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研究新境之开拓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ac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茅盾研究年鉴( 2014-2015)》是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与浙江省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编撰的“茅盾研究丛书”之一,是继《茅盾研究年鉴( 2012-2013)》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文献。《茅盾研究年鉴(2014-20,15)》共分为五编,即茅盾研究大事记;重要论文;论著评价;茅盾文学奖研究以及论文索引,对2014年到2015年间关于茅盾研究的重要文献的全面梳理,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学术资源。
  关键词:《茅盾研究年鉴(2014—2015)》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茅盾研究
  风鸣桐乡,文人辈出。桐乡的深厚文化底蕴,成为浙江传媒学院丰富的学术资源。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与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多年联袂深耕地方文化,成为茅盾研究的重要阵地,赵思运、蔺春华和张邦卫编著的《茅盾研究年鉴( 2014-2015)》,作为“茅盾研究丛书”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10月出版,平装16开,共496页,汇集了2014—2015年问重要的茅盾研究成果,是继《茅盾研究年鉴(2012-2013)》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文献。
  学术需要传承,温故方可知新。《茅盾研究年鉴(2014-2015)》就是对2014年到2015年问关于茅盾研究的重要文献的全面梳理,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宝贵资源。《茅盾研究年鉴(2014-2015)》共分为五编,即茅盾研究大事记;重要论文;论著评价;茅盾文学奖研究以及论文索引。
  在第一编中,《茅盾研究年鉴(2014-2015)》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梳理了2014-2015年问我国茅盾研究大事记,既包括这两年问关于茅盾及其作品的研究论文以及学术论著的发表和出版情况,也包含了茅盾研究学会的人员变动以及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情况,还详细分析了新出现的茅盾研究机构的成立及相关学术活动和成果,也梳理了期问“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的修订、2015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情况和颁奖典礼。“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的成立及其开展的系列“茅盾研究”活动,成为这一时期的一股新生力量,大大推动了茅盾研究的向前发展。
  第二编是《茅盾研究年鉴(2014-2015)》的重点,所占篇幅最大,共收录了2014-2015年问有关茅盾研究的三十余篇重要论文。论文的研究角度多样,有对茅盾先生的人生经历以及文学思想进行研究的;有对茅盾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也有对茅盾及其作品与其他作家进行对比分析的。
  最有特色的是一组史料文章。如《韦韬关于茅盾研究与李广德的通信》(李广德)《田汉给茅盾的信》(宫立)、《满纸烟云风流事——茅盾复袁良骏书信漫谈》(王双强)《访谈录:茅盾抗战流离生活掇记》(孔海珠)《茅盾与王云五的那些往事》(钟桂松)《(吴宓日记续编)中的“茅盾”》(肖太云)《(青春之歌)茅盾眉批杂议》(张元珂)《茅盾(精神食粮)的三个译本考论》(杨华丽)、《两新发现的茅盾(红学札记)述论》(王人恩)、《(子夜)的删节本和翻印本》(肖进)、《张仲实与茅盾交往若干史实考略》(张积玉),从不同侧面充实了关于茅盾研究的史料和史实。在当时文人从政的独特的作家角色下,茅盾先生形成了政治与文学联姻的创作模式,并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现代文学观。通过信件往来以及访谈录来研究茅盾先生曾经的生活经历和学术活动。其中有李广德与茅盾儿子韦韬先生的通信,也有茅盾与田汉以及罗迪先等的通信,还有茅盾访谈录等,简略勾画出茅盾先生的生活历程,尤其是抗战时期的流离生活,也反映了茅盾先生与田汉、王云五等文人之问的交往经历。
  这一时期,学者们深刻分析了茅盾先生在其生活的独特时代语境中形成的矛盾人生及其文化选择。关于茅盾文化人格复杂性的研究,是又一大亮点。代表性成果有《矛盾中的茅盾》(陈徒手)、《“五四”的不同想象与思想分野——“五四”文艺节中的茅盾和沈从文》(袁洪权)、《20世纪中罔政治文化视野下的茅盾王蒙比较论纲》(蔺春华)、《律法者的缺失与象征界的症候》(宋宁)、《回到(讲话)接受史现场》(商昌宝)、《“启蒙”与“救世”——茅盾早期(1916-1927)泽事的文化解读》(喻锋平)等。在剖析茅盾的文化人格的时候,学者们经常运用比较分析法,其中有比较分析茅盾与沈从文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不同想象的,有比较分析在20世纪中罔独特的政治文化语境下形成的政治文化型作家茅盾和王蒙在各方面的异同的,等等。
  茅盾的文学生涯从翻译开始,因此茅盾也受到了译界学者的关注。受到意识形态以及其职业的影响,茅盾先生的早期泽事具有鲜明的“启蒙”特色;“五四”以后,受到社会思潮的变革和主流诗学变动的影响,其翻译活动具有了“救世”色彩,翻译弱小民族文学,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有的学者从审查、场域和习性等方面分析茅盾于20世纪30年代的弱小民族文学的翻译选择和翻译策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泽者行为。
  其中有的论文通过分析茅盾《子夜》的传奇性写作风格对穆时英《中罔行进》的影响,也有讨论茅盾所写历史小说的互文性特征的。有学者深入分析茅盾《夜读偶记》中的多重论辩和驳议,认为它是一篇针砭時政的重要文本,也有学者突破罔界,对俄罗斯汉学界茅盾研究的历史分期做深入研究讨论。
  第三编主要是2014—2015年问关于茅盾研究的论著评价类成果。
  徐庆全教授在评价《茅盾先生的晚年》时指出,商昌宝先生把茅盾“尴尬”的人生境遇作为一个时代标本来研究,将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与立国初期的历史文化,甚至与罔际背景相结合去研究,特别具有启发意义。此书深刻分析了革命与知识分子、革命与人性改造、革命与革命队伍内部的斗争,革命政治的惩戒机制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等,是20世纪“茅盾现象”的反思和剖析。
