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fei223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创新的愿望。
  
   一、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索的兴趣
   幼儿关心着身边的一切,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现象吸引着幼儿,一朵花、一滴水,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我班的阳阳小朋友在洗手时,无意中发现肥皂泡泡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道七彩光环,小朋友都被这神奇的现象所吸收,一下子全跑去玩肥皂泡了,我没有制止他们的行为,而是马上启发他们去观察,去发现泡泡里的光环有哪些颜色。于是幼儿你一言我一句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我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给他们解释这种自然现象:阳光是来自太阳的一种能量,阳光看起来无色或白色,实际上,只要透过水滴就能清楚地看到太阳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也就是彩虹的颜色。解释完后,我马上组织小朋友,开展有关实验。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有关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营造有利于幼儿创造的宽松氛围,培养幼儿的探究事物的兴趣
   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我常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随机向幼儿提出问题,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如“这个圆像什么”,“这条弯线像什么”“你想把这个圆变成什么样”等等。下雨时让幼儿在教室門口一边观察雨,一边回答问题,“雨像什么”“下过雨后地上会怎么样”,从而使幼儿对雨产生了兴趣,继续探索,“雨从哪里来”“为什么会下雨”“下雨前小动物们又在干什么”“下雨时小动物都到哪儿去”等等。幼儿在一定量的信息储存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多方面进行思维,经过多次练习,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都有很大提高。久而久之,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索
   实验操作不仅有利于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幼儿对物体的感受性,从而有助于幼儿感知与了解事物与现象的发展变化;而且能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勇于创新精神。如:我设计了《五颜六色的世界》的活动,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元色的颜色,并为每个幼儿准备了玻璃器皿和水,让幼儿自由玩色。幼儿在自由摆弄颜色的过程中懂了一个道理,五彩缤纷的颜色都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然后让幼儿大胆尝试动手操作一个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创造出五彩缤纷的孩子心目中美好的世界这一幅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画,蕴含着幼儿创造的潜能。又如《快速挑米》的游戏,将大米与铁屑放在一起,然后让幼儿想办法尽快将米拣起,用手拣也不快,用筷子夹不快,用筛网筛也不快,最终孩子们在实验操作中发现,用磁铁来吸铁屑一下子将铁屑全部吸了起来,不多时间就把米和铁屑分开了。在这个实验操作当中,我们已经看到孩子子们能够把已学到的知识(磁铁能吸铁质的东西)牵引到这个游戏当中,创造了一个又快又省力的快速挑米办法使他们体验到了经过自己的实践、尝试、创新所取得的成功的喜悦。
  
   四、投放各种材料,让材料成为幼儿自主探索,创造想象的动力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根据目标,有目的的投放,并进行及时调整、更换。如在活动室一角,我们设立了科学区。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里是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发挥和发展的地方。孩子们通过对木块、铁钉、图钉、曲别针、直别针、小石子、小纸片、塑料片、有机玻璃、磁铁块、电池、小电珠等各种物品的观察、摆弄,自己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小电珠怎样才能亮起来呢?孩子们通过用电池、电线、小电珠及“手拉手灯泡亮”等科学材料的操作,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明白了什么材料能导电、什么材料不能导电,电池怎样放置,小电珠才能亮起来……还有那些形态各异的动物模型,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了解了它们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及与人类的关系,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等等以及人类怎样保护自己,怎样保护大自然,怎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孩子们的思维力、想象力及创造力也得到了尽情地发挥和发展。
  
   五、让幼儿在互相学习中产生创造欲望
  在科学区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幼儿在玩某一样材料时,常常是一个或几个人玩,当一个人想出了新的玩法时,其他的幼儿则会受到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就会在此基础上想到更好的办法,能力弱的幼儿跟着学习这种方法,使他们也对此活动充满了兴趣。如在玩磁铁时,有个孩子发现在桌子下移动磁铁,桌上的磁铁也会跟着动,那其他材料会动吗?几个孩子看见了也都饶有兴趣,他们做了几艘小船,可是试了几次,小船就是不动,后来就有孩子把磁铁扔进了小船,船儿就航行了,更多的孩子看到了这一情景,想出了更多的玩法:折几只青蛙,玩“青蛙跳跳”,折几条小鱼玩“小鱼游游”,玩的不亦乐乎!久而久之,幼儿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强烈,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让儿童教儿童,不仅被教者得益,教者在巩固自己所学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才能的机会。”
   幼儿期是个体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不断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支持幼儿的求异、探索,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不能扼杀幼儿的创造性,教师的教育行为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江苏213000】
其他文献
舵机是空空导弹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舵机测试在导弹性能考核中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对各种类型舵机性能测试的需求,搭建了一个通用化的基于PXI总线的舵机性能测试平台,系统能
我园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江南小镇—申港,现在也正是新开发的临港新城。这里有青青郁郁的田园,花卉苗圃的种植园,低态工业园,长江三鲜养殖园,还有规划有序的农民别墅生活区。环境幽雅,自然资源丰富,既有农村的田园风味,又有本地的乡土文化,更有不断发展的现代文明。确立富有农村特色的课程体系,立足农村的自然环境,充分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优势,走进幼儿世界,关注幼儿需求,让大自然成为孩子的绿色课堂,构建并实施了以主题
氟氯测定仪是用于煤炭或其它可燃物质中氟元素、氯元素指标的仪器,测试结果是火电厂、煤矿、钢厂、石化等行业必须的参数指标。氟氯测定仪目前并没有可依据的检定规程或校准
利用激光干涉仪、光电瞄准系统、二级复合定位系统相结合,研制了非接触步距规校准装置,实现了高精度非接触步距规。本文介绍了该仪器的构成、原理、特点,并进行了装置的不确
“信任”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为:相信而敢于托付。一位女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信任是心灵相通的桥梁,家庭稳定的纽带,化恶为善的基石。用信任的手指去抚慰心灵的创口,在干枯的心田播种信任的禾苗,使尊严的大旗在心空飘扬、使一颗流浪悲戚的心回味温暖、使内心的花朵在红墙内羞怯地开放、使一条柳暗花明的林荫小道在走投无路的人面前灿若星河。  信任,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是沟通人心的纽带,是震荡感情之波的琴弦。由许多例子
城市有机更新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杭州在城市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城市有机更新的发展理念,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和大胆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
科学课程倡导,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问题人手,注重研究学生的前概念。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建构自己的科学概念,让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得到提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剧,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目前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全方位的变革,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社会道德选择的困惑日益增多,所有这些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的农村青少年,我们要把农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以德治国”的视野中去认识、思考、把握,明确其方向,确定其目标,拓展其空间,探索其对策。    一、农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存
为快速准确获得飞机工程模拟器及铁鸟模拟舱内操纵系统部件的固有角位移参数,本文实践应用了一种基于激光跟踪测量的新方法.通过坐标测量和数据解算,间接得到操纵部件的极限
摘要:科学探究的灵魂强调学生要“像科学家那样亲历探究全过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如何做。教师应是这系列化探究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适时地提醒学生想要知道什么或学什么、怎么才能知道。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性学习呢?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