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朗读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pseax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语文教学的历史,古时候,无论是京师的太学,还是乡野的私塾,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它深刻揭示了古人对"读"真谛理解,它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都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朗读范文的中,渐渐进入文章所创造的意境;在读的意境中受到了审美的熏陶;在读的意境熏陶中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曾强调,对现代的"美文",应重视"美读"。
  这就表明:诵读,是学习语文、积淀语感的一个主要手段,是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现代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而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有效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朱自清讲过"朗读对于说话和作文也有帮助。"周振甫说:"懂得音节和情绪的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用适宜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事实上,朗读就是语音、语调、速度、节奏、力度的训练,这对于提高表达能力有直接作用。例如,一个演讲者只要善于把握正确的语音,掌握好平直、升昂、降抑、曲折四个基本语调,处理好速度快慢、停顿、节拍、轻重音力度,就会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最基本的不可废弃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秀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观感受和积累。如《春雨的色彩》《秋天的画》《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课文从天气、物候(植物、动物)从各方面认识秋天及秋天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八月的凉爽初秋,到九月丰收,十月的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菊花,可爱的大雁等优美的景色。这么鲜明的三种不同秋景让学生深刻体会秋天的美,那美如同一丝丝无声的细雨沁入孩子的心田,令人为之倾醉。学生在陶醉中享受祖国语言的美妙,同化自己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语言。同时也认识了"对偶"的句式,如"天对风,转凉对变爽……"。又体会了诗句格韵的美,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学生从课文中不但学习到句式,也学习到植物传播种子常识。
  二、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传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学生就能学会运用自如地驾驭祖国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发展语言。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也能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有声有色的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作品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是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挑山工》一文时,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学生就会想"折尺形"的路线是怎样的路线?他们为什么要走这样的路线?为什么不像游人那样走直线呢?通过思考,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锻炼,得到发展。又如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道:"因为我需要它"。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到挑山工身上具有的"认定目标、坚忍不拔、勇于攀登"的精神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这幅画,更需要的是挑山工身上所具有的这种精神。作者正是通过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对挑山工的赞美,同时也希望能够受到挑山工的这种精神的激励,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又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如何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再如《小珊迪》,是一篇情感浓郁的文章。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挑山工精神的了解、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世界著名长寿之乡、中国香猪之乡——巴马县最近传出喜讯:2005年~2007年,全县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群体性事件总体下降.96%以上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平安乡镇达到100%,平安
在产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业产业经营模式转型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业经济竞争力的焦点。那么如何将家庭式耕作模式转型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农业产业,这就需要完
“打屁股”可不是开玩笑  唐朝国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人口逾百万,交通管制肯定是当时朝廷要抓的一项重要事务。按照《唐律》规定,在没有任何公私缘故的情况下,在街巷的人群中,快速骑马或驾马车者,将被处以竹板或荆条打50次脊背的处罚,后来唐太宗听说脊背是人的经脉聚集处,因此大发慈悲,改为打屁股。  如果出现严重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就对照斗殴杀伤人的罪行减一等处理。当然,对于交通事故性质轻重的
期刊
中国的春节常被称为“年关”。但是,“年关”的含义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过去,人们常常会为春节物质的贫乏而焦虑。小时候,我们给村里的老人们拜跑年(拜个年就走
期刊
人教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二册中,对于苏轼《赤壁赋》中“白露横江”中“白露”一词,注释为“指白茫茫的水气”,对于“横江”未做注释。这里对于“白露”的解释很让人费解。“白茫茫的水气”。不是雾又是什么?注者大概是注意到“白露”无法“横江”这个常识,又明白“露”和“雾”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所以才故意称之为“白茫茫的水气”。但是,第一,谁都知道,“露”是落在物体表面的液体,“水气”却只能飘浮在半空中,苏
曾国藩“八本”家训、“八字诀”和作诗练笔中蕴含着和谐文化思想并将其融会贯通于曾氏家族的教育、治军、处世之中,且长期坚持不懈、卓有成效.
[摘要]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条理化的重要环节。结课必须讲求方法,教师应重视结课的策略,每次结课都要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南。  [关键词]结课;意义;方式    教学就如同阅读小说一样,新颖有趣的开篇引人入胜。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但耐人寻味的结尾更能让人难以忘怀,使学生久久思索,课堂知识得以巩固和保持。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
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职高数学老师也会发现:职高数学教育教学也有许多的“结”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去“解”,每当“解”完一个“结”时,我们会发现下一个“结”
本文认为我国发电企业在生产统计管理方面存在认识不清、应变能力缺乏、统计内容落后、成本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面向于未来发展的新形势,需要从生产统计管理的内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