  钟桂松主编的新版《茅盾全集》是在原版基础上充实、修补而成的,由黄山书社2014年3月出版,是目前规模最大、收集最全的总集,是研究茅盾著作十分完备的参考资料。
其他文献
摘 要: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孤岛”作为特殊的地域空间为妇女运动提供了相对平和的环境,一大批妇女期刊的发行为我们研究战时妇女生活提供了资源。《妇女界》作为孤岛后期出现的杂志,成为“职业女性”言说自我的场域。在革命时代对女性塑造之外,本文注意到《妇女界》期刊中“职业女性”这一形象展现了“去精英化”的“自我关怀”,这体现了女性解放道路的复杂性。  关键词:女性形象 《妇女界》 孤岛 妇女期刊  1937
摘 要: 挫折—侵犯理论最初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多拉德和米勒于1939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挫折是人类侵犯行为的成因,其主要论点认为侵犯是受挫的一种结果,挫折的可能作用是加强个人对暴力关联事件的侵犯反应。本文借助多拉德等人的挫折侵犯理论,对艾丽斯·沃克的长篇小说《紫颜色》和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进行分析,详细论述文本中黑人男性暴力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其对家庭的影响。  关键词 :挫折—侵犯理论
摘要:文学作品《香水》与其改编而成的电影在各自领域分别具有独特的价值与魅力。与众多其他小说剧本相比,《香水》的电影改编更具挑战性,要完成这个故事的演绎,在主旨呈现与戏剧表现力等方面均需做出改动与删减。电影作品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原作的部分立意,于文字的影像表达而言,这一改编无疑是成功的,而在主旨表达的思想深度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缺憾。  关键词:《香水》 主旨呈现 影视改编  德国作
摘要:高建群小说《白房子》中富有审美性的植物、动物和行为类意象出现频密,这源于作家地理写作的生命自觉诉求,并凝聚着其呼喊生命、对话狂放热血的骑士精神的创作意图。本文将从生命景观、生命体验、生命形式三个方面来试图论证小说中生命意识书写的意义。  关键词:意象 生命意识 生命景观  高建群小说《白房子》由三部分构成:《遥远的白房子》是作者1987年创作的轰动文坛的中篇小说;《重返白房子》是作者2000
摘 要: “立志”是王阳明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在心学体系建立后,王阳明不但在“致良知”学说的基础上展开对“立志”的艺术性阐述,更在“立志诗”中极言“立志”的实践性品格,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情境强调“立志”需“知行合一”;同时,其“立志诗”追求精神人格的超越之境,以求达到心理圆融,乃至天人合一的境界。  关键词:王阳明 “立志诗” 实践性品格 超越之境  王阳明的诗歌不但是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更记录了
摘 要: “立志”是王阳明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在心学体系建立后,王阳明不但在“致良知”学说的基础上展开对“立志”的艺术性阐述,更在“立志诗”中极言“立志”的实践性品格,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情境强调“立志”需“知行合一”;同时,其“立志诗”追求精神人格的超越之境,以求达到心理圆融,乃至天人合一的境界。  关键词:王阳明 “立志诗” 实践性品格 超越之境  王阳明的诗歌不但是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更记录了
摘 要:本文从“地坛”这一意象出发,分析史铁生在地坛中关于生命的思考,母爱的思念、自我命运的救赎和人类根本困境的拯救。对史铁生来说,地坛是生命永恒的见证,是母爱深邃的见证,是精神成长的见证。  关键词:《我与地坛》 地坛 生命 精神救赎  《我与地坛》是一篇抒情、叙事、哲理融为一体的散文。全文通过史铁生在地坛的所见所思所感展开脉络,自从残疾的史铁生与荒芜的地坛宿命般的相遇,他的心魂便再也没长久地离
摘 要: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在生动展现农村传统文化的同时,更为我们刻画了诸多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本文着重通过对《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的形象分析,从白嘉轩的父子观、女性观,以及人生观入手,通过这三方面的论述,揭示出白嘉轩这一小说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客观而又具体地展示了这一人物所折射出的深厚而凝重的文化意蕴与内涵。  关键词:白嘉轩 父子观 女性观
摘 要: 《文心雕龙》 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空前绝后的巨著,其中所包含的创作理论,对如今的高中作文教学仍具有十分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因此,笔者将深入挖掘《文心雕龙》 创作理论,从中寻找出可以指導高中作文教学的方法,以求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文心雕龙 高中作文 教学启示  一直以来,高中作文教学都深受应试教育束缚。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但
摘 要: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价值观。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是指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合作,尤其是政府、企业和学校。高职院校是培育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培养大批富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使命所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培育 制度体系 建议  培养大批富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使命所在。实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