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秦腔唱腔的特点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5te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腔以其浑厚俘获了人民的芳心,在中华大地上长盛不衰,向古往今来的人们展示它与众不同的魅力。秦腔的内涵十分丰厚,代表着陕西土生土长原著居民的朴实勤劳,彰显了我国鲜艳夺目的民族文化。
  秦腔作为一种绵延久远、饱含情感的独特性戏曲艺术,是久居陕甘宁地区的人民用心血浇灌而成的文化瑰宝。历史长河浩浩荡荡,百花争鸣的戏剧类目融入历史脉搏造就了极富艺术色彩的中华文化。秦腔与中国的黄土地紧密结合在一起,见证了陕甘宁地区原住民的繁衍生息,在人们温情的注目下逐渐成长壮大。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青少年大多沉迷于娱乐至死的审美观念之中,很少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秦腔。本文从秦腔唱腔特点出发,探讨作为陕西标志性唱腔的秦腔艺术地位以及对其发展和传承的必由之路。
  一、秦腔唱腔的内涵
  秦腔分为欢音和苦音两种不同调式,需要根据剧情的设置选择不同唱腔。两种唱腔的音频区域少有交集,各自处于双方界限之外。欢音曲调的显著表征是铿锵饱满,不同于苦音曲调的低调沉郁。苦音腔调能够十分有层次地表现剧情中的人物设定,将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到极致。
  中国传统故事是秦腔艺术的主要素材来源,正因如此,秦腔与人民群众和黄土地的联系非常紧密,其主要呈现方式是环绕悲剧色彩渲染剧情,将大起大落的情感为观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剧情表现多将笔墨集中在渲染人物的悲情故事上,利用极富层次的音乐形式将故事推向高潮。
  就秦腔的内容而言,虽然苦音腔能够把人物故事进行悲情演绎使得观众潸然泪下,但故事的结局多以大团圆式呈现。秦腔内容虽然难免注重思想教化,渲染正义的俗套,但仍然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优秀的基因,在世代演绎中传递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内涵。
  秦腔自出现起就在不断与中国人民的接受心理和审美观念相磨合,最终形成了结局欢喜的结构形式。针对秦腔此种特点,新一代艺术家要在继承秦腔优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以便在不断吸收潮流文化的过程中为秦腔的发展开拓新路,将灿烂夺目的中国文化呈现在世界舞台上。
  演绎秦腔的艺术家对戏曲倾注了大量心血,才能够达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般如臻化境的地步。每一句唱腔、每一个动作都经历了无数次练习,秦腔艺术家力求将每一个眼神演绎到极致,为秦腔塑造表演灵魂。秦腔艺术家的“唱、念、做、打”都饱含着自身深沉的爱意,为人们带来极佳的听觉及视觉享受。在表演过程中,秦腔利用舞台和表演者的互相配合试图为所有观众打造浓厚的戏曲氛围,按照剧情的要求带领观众渐入佳境,促使观众能够对剧情中的人物感同身受,“以人物喜为喜,以人物悲为悲”,最终以戏剧形式完成对在场观众心灵的净化。演员的唱腔也根据剧情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一快一慢的唱腔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每个声音都敲打在观众的灵魂上,给予观众极致的享受。嘶吼式的发音也常常成为秦腔的一部分,是对陕甘宁地区习惯性唱腔的一种特色演绎,在经过历史积淀之后已经成为活化石一般的存在。
  二、秦腔唱腔的特点
  (一)吼定乾坤,尽显秦腔魅力
  秦腔在演绎中的显著表征便是“吼”字开头,并且此种开头方式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人们对此不免产生疑问,为何秦腔“吼”字为首独独惹人怜爱呢?原因则为西北是秦腔的发源地,环境的恶劣渐渐形成了西北地区独特的风俗习惯。西北原住民以直截了当、耿介率直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眼中,再加上西北高原的生存环境非常艰难,人们都养成了善于用“吼”字宣泄心中感情的习惯。
  例如,著名作品《白鹿原》中所出现的大面积陕西方言便为作品增加了极强的神秘色彩,独具特色的景象呈现将作品中人物各具特色的传奇人生表达得淋漓尽致。作品的语言也以地域为基础进行精心构设,以非常深入人心的姿态实现了《白鹿原》的成功。作品《白鹿原》中的语言存在与秦腔、板腔音乐结合的特点,文字的浑朴厚实与秦腔中的散板、慢板融合在一起,最终为情节画上了圆满句号。
  回溯历史长河,秦文化最早诞生于关中地区,文化的变迁在这片土地上迭代上演,一寸一寸加深了秦腔文化的历史积淀。在这片动荡与离别不断上演的土地上,以“吼”字为首的秦腔顺势诞生且以鲜活独特的风貌遗留至今。
  在杜甫的《兵车行》中,滚滚车轮之间饱含着离别的情愫,牵衣顿足拦道而哭的悲壮场景犹在眼前。生死离别的悲泣与呼喊足以震彻云霄,读到此处不禁令人心生敬畏。秦腔也表现出类似的豪放壮烈,天灾人祸打磨出了独具一格的秦腔表演。经过亘古岁月的检验,秦腔的“吼”已经演变为活化石般的存在,强烈浓郁的抒情特色深深打动着每一位秦腔爱好者。
