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vhfdv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03年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我国基础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即加强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本文通过笔者的亲身探索和实践,以《酶的特性》一节为例,提出了以“生活化”为中心的教学实施建议,以期给一线教师一些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酶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81-01
  “学习亦生活”教育理念来源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该理论认为生活和教育是同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应当通过生活进行,联系生活实施教育。我国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四点里明确的写出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此外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编制中,“问题探讨”、“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也都是从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出发进行编排的。
  有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和俯拾皆是的教学题材,一线教师只要开启智慧,对生活中的素材加以分析和利用,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就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中需求到答案,并再次运用的实际中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脂质”一节时,可与“减肥”问题联系起来;在讲“物质跨膜运输”一节时,可与“吃咸的食物的感受”联系起来;在讲“能量之源——光和作用”一节时,可与“农用薄膜和玻璃的颜色”联系起来;在讲“激素的调节”一节时,可与“糖尿病的发生”联系起来;在讲“种群的数量变化”一节时,可与“世界与我国人口的数量变化”联系起来等等。关于“学习亦生活”理念的应用,笔者通过亲身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并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节为例,详细加以阐释,供一线教师参考。
  1.教学目标要“亦生活”
  关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每一节内容,在教师用书中,都给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一般都是从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本节课的教学提出要求,但是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三个目标柔和在一起,提出跟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目标,并告知给学生。让学生很清晰的明白,本节课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使知识的学习真正的融入生活中,实现“学习亦生活”的教育理念。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必修一中“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节时,明确规定的教学目标是,在知识方面是说明酶在细胞中的特性;在能力方面要使学生通过对本实验的探究,初步学会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自己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在情感价值观方面要使学生养成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并使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素养。那么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的加酶洗衣粉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揭开加酶洗衣粉的神秘面纱。
  2.课堂导入要“亦生活”
  面对高考的压力,面对学生家长的深切期许,奋战在一线的生物教师往往已经忽略了相当多的课堂教学艺术,将重点放在了知识难度、深度、广度的发掘和讲解上,结果造成,学生上课昏昏欲睡,丝毫不再以获得知识为乐趣。如何在一节课堂上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引入环节。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莫过于从身边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也就是课堂导入要“亦生活”。仍以“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一节为例,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拿一袋雕牌超强加酶洗衣粉进教师,并让学生自己阅读说明书。其中学生会发现,里面加的生物酶不是一种,而是针对不同的污渍加入了多种生物酶,而且对水温各方面都有要求,那么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为什么要加入不同的酶?为什么要在一定的水温下洗衣服才会洗得最干净?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很感性的理解酶的专一性,以及酶活性的高低与温度的关系。另外面对生活中很熟悉的“洗衣”事件,学生却无法回答出这些问题,那么这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3.课堂安排要“亦生活”
  知识传授给学生很重要,但是要想学生真正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对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记忆,那就要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在学校井然有序的教学环境下,留给我们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主要集中于课堂的45分钟,在这么短暂而宝贵的时间内,如何实现“亦生活”的教育理念呢?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课堂不局限于死死的45分钟,将学生放出教室,带着问题,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仍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为例。在进行课本上的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一个简单的油渍衣服洗衣大赛,给出加酶洗衣粉和不加酶洗衣粉供学生们选择,在同样的时间内,看哪些同学洗得干净,并在比赛结束时,让同学们自己去动脑子想想,为什么有的同学洗得干净,有的同学洗得不干净,遇到不会的查找课本。这样不仅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勤思考,养成联系生活进行学习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后作业要“亦生活”
  “学习亦生活”教育理念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也不仅仅局限于校园里,它真正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生活大课堂学习的观念植入学生的思想之中,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掘知识,而后将知识用于生活。为了实现这样的终极教育目标,那么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就要打破写练习册等书面形式的课后作业模式,可以用生活化的方式来布置作业。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能更好的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目的。以本节课为例的话,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两个作业,第一,像爷爷奶奶们推荐加酶洗衣粉,并像爷爷奶奶们讲解,加酶洗衣粉问什么能洗得更干净。以及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应注意哪些影响洗衣效果的因素。第二,请同学们写一份总结,你关于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所知道还有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与本节课是有关的,并且试着解释这些现象。
  关于“学习亦生活”教育理念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还是靠一线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实施,正如教师王伟在“例谈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中提出的,教师备课过程中,还需备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起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桥梁,使学生顺利的将知识内化。只要我们愿意用这样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就会发现从生活的角度去发掘教学所需的素材才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不仅是教学艺术的一种方式,也是永葆教师对教师职业新鲜感的秘籍。
  参考文献:
  [1]弭金玲. 面向生活的生物教学[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1:63, 88.
