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砺中成长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我有幸参加乐清市优质课评比活动,并执教了《方阵问题》一课,经历了“一课多上”的痛苦折磨后,感慨颇多,对“实践—反思—再实践”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教师成长理论中,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以下是我试教的实践与反思。
  二、案例描述
  第一次试教:
  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在导入部分,在围棋棋盘的每边摆放19颗棋子,问:最外层总共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猜想。
  生1:76颗。
  生2:72颗。
  师:小组交流,看哪种答案正确,看能用几种方法计算?
  生1:19×2 17×2=72(颗)。
  生2:19×4-4=72(颗)。
  师:还有方法吗?
  师:还可以这样想:把其中的一个顶点给一条边,四个顶点给四条边,所以(19-1)×4=72(颗)……
  [反思]
  试教后,我觉得学生算不出最外层的棋子颗数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课件显示棋盘的最外层不是很清楚,二是学生对棋盘四个顶点的重复颗数理解得不够清楚,三是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时要求不明确。所以我进行了第二次备课。
  第二次试教:
  师:小明从前往后数排在队伍第8个,从后往前数排在队伍第14个,请问这排队伍总共有多少人?
  生1:22个。
  生2:21个。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2:小明重复了,算了两次。所以14 8-1=21(个)。
  师:最外层每边摆19个棋子,猜想一下最外层总共有多少个?
  生1:76个。
  生2:72个。
  师:好,棋盘最外层棋子总数到底有多少个?每个同学(1)先独立思考,想想怎样求最外层的棋子总数。(2)再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说。(3)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方法最多。
  生1:19×2 17×2=72(颗)。
  生2:19×4-4=72(颗)。
  生3:17×4 4=72(颗)。
  生4:(19-1)×4=72(颗)。
  师: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你们觉得这些方法之间有联系吗?
  生迷惑茫然。
  师:19×4-4=72(颗)与(19-1)×4=72(颗)一样吗?
  生更茫然了。
  师:其实利用乘法分配律两个算式是一样的,17×4 4=72(颗)也可以变成(19-1)×4=72(颗)。所以你觉得哪个算式简单?
  同学们还是坚持自己的方法。
  [反思]
  这次试教从谈话直接算队伍的人数,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对重复有了认识,为后面计算最外层棋子个数要减去角上重复的棋子做好铺垫,可谓是一举两得。由于铺垫和课件的帮忙,课的前半部分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能用多种方法算出棋子的最外层颗数,但在已知最外层总颗数求每边棋子数这类逆向思维题时,还是遇到了困难。
  第三次试教:
  针对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最外层的总数,如何沟通这些方法间的联系,我做了以下修改:
  师:这么多方法都能算出最外层的棋子数?那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这样提问,使学生有话可说,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认为简单的方法,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
  师:谁知道19表示什么意思?72表示什么意思?
  生:19表示每边的棋子数,72表示最外层的棋子总数。
  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现每边的棋子数与最外层的棋子总数的关系?
  生:(每边的棋子数-1)×4=最外层的棋子总数。
  师:我们已经发现方阵问题中最外层的棋子总数与每边棋子数的关系,你能运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问题吗?如果往里一层也摆满棋子,仔细观察,现在每边有多少颗棋子?
  生:17颗。
  师:里面一层总共有多少颗棋子?
  生:(17-1)×4=64(颗)……
  [反思]
  经过重新设计,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最外层的棋子总数与每边棋子数的关系式,为后面计算里面一层的棋子总数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顺利发现往里面一层数,每边都少了2颗,最外层总数少了8颗。同时也顺利地解决了后面的逆向练习。
  三、感想与体会
  经过这次备课,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我得到了许多启示。
  (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地备学生备教材,才能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实现有效教学。一节好的数学课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能够抓住数学课堂的本质,数学课堂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都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要能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
  2.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不能单纯地以“讲授式”为主,而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有效备课,及时反思。
  苏格拉底曾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一种不值得过的生活。”我们应该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我认为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吃透大纲和教材—收集资料—整体设计—课堂实践—课后反思完善教案。而其中课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完善备课,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过程。
  四、结语
  优质课评比虽然结束了,但这次评比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三次备课、两次反思的过程很辛苦,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收获,有了进步,也体会到了教师的幸福,感受到了教师带给学生的幸福,体会到了真正上好一堂课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让自己在磨砺中不断成长。
其他文献
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相比,有如下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显著区别。初中数学知识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则涉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将各类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能思想的芦苇.”人如果不能思想,便徒具人形,只是一株脆弱的芦苇.思想成就了人类,造就了人类的伟大.因此人的全部尊严便在于思想,全部的表情达意
摘 要: 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生学习。对于处于新时代的学生而言,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对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学习力的界定,相关的研究,并提出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学习力 提升途径  一、学习力  “学习力”这一概念来源于企业管理领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课件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它可以让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
该文研究了镓(Ga)原子的激光增强电离光谱特性。对实验条件的影响和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对于镓4P3/2-4D3/2,5/2跃迂,实际的检测限可达到10g/ml。
会议
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因素,是发动、维持和引导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学习过程的核心。作为一名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教师,我感到数学课越来越难上。时常听到不少老师感慨:我备课、上课都很认真,教学效果却不理想,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教师在备课、上课方面如何下工夫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只是一种外因,其内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动机。因此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