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认为:以伦理为本位的中国古代文化,具有以“耻感”为始、以“乐感”为终的特征.在此特征中.中国古代知识结构呈以善伤真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古代中国未发育出独立的成熟的以自然为认识对象的认识主体.伦理本位的文化也未能挺供科学生长的土壤,而只是在重神似的中国古代艺术中给人以远离现实的自我陶醉意识.
其他文献
如果说中国无神论史在十年前还是一块未经开垦的荒地,而随着1982年王友三教授的《中国无神论史纲》一书的正式问世,使得这一荒地绽开了一朵鲜花的话,那么,经过作者近几年的不断勘奋耕耘,着意探索,新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无神论史纲》(修订本),则是在这一园地里结出的又一硕果。
罗宗强先生的力作《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把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反映出的文学思想结合起来研究,不但较好地说明了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发展的面貌及其规律,而且也在方法上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鲜经验。因而,此书一问世就理所当然地受到学术界的好评。
倚声之事,至清代而蔚盛,词宗硕匠辈出。叶丈《清词钞》所选,逾五千家。专集散篇,汗牛充栋。记一九三九年余在香港,尝继杨铁夫后,佐丈考证清代词人仕履,是为余留心清词之始。时杨翁年逾八旬,居大屿山日双树居,舟车出入为艰,不久物化,余遂以全力襄其事。清词选辑之业,造端于朱疆村,实在庚午之年(即一九三〇年、见黄孝纾《清名家词》)。
以南京大学为主体,联络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的学者所编写的《世界文化词典》,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集世界文化之精要,把可查性和可读性(即查阅与鉴赏)结合在一起,以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词目、简明而流畅的笔墨,向读者勾勒出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各领域人类在6000年文明史中的伟大创造,从而成为一部概观世界文化和疏理理性、陶冶情操的工具书。
读完本期学报,大家就会发现:这儿已是青年人的世界了。青年学者的进步真快。在两、三年前,校园里还是一片呼声:“要扶持青年作者!”而转眼间,大家都感到后生可畏了。本期的作者中,有象莫砺锋、洪修平在著名学者指导下,经过严格训练的青。年博士,也有如许结这样抱书苦读的自学成才者。洪修平的《人心,佛性与解脱》是其博士论文的一节。该文被答辩委员会评价为“观点新颖,见解深刻,资料丰富,论证周密”,在许多方面“都填补了阿内学术领域的空白。”
我刊编委会主任程千帆教授受校长委托,主持了我校1988年编辑出版系列职称专家批委会的工作。在评委会上,程教授对本系列的评审标准问题发表了重要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首先,应该突出一个“编”字。我们评审的是编并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而不是其他系列如哲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的专业职务,所以突出“编”字很重要,目前更是如此。因为编辑工作虽然有漫长的历史,但在我国高校,将它作为一项独立的学科、独立的专业系列,只是最近几年的事。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思想家,他和任何思想家一样,总是在前人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构建其思想体系的,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大约有50多个概念和范畴.本文抉择其中几个主要概念和范畴——民、德、孝、忠、礼,仁、中——分别加以梳理。
学风问题,不仅是治学态度、途径、方法等问题;同时,学风既具共性,又具个性,既是学者本身的索质,包括学统、学术内涵、学术精神特征、社会实践等方而的直接体现;又是时代思潮、社会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间接反映。
严复在戊戌变法时期,以极大热情宣传西学,特别着力阐发其民主精神与科学精神,严肃批判了中学即传统文化的专制和愚昧,使中国人直面严峻的现实,认识到被动挨打的根源所在。在思想界引起极大震动,严复的思想对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均有深刻影响。
改革开放使中国文化从过去的单一型一下置于世界文化的万花筒中,就如同长江水一下出了吴淞口,涌进无边无际的大海,这是世界的,民族文化之海。追忆过去,面对世界,展望未来,人们在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什么它在近百年来落伍了,是由于传统的包袱,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