  [2]王伟.需活水更需活化——例谈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4(8):22-23.
其他文献
传统的无人飞行器航迹规划搜索算法虽然具有很强的路径搜索能力,但面临新的规划任务或飞行环境时,无法从历史经验中获得先验知识并加以运用。强化学习具有通过试探、评价的迭代学习过程获得经验的能力,进而得到使收益最大化的状态-动作映射策略。因此基于强化学习得到的策略可以在未知环境或新任务中将学到的策略作为先验知识,以此提高航迹规划的效率。深度强化学习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环境的强大感知能力和特征表征能力获得强化学习中的优化策略,使航迹规划策略学习模型对动态任务或复杂多变的环境具有泛化能力。论文针对多约束复杂环境的航迹规
建立图像间基于像素级的一致性特征匹配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内容之一,可被广泛应用于三维重建、目标跟踪、图像检索和图像拼接等任务中。其主要技术环节包括关键点检测、特征描述、特征匹配和一致性筛选。由于关键点检测以及特征描述的准确性易受到旋转、平移、视角变化和光照变化等干扰的影响,由特征匹配得到的初始匹配集中常包含大量的错误匹配,因此为获得高精度的一致性匹配关系,一致性筛选成为了基于像素级的一致性特征匹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基于像素级的一致性筛选的主要任务是从给定的初始匹配集合中剔除
随着无人驾驶发展的火热,作为水上无人载体的无人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USV)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由于激光雷达具有测距精准,抗干扰能力强等的优点,因此常被用于无人艇中短距离的环境感知工作中,但目前公开的算法尚无法完全支持真实水面场景下障碍物的检测与识别。因此,本文以搭载禾赛Pandar40激光雷达的某无人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真实水面场景下水面障碍物的检测与识别方法,支撑无人艇的自主航行和环境感知。本文以水面环境点云场景作为背景,将研究内容分为点云预处理,目标检测与目标识别三个
道路作为重要的地物目标,在交通出行、城市规划、军事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使得自动化提取道路矢量数据具备实际重要意义,但由于遥感图像场景复杂,容易受遮挡、阴影等因素干扰,研究高效准确的道路矢量数据提取算法仍旧非常具有挑战性。并且对于视觉导航系统,道路矢量数据信息显著、数据量小,可以为系统提供更灵活、更大区域的参考保障,但目前基于道路矢量数据的遥感图像匹配定位应用的相关研究还非常少。本文围绕基于语义分割的遥感图像道路矢量数据提取及匹配定位应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为了实现复杂环境下的遥
同步定位与地图的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以及移动机器人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传统的视觉SLAM算法主要处理高梯度图像区域提取的稀疏图像特征,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鲁棒性的同时容易导致漂移误差并且不能为用户提供非常高层次的环境语义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在构建SLAM的过程中引入环境语义信息,通过引入语义信息来约束SLAM的优化过
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标跟踪在视频监控、无人驾驶和人机交互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跟踪场景复杂多样,目标可能会受到自身运动形态的变化或者外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要研究出一种能应对各种复杂场景的鲁棒跟踪算法仍然十分困难。本文结合相关滤波框架的优势和卷积特征表征能力强的特点,从探索可靠的模型和鲁棒的特征两方面着手,对现有的相关滤波算法加以改进,保持速度优势的同时提高了精度和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从模型方面对基于相关滤波的Staple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上下文感知
将点云重建为易于表达和操作的三角表面,是三维空间表达建模及在三维渲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领域应用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几何表面重建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扩展性不强,重建质量不高的问题。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采用深度学习克服表面重建中的问题成为研究热点。但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重建规模和重建质量上远不能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其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通过对传统几何方法的特征构造方式和深度学习框架的深入分析,提出将几何方法特征构造的核心概念融入到深度学习网络中,提取与表面直接相关的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目前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特别是高三毕业班的课。  【关键词】高中物理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75-02  在教学活动中
期刊
近年来,巡航导弹空地导弹等红外成像精确制导武器飞速发展,在现代战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红外成像的导引头在对地面目标进行跟踪时,常常会发生云层遮挡目标的情况,从而造成跟踪目标丢失。论文以KCF算法为基础,对随机云遮挡条件下地面目标的长时间跟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
  为了解决KCF算法对目标特征描述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目标尺度变化、搜索区域固定不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颜色统计特征的尺度自适应核相关滤波跟踪算法。融合颜色统计特征能够更准确的找到目标的位置;尺度滤波器能够解决
【摘要】目前,我国正进行着教育的改革,在较多的改革项目中,探究式学习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探究式学习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想要把探究式学习实际应用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探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探究式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82-01  随着小学教学的不断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