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情怀在咏梅诗中的体现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8888jm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诗词中,以梅为题的作品很多,更由于梅花有早梅、新梅、老梅、枯梅、古梅之分;岭上梅、山中梅、竹里梅、水中梅、月下梅、雪中梅之别,使得文人墨客在观梅、赏梅、寻梅、探梅、忆梅、梦梅之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怀。
  
  一、以梅比喻操守人格
  
  梅花以其傲雪赛霜凌寒怒放之品性,历来被视为人格骨气之象征,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如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写过一组著名的咏梅诗:
  梅花绝句(一)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诗人以梅花自喻,想象在漫天飞雪四野皆白的环境下,能够化身为千万株顶雪挺立的梅花,凛然有一股遺世独立的高洁品质。
  梅花绝句(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诗中隐然流露出一股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质,任凭风雪的肆虐也不屈服,等到了生命的尽头亦能坦然面对,绝不会为了苟延残喘而向敌人卑躬屈膝,表现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另外,著名的诗篇如宋代卢梅坡的: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各领风骚,其中诗人那种自尊自爱决不屈于人的君子操守隐然可见。
  以上三首诗皆为雪中之梅,意取梅之耐寒高洁。另外也有画中之梅,亦可表现诗人的人格情操。如元代王冕的传世之作: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夺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自然界中的梅花有白色、红色和粉色。墨梅极为罕见,诗题中的墨梅实际是作者墨画的梅,这是一首题画诗,但同样表达了诗人的气质。诗人把梅花和富贵的牡丹、艳丽的桃花和丰腴的海棠相比,更显得梅花超凡脱俗。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我们不难看出,诗中墨梅不以色媚俗,只求“清气满乾坤”的清高形象,正是作者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以隐居的方式保持了一个封建文人的自尊。
  
  二、以梅寄托闲情逸致
  
  寄寓闲情,这也是文人骚客常见的情怀之一。其中首推“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宋人林和靖。林和靖的诗更多的只是一种欣赏寄趣,其代表作《山园小梅》,可谓是曲尽梅之体态,不求其精神的坚贞,而是极写梅的形体美,从而表达一种闲情雅趣。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俗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盒樽。
  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梅花图:在靠山的花园里,百花由盛到衰,最后纷纷飘零。这时园中的梅花却依次开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后独占花园,具有一种动态美。三四两句更是咏梅名句,说尽梅的神韵。在作者笔下,梅的形态,梅的香味,梅的颜色,梅的神韵,是何等的迷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隐居,一切粗俗的曲调、混浊的土酒都是多余的了。种梅、赏梅、爱梅,本身已经拥有无穷的乐趣。
  
  三、借梅表达乡思离情
  
  古人折柳相送,借月寄情的诗篇比比皆是,但以梅花来表达这种情怀的却不多见。著名的如王维的: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窗前,寒梅着花未?
  诗人远离故乡,不能亲自回乡探望,只有当故乡有人来的时候,从他那里打探故乡的情况。然而故乡的事是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只能借询问窗前的梅花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慌乱。看似无心实则有意。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袭。
  另外,如南北朝陆凯的:
  赠范晔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诗人远在江南,好友在陇北,无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就折一枝梅花捎去,就像是捎去了整个江南的春天,足见两人情义之深。折梅相赠,也算是千古佳话了。
  
