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乘上“猜想的翅膀”自由翱翔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猜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猜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合理的猜想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大胆的数学猜想也是解决问题的源泉。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在十多年来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猜想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发表独特见解,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数学 引导学生 大胆猜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1、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猜想的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很多课堂教学当中,尽管改进了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学生的学习还是离不开老师的设疑、启发观察、提问题思考等一步步的引导,很难充分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地位。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是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索,这一份主动性尤其珍贵,如果当学生说出猜想的答案时候,老师就马上制止了,继而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原本教学设计,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思考,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个严重的打击。相反地,如果老师尊重学生的发现,不因为教学顺序被打乱而去责怪学生,而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猜想,那么在这种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因而他们勇于猜想。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允许学生有出错。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教师立足于学生猜想的教学更能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猜想,能使学生正确、深化理解知识,重塑知识结构。
  3、引导学生学会猜想。
  如果在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便马上判断对错,而不是让学生分享猜想过程,久而久之,会使其他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猜想不是无根之本,无源之水,它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数学思考下的合理推测,老师鼓勵学生大胆进行猜想,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的过程,而不是凭空想象,因此学生学会怎样去猜想,形成良好的猜想意识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不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成知识网络,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感悟领会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思维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经验。另外,还要设计一定的数学情境或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善于猜想。
  4、验证猜想,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激发。但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有价值,是否合理正确,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细心地验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因为对于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结论的获得,学生不仅必须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实践出真知,如果通过验证,发现猜想是错误的,应立即调整思路,重新分析,只有引导学生把猜想和验证有机结合起来,猜想才具有意义。如果只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知而不答,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让学生自己探索验证,这时最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学生把看到的都记(画)下来。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通过提问、参与、建议等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迈向概念的原理,并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使用的材料、方法,语言表述以及结论和发现,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和小结。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 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有学生立即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 6,9的数都能被3整除。”我没有对他的猜想做出评价,而是引导大家对这个猜想进行验证。很快,有学生提出:“13,23,16,26, 19, 29都不能被3整除”,这个猜想显然是错误的。在经历了猜想的失败后,学生认识到不能按原来的经验猜想,应该换个角度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十位和个位调换后仍然能被3整除,如: 12, 21, 15, 51。教师立即出示了一组数:345,354,435,453,534, 543。学生计算后发现:它们都能被3整除。这一发现激发了另一些学生的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可能与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有关。于是,学生又投入到对这一猜想的验证中……。在这种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片面而逐步完善。学生从发现问题,到猜想、尝试,最后到寻求方法的过程中,最能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挥他们的潜能,也正因为经历了曲折,最终的结论才是珍贵的。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我们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机会猜想、体验猜想———验证———成功的过程,便是一个“乐学、会学、活学”充满个性的过程。
  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有幻想,敢想敢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运用恰当时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猜想,精心保护学生积极猜想的精神,并引导他们享受猜想的成功体验,更好的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数学课堂中乘着猜想的翅膀自由翱翔!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成绩,综合素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根据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把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分类,采用简单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运用  【分类号】G633.6  数学思想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和数学理论的本质的认识,它
摘要:职业高中,在文化课教学上,沿用了普通高中的系统教材。它虽然具有现成、统一、系统性,但上百个专业用一套教材,难以符合以专业为单位的整体化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职业高中 数学教学 建议  【分类号】G633.6  数学是职业高中重要的文化课之一,如何搞好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现就如何搞好职业高中数学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工作。  要为每
不同农作物对土壤水分吸收的差异限制着对农作物生长适应以及生态水文过程的认识,同时对农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量研究农田水分利用特征和水分转换规律,对于农业节水灌溉和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山东省禹城地区夏玉米(Zea mays)和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其生长期茎干水、大气降水和不同深度土壤水的δD
摘要:  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资源拓展问题加以阐述,重点要求教师敢于放手,善于指导,勤于钻研,重新审视网络等现代媒体资源对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强调地理课程资源是有利于地理課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它应该包括一切对教学有用的、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人力和物
摘要:人是需要被肯定的动物,因此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和鼓励,所以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故此,本文就对激励措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以下的讨论。  关键词:激励措施、小学语文、重要作用  【分类号】G623.2  小学是我们启蒙的阶段,因此在小学的教育,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教学,从
摘要:物理教学是让學生学习和掌握自然界中物质存在、发展、变化的规律;物理学习就是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发现新规律和培养用已掌握的规律,这一切都要从兴趣出发。  关键词:发展,兴趣,学习效率。  【分类号】G633.7  谓兴趣,就是一种心理倾向,它是人们求知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 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他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
摘要:情感教学是学习文学作品的突破口。为了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深处,尽快的对作品的意境和写作特点进行正确的理解,获得感悟,和作品内容、作者一同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社会的丰富多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 文章环节  【分类号】G633.3  文章本是有情物,从古到今,一篇篇名诗佳作,无不凝聚着作家诗人浓郁的情感和殷殷的心血,无不奔涌着作家诗人心底如火的情感岩浆。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童话、寓言,都
腐霉是一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卵菌。大多数种为腐生菌,兼具陆生和水生生活;少部分种为寄生菌,寄主范围很广,可寄生多种植物或动物。有一部分腐霉种具有生防价值以及工、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