  新一代艺术家在发展和创新秦腔形象表现的形式时,应当以继承秦腔的魅力与精髓为前提,以吸收现实生活元素为助力,奋力将秦腔推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展示豪迈壮烈的陕甘宁文化。
  (二)振奋昂扬,彰显秦腔本色
  秦腔音乐表现出的显著特点便是振奋昂扬,多数情况下耿介忠臣在秦腔中扮演正面角色,兩者结合为秦腔的表演塑造出别具一格的表现特色。秦腔在表现形式上大致与其他戏曲剧目相同,但相对而言具有更突出的动作表现,促使秦腔的戏剧感具有更强烈的影响效果。同时粗线条的表现形式诠释了秦腔的表演特点,为秦腔表演抹上了浓重
  的底色。
  例如,在《打镇台》等戏曲中,“箭在弦上”般严肃的表演氛围将秦腔振奋昂扬的本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表现出其与其他戏曲形式的显著不同。在《黄河镇》中,即使赵公明登场亮相的时间非常短暂,但他执鞭出场的方式霸气侧漏,虎虎生威。在《二堂舍子》中,刘彦昌的演绎对唱腔力度和清晰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演员能够把“苦音二六”的特色生动展现在演唱当中,才能深刻震撼在场观众的内心。
  秦腔的昂扬本色决定了秦腔声韵处理的方式,其先快吐的表现形式与京剧的慢吐表现形式形成了鲜明对照,同时形成了秦腔所特具的吐字爽快、豪气万丈的艺术特点。同时秦腔在表演过程中完全遵守戏曲表演规律,在进行振奋昂扬的戏曲演唱时,演员必须将唱腔演绎得生动有趣。在经过前辈艺术表演家对秦腔进行不断改造之后,秦腔之中的声母和韵母得到了有机融合,进而使秦腔在表演过程中呈现出更多的艺术魅力。
  面对新时代的改革浪潮青年艺术家必须掌握唱腔与音调的和谐关系,要在经过不懈的探索之后掌握秦腔的发声规律以求促进唱腔与音调的长远发展。对于秦腔来说,“字正腔圆”这个成语是高水平秦腔表演的标配,要求秦腔演员必须严格把控唱腔音调,根据剧情灵活转变唱腔的表现方式,这也要求秦腔演员必须对秦腔唱腔上的高亢嘹亮加深理解,如此才能够在展示秦腔流畅悦耳的基础上进行完整的戏曲表演。
  三、结语
  秦腔的发展历经岁月检验,在逐年积累之下,秦腔以夸张的表现动作和振奋山河的唱腔为显著特点呈现在大众眼前。待唱腔高昂之时,犹如形成百川归海之势;在唱腔低垂之时,犹如引发猿猱悲泣。经过演员栩栩如生地演绎,秦腔的表现形式更为活灵活现,仿佛能够将观众吸引进一个另类的虚幻世界。
  戏曲发展在中国得到了实践和历史的双重检验,成为中国经久不衰的优秀文化。如今处于娱乐形式冗杂的信息化时代,更需要新一代青年带领戏曲艺术披荆斩棘,开拓发展新路。青年艺术家应当勇于尝试,不断创新,争取将富有特色的秦腔文化变革成为能够经受历史和潮流双重检验的真金,保证中国民族特色文化流芳百世。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阿尔贝·加缪的《鼠疫》描写了平凡人物勇于对抗荒诞现实的故事,不仅用客观的笔调叙述了鼠疫给市民带来的病痛、死亡,还借鼠疫隐喻了人类生活中的灾难,试图从不同人物在灾难面前的思想交锋和行动选择中,找出摆脱人类生存困境的良方。  《鼠疫》细腻地描绘了鼠疫发生时,奥兰城中的人间百态,是人类同疫病作斗争的一个缩影。小说中,奥兰城发生了鼠疫,这让人手足无措。不同阶层、身份的人,竭尽所能,最终击退了鼠疫,彰显了平
期刊
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人物、讲述情节,离不开语言的合理运用。语言是小说的“支架”,小说的艺术归根到底是语言的艺术。因此,读者在看一部小说时,重要的是读懂其中的语言艺术。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语言这一主题,对《人间喜剧》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人间喜剧》反映的是当时法国的环境以及社会面貌,主要分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三大主题。巴尔扎克独特的语言艺术是成就这本巨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人间喜剧
期刊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作者作为文学活动的最初环节,是文学的最基本概念。在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大背景下,作者的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俄国的形式主义不再关注作者的生平和心理,转而关注文本本身的语言和结构;以艾·阿·瑞恰慈为代表的英美批评家也主张研究作品和文本本身;结构主义批评更是把文本当作唯一研究对象。  1955年,莫里
期刊
“气象”范畴自唐代进入文论中,其适用范围逐渐扩大,由最初的本体论逐渐扩展到创作论和鉴赏论;其内涵也随之改变,由原本品评作家作品转向表现宏伟、浑然一体的时代精神,“盛唐气象”是这一时代精神的重要表现。  “气象”最早出现在皎然《诗式》中,用来形容作品的气势。作品的气势通过诗文的结构布局来凸显体现,只有使诗文富于变化,才能呈现出氤氲的“气象”。皎然对此进行了描述:“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鄢、郢
