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生物会考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物会考是学业水平考试,学生反向会考,文科学生要修完生物等理科科目,文科学生对理科科目的理解能力偏弱,发散思维不强,且学生在高中学段学习课时数少、任务重,学习压力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刻不容缓。本文在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结合中学生物会考教学,探讨提高生物会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生物会考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73-01
  有效教学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向课堂要质量。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采取书面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两种方式,学业水平书面考试即生物会考采取反向学生会考,即文科学生应修完生物、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文科学生对理科科目的理解能力偏弱,发散思维不强,科学素养不够高,这将给本来就对理科不感性趣的文科学生更是雪上加霜。为此本人通过课题研究和自身的教学实践,就以《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的《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为例,谈谈对高中生物会考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的看法。
  1.研透考纲,减少会考教学盲目性。
  高中生物会考考试大纲是按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分别从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的角度,把考试目标划分为如下5个要求层次:了解水平(以A代表)、理解水平(以B代表)、应用水平(以C代表)、独立操作水平(以D代表)、认同水平(以E代表)。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一节,对考纲的解读为:(A)能够说出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识图,辨认各种细胞器。(B)比较细胞器之间的异同点。(C)能说出分泌蛋白(胰岛素)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过程;各种细胞器这间的联系。(D)能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操作。(E)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会考教学中注重以上五项目标,有效研透考试大纲,有的放矢,减少会考教学盲目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研读教材,活化会考教学针对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学生发展能力的工具,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挖掘、梳理及浓缩,可使会考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简驭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学习效益。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设法活化教材,可让静止的、抽象的、死板的教学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从而增强会考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按大纲安排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为通过引导学生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了解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达到从理性上认识细胞器。第二课时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以增强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了解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分工合作,才能保证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第一课时中教材不是一一列举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功能,而是把细胞器作为系统的组成成分,既谈它们的分工,也讲到它们之间的合作。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依靠各组分间的协调配合,教材中“问题探讨”以工厂为例,让学生讨论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各车间和部门的配合生产出来的,在介绍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功能时,教科书没有对每一种细胞器均匀着墨,而是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对于以后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教科书图文并茂,重点讲解;其他细胞器则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和一段文字简单介绍。在介绍到线粒体时,教科书还设计了旁栏思考题,如为什么飞翔鸟类胸肌细胞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鸟类的多。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教材利用同位素示踪法分析分泌物的形成过程,再明确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哪些联系,在功能上又是如何分工协作的,才能深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3.研精教法,建构会考教学实效性。
  对每个模块和章节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大胆删减教学内容及教材的习题,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构建教学新模式。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内容包括:如何进行有效设问;在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处创设情景;设计有一定梯度并且具有启发性的课堂练习题;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思考,均有收获;让学生重难点问题堂堂清;如何优化知识内容,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辅导学生生物知识的记忆方法(如顺口溜、联想记忆)等等。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别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我把全班同学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顺序的八个小组,每个组负责扮演和讲解一个细胞器,各小组自学、讨论后,组内推选一名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主讲,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助补充。各小组自学时,教师可提示在挂图上指出你所扮演的细胞器及其分布、形状、结构、功能等。教师还有意识地强调双层膜、单层膜及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分类;强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分布的差异。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适当地补充和提问:如按照膜结构来分,双层膜结构的小组站起来,告诉同学们,你们是哪些细胞器?单层膜的也站起来,告诉大家你们是什么?无膜结构的呢;按照分布,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是哪些细胞器?请相关小组同学站起来说一下。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呢?动物细胞有而高等植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呢?各小组分别站起来说。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泌蛋白(胰岛素)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过程需要哪几个小组合作完成,各小组承担的任务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又不易忘记,从而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4.研析学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美国学者阿布文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中,不仅仅介绍有关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而是把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细胞,探讨组成细胞的各个细胞器是怎样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是怎样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把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研究,把细胞学活;本节知识内容微观、抽象,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类比。
  教师平时还应注意对会考模拟试卷和近三年的会考真题的整理、归纳、评析,以及会考复习课等环节的有效性教学,通过师生的努力,这将有助于揭示会考教学的本质,促进会考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提高。当然,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的会考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其他文献
以五氯化铌为原料,采用氨气还原氮化法制备出Nb4N5薄膜.利用XRD、SEM、UV-VIS-NIR和RAMAN测试手段研究了薄膜组成、形貌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性能.结果 表明,薄膜中Nb4N5的结晶
一、教師要会欣赏学生  生命是因为欣赏而美丽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叹的话语,一丝不经意的微笑,往往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我们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即使他们的见解还不够完整,我们也应给予鼓励、赞赏,进而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潜能往往就是在这种鼓励中被激发的。  1、正面表扬、寻求自信  正面表扬是对学生做出的最直接、最肯定的赞赏。这种赞赏可以使被表扬者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
【摘要】近年以来,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性学习成为了眼下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探索性的教学实践,是践行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本文着眼于初中数学学科,结合教学教育实践,对初中数学的教学进行实践性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 新课改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68-02  随着新课标
低年级看图写话可以归纳为四个步骤,即看看、想想、说说、写写。这四个步骤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在指导看图写话时要紧扣这四个步骤,并有序进行。  一、看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看图就是观察画面,看清图画内容,它是写话的前提。无论是一幅图画或是几幅图画,它的画面都是很丰富的,可能有人物、景物、背景等等,所以在看图的时候要清楚画面内容。一般地说,单幅图属情景图,应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我在利
班级活动是一个班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在班级建设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应的活动,能使班集体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凝集力。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要使班级有凝聚力,可以通过精心组织有特色的班级活动,使学生身心愉快,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自己所在的集体是幸福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温暖的集体,从而更加热爱这一集体,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去。  一
人才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一个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人才资源效能的发挥,尤其是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及地位。2016年3月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进行归纳,剖析了职业院校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学生数学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缺乏兴趣、责任感缺失等心理障碍的相关策略,找出影响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方面的问题,本研究对于促进高职学生数学学习、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学课程 心理状况 学生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目前,小学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还难于设立跨学科的综合类或科技类活动课。本文结合自己的教研活动,面对全体学生的班级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明确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标准(2011)》倡导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为解决数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动手操作活动广泛使用于课堂教学中。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动、思、说”等方法进行有效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到表象再到抽象思维的形成,促进数学思维的逐步发展,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理解数学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都非常重视,我国也正在这方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进一步减小与其他国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增强信息技术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改变以往按部就班推进的模式,以跳跃式的发展模式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迈上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