是不是也深深地被有尊严、有骨气的哈默和理解尊重他人的杰克逊大叔感动了?我们仿佛看见哈默坚定地站着,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
有一年春天,美国青年威斯汀豪斯,乘火车出去旅游。可是,火车刚出站不远,不知为什么停了下来。威斯汀豪斯感到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道,在前面拐弯处发生车祸,一列火车和一辆牛车相撞。他连忙下车前去观看,只见几节车厢睡倒在路上,牛车四轮朝天躺在路边的小河里,赶车的人更是惨不忍睹,已被火车轧得面目全非……这一切都是因为火车制动不灵所造成的。于是他决心制造一种有效的制动器来控制火车的速度。  一天中午,威斯汀豪斯
初中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式的,是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学习语文,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讲话欲、表演欲、特长展示欲,让学生有自信力、成就感、快乐感。同时,语文学习也应
孔子坐着,颜渊、子路两人站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颜渊说:“愿意不夸耀自己的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未知的知识领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最终构建新知识体系的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重视观察和实验,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基础,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这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同时,这也是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已日渐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而体育游戏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创新性环节,能够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月桃花水》与《我爱家乡的濠河》同样都是写大自然中的河水,两篇文章结构完整,立意巧妙,语言优美,使我们对春水的孩童形象与濠河的长者风范深深地印记于头脑之中。两位作
【摘要】着眼于语文课堂有效学习的学情研究,尝试颠覆常规的教学方法,竭力寻找每篇课文解读的最佳破发点,意于让课堂更生趣盎然,让学生愿学、会学语文,尽可能花最少的时间掌握课堂所学,最后变得善学语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 牵一情 牵一理 牵一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96-01  常言道:语文难学,须日积月累,无法立竿见影。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