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言语实践,提升语用品质r——以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一课为例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注要素,找准语用生长点rn统编教材提出了“双线组元”的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年段意识和单元意识,尤其要具备单元意识,各单元之间要瞻前顾后,同单元课文之间要回环呼应,关注语文要素,找准语用生长点.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观念可追溯到儒家的历史传统,即《中庸》所说的“尊德性而道问学”.人需要受教育,不学习便不知“道”,不读书便不能明理,也就无以成“仁”.教育的宗旨在于立德树人,这一点古今相同.问学的目标在于培育“德性”,德性要通过“问学”来抵达.语文教学要体现学科育人,育人目标要落实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儒家文化以道德修养为主,是“尊德性”之学,“德性”是首位的.与“尊德性”相对的,还有“道问学”,即对学问和知识的把握.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情趣的审美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对文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思想意识进行感受、理解、体验、领悟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执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20课冰心的《肥皂泡》后,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的同时,应该巧妙地融入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努力提高其审美鉴赏水平.
现代主义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存在了许多的弊端,“强权下的服从性”现象也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之中.“强权下的服从性”现象的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正是当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为了减少和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教育改革,学会在课堂教学中创新.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加深学生对中华汉语言文学认识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传承我国文化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心理特征、时代环境和文化背景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怕学、厌学情绪严重.因此,教师要提升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效率,就必须创设趣味性课堂氛围,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策略,为文言文教学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
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下文统一简称“教材”)编排了“古典名著之旅”单元,这是一个重大的创新.教材从四大名著中改编或节选精彩章节,集中编排,并精心设计了开放、活泼的助学和练习系统,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古典白话文,有其特质.因此,它们的教学,也需要相应的策略.
阅读起步阶段的小学低年级,是阅读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笔者发现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阅读环境不尽如人意、阅读能力参差不齐、阅读兴趣缺乏和阅读体验不能保证等问题.笔者认为,要想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力,重点应该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指导上下功夫.一方面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内阅读指导与家庭亲子阅读指导,另一方面要积极转变自身及家长的观念,通过指导、督促、评价等引导孩子爱阅读,会阅读.
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史上的瑰宝,咏物诗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别,因物兴怀,寄情于物,抒怀言志.如何在课堂上紧扣“托物言志”的特质,引领学生深入感悟诗歌意象和表达密码呢?笔者以《石灰吟》和《竹石》为例,对小学高年级咏物诗的教学路径进行探究,谈谈自己的认知.
期刊
一、“桥梁式”写作的内涵rn“桥梁式”写作中的“桥梁”,具有过渡、联结,增加或拉升坡度,降低梯度间的距离感、跨越感和障碍感等重要功能和作用.“桥梁式”写作,具象化地指从小学低段“说话、写话”到中高年段“习作”为期六年写作教学的有坡度、有梯度的整体性设计,是对小学阶段习作教学进行的“序列化”“精准化”“活动化”的实践探索.
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以生为本设计学习任务群,老师心中应该有全局,在学生测评中要设计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精神.现结合四下第九单元“我们的宝葫芦”梳理方法的讲授,谈谈实践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