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核心素养内涵 聚焦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新实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x2009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彰显的是育人目标与学习方式的深度融合,在高中数学领域,一般通过数学抽象、数据分析、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六个层面解读核心素养的内涵。文章立足一线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具体阐述了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融合实践的内涵,聚焦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新实践,以期培养出“脑中有形、心中有数、运算有法”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优秀的高中生,最终更好地探究数学概念、试题或者结构知识,使学生能达到热爱数学,并能体会数学智慧之美的境界。
  关键词:核心素养;内涵;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新实践
  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系统主要是由知识、教学目标、教师以及学生四要素整合而成的。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内涵”的整合也要求改变传统课程中“重知识传授,轻素养能力培养”的思想,要立足数学的本质,真正创新开展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提高高中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使学生能够优化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 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融合实践的内涵解读
  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日益形成的三观价值、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思维品质、关键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基本特征的综合呈现,是在课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内涵主要体现在数学抽象、数据分析、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层面。
  (一)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通过抽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提炼出充满数学知识的简化的研究目标的素养,主要有符号意识、数感、空间想象等层面。
  (二)数据分析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从数据分析中获取知识的素养提升,更能鼓励学生探索事物产生的数据规律,提高学生基于数据表达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获取知识。
  (三)数学建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立足具体的情景活动来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借助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由此构建数学模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运算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优化运算方法,让学生能在运算中提升数学思维及数感,由此形成规范化的思维品质,弘扬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五)直观想象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直观想象主要指借助空间想象感知知识的形态变化,主要包括运用图形来描述数学问题,启发解题思维,使形与数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由此深化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知,最终形成有效整合图形、空间以及数字间的分析、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六)逻辑推理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是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形成解题过程中论据充分、条理清晰、逻辑思维流畅的前提条件,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探究事物发展本源的能力。
  二、 核心素养内涵下创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立足生活情景,培养数学意识
  高中数学课堂并不是单纯地授知解惑,而是在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回归生活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在核心素养内涵与高中数学课堂融合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突破课堂封闭教学的限制,将数学课堂拓展至生活中,将抽象知识中的符号、公式或是数学概念用生活情景灵动解释,由此渗透高中生数学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日常生活中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现象和问题,展现天体运行轨迹和油罐车的横截面,让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椭圆方面的知识;结合热电站的双曲面冷淋塔进行教学,则能潜移默化强化双曲线方面的知识;以斜向抛掷物体受引力作用所产生的运动轨迹来形象化教学,强化学生对抛物线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介绍一些经典的抛物线型桥梁的设计图,让学生感知圆锥曲线知识的实际应用。总之,教师借助生动的生活场景,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架构联系的桥梁,立足生活情境优化数学情境教学,赋予数学生活的气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能有意识地思考数学问题,将相关的公式、理論和概念内化成自己的数学素养,提高对各种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活用数形结合,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依托“以形辅数,以数解形”能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得抽象化的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真正迎合了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学科“直观想象”的培养目标。在高中数学课程体系中,函数、序列、集合、向量、线性规划、不等式与方程、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点都与“数形结合”法有紧密的联系,它使学生能在真正了解事物在几何直觉和空间想象力下的形态和变化,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比如在基本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抽象数学概念与特定图像结合,将课本中的复杂图形通过学生制作实物模型的方式展示出来,利用立体的几何图像展示相关的概念知识,如向量、斜率、导数等。
  其次,还可以借助新媒体设备将抽象的公式形象化,僵化的数据动态化,使得枯燥的数学将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增强学生的空间体验感等。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图像》相关的章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巧用几何画板来设计课件,将多个函数分别用不同颜色绘出,函数之间用逗号分隔x值与y值取值范围,然后输入参数值,更方便地向学生展示图像的周期变换、相位变换以及振幅变换,对函数单调性以及空间进行分析与讲解,动态展示图像变换的全部过程,更准确地分析和描述事物的运动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和空间想象力,灵活掌握数形结合的运用,为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强化数学运算,提升学生数感
  数学运算是数学思维与数学解题的基础,高中数学运算枯燥复杂,运用运算算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提高数感的关键途径,既能促进其数学思维发展,又能帮助其养成严谨求实的学科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定理和公式是保证数学运算畅通无阻的一个基本条件。同时,定理作为千锤百炼形成的抽象的、有高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而公式则是数学定理的直观表现形式,还具有一般性特点。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中教导学生套公式运算,此过程往往会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晦涩难懂,无法真正理解定理或公式的推导过程,机械的“题海战术”训练效果也微乎其微。最终还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挫败感,甚至还会出现混淆不清,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等现象。   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学生数学运算力,引导其从不同的方位、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及运算技巧,培养学生能敏锐、深入、细致、透彻地观察数学问题,通过题目给定的条件、公式等结构特征,做出相应的联想,构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模型,从而把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四)整合数据资源,构建数学模型
  数据是经过特定分析和推断,蕴含并指引知识形成的关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体体现于《统计》、《概率》相关章节。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由于数据的相关性和规律依赖于数据分析,是日后数学建模的基础。如此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明晰数据的产生过程,由此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实际问题的意识,使其养成用数据思考的习惯,积累探索本质的活动经验。如在《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制作“掷硬币实验”、“摸球实验”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能更好地观察概率事件数据的产生情况。