  四、借梅来感叹家愁国恨
  
  家国必亡,百姓悲欢,这是最能牵动文人情思的主题之一。其中,梅花也成了文人们寄托情思的一个载体,著名的如南宋诗人刘因的:
  观梅有感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空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战尘已经落下,国家已经灭亡,诗人想起了隐居杭州西湖的隐士林和靖。其实是想起了南宋王朝,因为杭州是南宋的都城。江南水乡,自古闻名,但现在国家已经灭亡,江南的繁华景象也已不再。战争所带来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使诗人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梅花了。对祖国的悼念之情昭昭可见。
  另外,如李清照的: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永。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潇潇她,又催下,千行泪。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在这春寒料峭的清晨,烟已断,炉已灭,心如水,微风细雨更添断肠泪千行,折得梅花,却是天地虽大,无人可寄。因为国破家亡而带来的满腔情愁,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
  当然。在咏梅诗中也有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既表现了梅花不畏霜雪的铮铮铁骨,更表现了梅花只求奉献,不求名利的崇高品德。
  董欢胜,教师,现居浙江浦江。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各类知识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其优势和效益影响已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并重视,成为语文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将多媒体更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使之为素质教育增辉添彩呢?  首先,语文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运用技术。计算机是一
我习惯在此刻回头  当车过花木岭,向更北的远方驶去  花木岭道旁的树木纷纷后退避让  她们原谅了我  一个热血青年的莽撞  那是多久以前的事啊  我一次次急切地把花木岭抛在脑后  就像我从未对故乡许下过诺言  决绝,悲壮如同奔赴必败的战场  我甚至来不及打量一株岭上的桃花  更恼怒她春风中的哀伤  我渴望走得更远  就像岭下蔓延的野草  从来就和自己无关  今夜,一场雨  从花木岭以南席卷而过  
冯殿元,男,汉族,1958年1月出生于内蒙古牙克石市。1983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任内蒙古突泉县第一中学校长。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突泉县县委委员,突泉县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全国中语会研究员,内蒙古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兴安盟教研室语文兼职教研员。    2007年9月15日,突泉县第一中学将迎来80周年华诞。80年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看着圣地亚哥划进墨西哥湾流  又看着他回到哈瓦那小镇  他的影子始终是倾斜的  桅杆压在肩上  比窝棚的梦还沉重  他梦到马林鱼的白骨架压在身上  阳光在白骨架上跳舞  小男孩马诺林向他跑来  像一座流动的岛屿  用一杯咖啡,隔开大海  修复他的残身  一杯下午茶。在哈瓦那  我与海明威对坐  探讨消灭与打败的歧义  这里没有岛屿  阳光是新的  海明威也是新的  小男孩没来  圣地亚哥早已抛弃小
林中路  林中之路  通向当年乌云聚集的地方  也通向风的发源地  如今的人们都还记得它  重新走过  仍可见很多人张皇的倒影  令人惋惜的是  那一场风从同一个方向来  新旧之分却已埋下  千万不要再说  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言语  历史的意志  是可以被人籁冲散的  每到大雨将至  我们都要反省这林中之路  有多少人被歧路缠绕了  有多少人能抱着  真理的微光愤然前行  多余  第欧根尼看穿了一
我要告诉你:湖水和你眼神一样清亮  湖心小岛,离岸不远  离人间很近,无限吻合了心思  在出世与入世之间  是轻舟,滩涂,长堤是长相思  有时是桃花,柳荫,少年  湖面和故乡一样辽阔  读书人,你不说话就对了  芳草是心上的语言,它们娴静  更多时候,湖水开花,比白鹭的白還要纯粹  在巢湖  去滩涂上开辟田亩,属于自己  种稻,菜蔬,诗意,你喜欢的都种  还要种上成片的芦苇:春采芦笋,秋看芦花  
那天开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大家让我谈谈我的教学风格。我算不上名师,不敢谈什么风格,可从事语文教学已有二十年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要总结一下教学风格的话,那就是“随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上课前虽然是精心备课,但讲课时却不按教案来,常常跑题,想到什么讲什么,有时就扯远了,比如讲《童趣》,我就给学生讲我小时候的事,能讲一节课,和学生笑上一节课;讲《杨修之死》,就扯上一节课的“三国”,不过瘾,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东石油基地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方向,距离乌鲁木齐市区70多公里,而米娜瓦尔·胡吉此次家访学生的家大都在乌鲁木齐西方。因为心系一位家在淮东石油基地的学生,8月18日一大早,米娜瓦尔就从乌鲁木齐出发,循着手机导航,敲开了这位学生的家门。  米娜瓦尔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辅导员,这一天,她开始了连续第十八年的家访。  “您问过孩子想要什么吗?”  正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作为一名诗人出身的小说家,姚鄂梅坚持认为小说与诗歌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写作者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两者在艺术本源上其实并无二致。她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对源于理想的诗意的追求,小说就会黯然无光,或者说,小说的内在品质仍然是诗意的,是对现实的超越、反抗,是对理想的坚持、申诉。”①在这个意义上说,《索道》显然传达了作家对于理想诗意的不懈追求。不过与常见的诗化小说有所不同,这部作品并未在语言和结构的诗化层面大费
沉木和漂在水面的石头  都是寂寞,是水为燃烧善后  废墟中人间事,满头冰雪  草木以灰烬的秘密为食  孤峰平静,波浪版本不一  镜子的后遗症,是空和深不可测  没有一种蓝,能满足  水中这片天空的愿望  雪停了,風也停了。白色事物  现在是心灵的一部分  它们潜入山峦漫长的睡眠  暗冰  暗自藏起锋刃  把悲伤还给悲伤  必须低语着走过  越来越窄的路  不在痛苦中  也不在欢愉中  而是走在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