期刊
儒、道两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士子出世、入世的选择,对中国文人士子的心理与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儒道互补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及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中曾说过:“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有了这种(入世而又出世的)精神,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
期刊
电影海报是一部电影的“名片”,兼具设计和宣传的特点,既能传达特定的观念和信息,又能提升电影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在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海报设计作为一种直观的传播信息、观念以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可以充分表现电影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发挥电影的宣传作用,增加票房收入。近几年为迎合大众市场需求,翻拍电影层出不穷,其海报设计也是异彩纷呈。本文通过不同时期的《简·爱》海报为例,浅析不同时期电影海报所具有
期刊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创作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在戏剧创作上,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了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他的喜剧也毫不逊色,是世界戏剧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威尼斯商人》以三条线索讲述了爱情和友情的故事,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本文通过对《威尼斯商人》的赏析,旨在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特点。  一、深刻的创作思想内涵  纵观莎士比亚的13部喜剧作品,多数歌颂真爱和
期刊
巴勃罗·毕加索是当代西方影响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在创作生涯的蓝色时期,处于人生低谷的他记录着个人命运和社会环境。他的作品极具特色,沉郁、孤独的画面冲击着观赏者的内心,引起了欣赏者与创作者的共鸣。  图像学是美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反对形式至上,强调作品题材、象征意义和文化意义。本文从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角度分析毕加索蓝色时期作品的图像意义。  一、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概述  
期刊
简·奥斯汀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位拥有敏锐洞察力的女性主义作家。作为描写女性意识的先驱,她对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当时英国女性面临的种种问题有着深刻的感受。  在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作品中,众多评论家认为《爱玛》是最成功且最成熟的作品。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简·奥斯汀的作品,其小说《爱玛》中体现的女性意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简·奥斯汀
期刊
戏曲表演与其他艺术表演有很大的差异性,戏曲表演是多种艺术手法的融合体,有着特别的表现形式。演员必须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只有经过不断练习,才能深刻掌握戏曲表演的技巧,如此方能在表演过程中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  戏曲表演的关键是演员能够塑造神态各异且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这要求演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掌握扎实的身段技术。  一、戏曲表演身段概述  身段是戏曲表演的专有名词。传统戏曲中,形体动作可以展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