  试验A:记录硬币正、反两面投掷后出现的次数。
  试验B:将同一枚硬币掷两次,观察正反面出现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试验C:准备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入2个黑球和3个白球,让学生从中任意取出3个球,观察取出的球的颜色,并记录。
  如此学生通过微课直观展示的方式,既能突破教材案例的局限性,更加直观地感知数据资源的动态生成,而且能真正让学生感知丰富的教学内容,从而掌握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知识,进一步完善数学模型的构建。
  三、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实践效果探析
  一方面,数学核心素养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促进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基本数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通过自身不断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观察世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意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挖掘数学教材与核心素养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形成解决一般问题到特殊问题的实践能力,实现从抽象的数学思维方式向具体形象的转化,真正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等差数列的性质》一章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并通过案例来证明:等差数列的任何线性运算,得到的项都是等差数列。学生从n中选择奇数项或偶数项,它们仍然可以形成一个等差数列。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等差数列中的奇偶项总是等差数列”的定论,学生将等差数列所有项都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數,得到的项仍然是等差数列。因此,学生发散思维,尝试将几个等差数列与基本四则运算关联,在运算后,它们还是等差数列吗?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过程,真正整合了归纳法和类比法,深刻反映了新时期对学生提高核心素养的目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坚持延用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教学实践,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情景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本质内容,整合新媒体技术与数学知识,以数学建模和数学研究活动为重点,如此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高勇.高中课程中对数的运算性质教材设计: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J].知识经济,2020(21):101-102.
  [2]安英.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与评价(续):访曹一鸣教授[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10):5-9.
  [3]钟一鸣.基于核心素养下数学抽象的教学设计:以“集合的概念”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03):27-28.
  [4]程元元.现象教学进课堂的策略研究:基于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J].数学教学通讯,2019(36):17-18,25.
  作者简介:周鸿萍,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一中。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议论文写作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借助一则新闻报道,引导学生的评价由情感判断走向理性判断。在思维推进中,探究辩证思维的两条常规路径;结合学生修改语段,总结理性之“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价值层面、方法层面与责任层面。  关键詞:一分为二;理性思维;思维路径;合情合理  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是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公民的现实诉求。而现实不容乐观,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和智性发展滞后等因素,高中生对人、
摘要: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追求科技创新的当今社会,学校却仍然使用20世纪的配置、简陋的环境来普及小学生计算机知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要落实就必须跳出这个禁锢。本文试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在缺少设备,缺乏网络的机房环境的前提下,探求多种“流动”的解决之道,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体现出信息素养。地点流动:多地调和,因地制宜;课堂流动:相互学习中提高;班级流动:资源共享中优学。以统筹调控实现相互学习和资源共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落实的过程就是学生将思品学科知识和技能内化,并付诸实践的过程。这就要通过精雕细琢的课堂教学来实现。本文以“灵江之春”京苏浙特级教师课堂风采展示活动中的《公平正义的守护》一课为例,探索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生活导入、精心架构、巧设疑问、妙对生成、回归本真等途径来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培育落实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
摘要:文章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语文项目学习为例,运用线上线下相混合的方法,探寻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项目学习培植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審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项目学习;线上线下;整本书阅读  一、 确立项目主题和目标  (一)着眼于高一教材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在统编教材高一必修下册的第七单元部分,单元导语介绍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地位,也提出了单元的学习目标。章回体长
摘 要:音乐区域活动为音乐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在音乐区域活动中幼儿可通过与音乐及表演材料的互动进行自发的艺术表现,主动建构审美经验,提升他们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能力。文章通过对W市S园小班音乐区游戏材料投放现状的梳理,深层次分析小班音乐区游戏材料投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对小班音乐区材料投放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小班;音乐区;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从小就具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的难点之一。新教材的使用,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阅读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视野,提升阅读理解水平,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文章以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用好新教材,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研究,旨在为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教材
摘 要:探究学习就存在于学生的平常学习生活中,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真真切切地探究学习,让探究学习之花盛开。  关键词:探究学习;质疑;解疑;揣摩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它就存在于学生的平常学习生活中,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摘 要:教学评价,尤其是终结性评价如何渗透与体现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如何综合有效地考查与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将对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和日常考试评价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与反拨作用。文章尝试通过对2017~2019年福建省中考英语试题的研究比对,探索中考命题理念的发展趋势,以达到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完善日常考试评价设计的目的。  关键词:中考;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创新语境     一、 引言  《普通高
摘要: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很强,不论将来从事的是否是与数学相关的工作,数学的思维将伴随学生一生成长。这些年来,小学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然而一定程度上缺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导致许多教学问题层出不穷。已有专家学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分析,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对策,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试图把数学思维变成长期的、可持续的,为学生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方法,在“倍数、分数、百分数、比的应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使用知识联系法与区别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合能力更强,以深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倍数、分数、百分数、比”知识的互化,形成初具逻辑式的数学思维,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