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i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谐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灵魂,是全体国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没有这种理念,一切和谐皆为空谈,它的建立需要很长的一段过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把和谐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关键词】初中历史 和谐教育 多维互动 积极参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05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构建历史课的“和谐课堂”就是要改变以往机械、沉闷、僵化的课堂气氛,代之以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心情才能愉悦,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不会被压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培养。
  一、师生平等,构筑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的空间充满着无形的但又是最敏感的人为因素,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完成的,师生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师生和谐是创建和谐课堂的关键。只有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师生之间关系应融洽、民主和平等
  实施和谐教育就是要求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平等意识,尤其是人格意义上的平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够突破传统的、权威的思想框架,建立自己的想法;才能敢去“想”而不过分担心和顾忌自己的幼稚和无知。教师有了平等的意识,才会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发现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以平等、亲切的态度与学生结成亲密的朋友关系,放弃高高在上的姿态,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朋友。对于学生的种种奇思妙想、幼稚的发现、令人尴尬的做法等,要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教与学才能共融互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教学的参与性。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树立起平等的教学观念。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即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师积极引导下,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共同体验历史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只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使师生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学习得更深刻。
  心理学家认为: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人的智力和非智力因子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民主、自由、合作、向上的宽松教学氛围,营造一种教也愉快、学也愉快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学一体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比如在讲《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我出示“世界地图”说:“同学们想进行环球航行吗?”话音刚落,一位“调皮鬼”即说:“老师,谁来当导游?”引起全班一阵大笑。我也笑着说:“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都可以做你们的导游。”学生们鼓掌大笑。
  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出现了。接着我说:“现在流行‘自由行’,你们每个人都可成为一名15世纪的导游,去开辟新航路要做好哪些准备呢?”全班同学立即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我让每个小组推一名代表发言,其他成员作补充。这样,大家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就成功解决了本课的第一个问题,即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二、合作探究,学生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不能让学生用已知说明未知,不能以史为鉴,一见到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自主、合作与交流,使之成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学时间、质疑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学生自己能“读”“想”“写”“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完成。有效地合作学习方式必须在学生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就教学全过程而言的,自主学习是前提,合作交流是途径,探究是目的,也是过程。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渗入我们的历史课堂,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也就会高效。
  三、环境教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自己的学生——那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们时,怎样把对环境变化的关注意识和忧患意识注入他们的头脑,引发他们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意识,这是我们在教育和教学中应该重视和付诸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环境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十分广,教师只要用心去寻找、挖掘,就会容易发现、捕捉到能渗透环境教育的渠道。在中国古代经济史教学中,经常讲到人口问题,并把它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政局稳定、社会繁荣与否的一个依据。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指出中国人口增长的三大台阶:秦汉、盛唐、清初,使学生明白造成我国现代人中庞大规模的历史根因。同时又以中国为例,补充解释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的关系。我国虽物产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排在世界第八十位;我国拥有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既是我们难能可贵的成绩,也是我们民族的沉重负担。向学生指出这一点,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人口与生产、生活和社会进步、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人口资源比例失调的话,必然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養,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优化历史教学,创建和谐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大有可为,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我们应大胆探索,努力改革,让和谐教育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瑞平.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和谐理念,《祖国:建设版》,2013年第12期
  [2]巴拉提.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学科知识渗透,《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第25期
其他文献
从近几年的高考数学中发现,试题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这充分体现了高考对运算能力考查在不断地更新、提高.同时,又体现了考查的力度与深度.但从学生的答题中看出,我们对运算过程归纳不够、提炼不够,对算法的科学性、简洁性重视不够.所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安排教材内容,突出运算教学  高中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涉及数与式的
【正】 记得那是前年仲春,我在一个探山区进行造林情况调查的途中采了一束兰草。回来后一瓶兰草就亭亭玉立在书桌上。于是,我的书桌上便多了一道风景。每当我掀开书页或是提
【正】 唐河县因是没有完成1994年荒山造林任务而被亮了黄牌的。省绿委会结束的第二天,县里即召开了四大班子会,传达会议精神,总结教训,研究措施。2月22日县里又在少林寺乡召
若萍水相逢,彼此又同属《百家姓》上的同一姓氏,双方免不了要相互说一声:我们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子呢—
【摘 要】在进行中学物理教学时,教师为了让教学能够顺利的实施,使相应的教学任务得以完成。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予以激发,如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实验探索、引导学生尝试独立自主的学习等。  【关键词】中学物理 物理情境 学习兴趣 实验探索 独立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
【正】 八十年代,虞城林业的发展曾极大地改变了全县农业生态环境。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虞城农桐间作被大面积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省政府的摘牌批评使县委、县政府认识到
【正】 省绿委第十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暂时收回了汤阴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奖牌,使汤阴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全县平原绿化工作确实落后了,形势严峻,在省绿委会议召开的当天,郭爱民
【正】 省政府收回郸城平原绿化先进县奖牌,是继1992年对该县出示黄牌警告之后的又一次严厉批评,给全县上下造成了强烈震动。在2月28日召开的郸城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誓师大会
范围问题是数学中的一大類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圆锥曲线离心率取值范围问题虽然在最近几年高考中有些弱化,但一旦在高考中出现,将是一道难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寻求离心率取值范围的求解策略.求离心率取值范围的关键是根据圆锥曲线本身a,b,c的等量关系和题目给出的条件,建立a,c的不等关系,从而求出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一、根据题目中直接给出的不等条件求离心率范围  例1(2007年北京(文))椭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目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详细分析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模式的作用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探究模式;应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研究活动,是他们自己作为研究探索的主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