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TO)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7例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clo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M3亚型,发病机制是由染色体异位导致t(15:17(q22;q21)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干扰了维甲酸作用的信号传导,ATRA活性受到抑制导致中性粒细胞分化被阻滞在早幼粒细胞阶段,APL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维甲酸为维生素A的衍生物。1986年上海瑞金医院首创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APL取得成功。ATAR系作用于PML/RARα融合基因,使APL细胞异常RARα基因转录下调,从而启动APL细胞分化。张鹏等报道亚砷酸(ATO)可用于复发和难治的APL患者,其完全缓解率达52.3%。ATO与ARTA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PML/RARα融合蛋白,两者联合有协同效应,且没有交叉耐药,化疗在治疗APL的作用机制上与ATO与ARTA不同,因此我们在2007年10月到2014年5月以ATO与ARTA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HA)或柔红霉素(DA)方案治疗1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結果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临床对象 1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均经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确诊。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16-70岁,中位年龄40岁,入院时血常规WBC>10.0×109/L2例,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例,初发病例16例,1次复发1例,1例入院时合并肺部感染,其余治疗前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胸片均正常。
  1.2治疗方法 诱导缓解 亚砷酸10mg/d连续静脉注射28天,或亚砷酸10mg/d连续静脉注射28天联合维甲酸30mg/d口服,WBC>10.0×109/L时加用米托蒽醌5mg/d、柔红霉素40mg/d或阿克拉霉素10mg/d和阿糖胞苷100mg/d联合化疗。
  1.3巩固治疗 获得完全缓解后序贯治疗,及至少2个疗程的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待融合基因转阴后进入序贯维持治疗,即ATO/ATRA/化疗(DA/HA/中剂量Ara-c)交替治疗。
  1.4诊断及疗效判断 根据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完全缓解:骨髓象显示(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血常规中血红蛋白≥100g/L(男)或≥90g/L(女及儿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临床上无白血病浸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生活正常或接近正常。
  2.结果
  2.1临床疗效 17例中,完全缓解14例,为82.4%,部分缓解2例,为11.8%,死亡1例,为5.8%。
  2.2不良反应 在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TO)诱导缓解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升高,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心肌损伤,2例出现维甲酸综合征。
  2.3复发 获得缓解的患者,2例在诱导缓解后5年复发,1例在诱导缓解后20个月复发。
  3.讨论
  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我国的创举,它一反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传统机制,而使用药物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及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3]。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TO)虽然均作用于PML/RARα融合蛋白,但两者在分子水平分别作用于PML和RARα,ATO诱导APLNB4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下调Bcl2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和调节PML/RARα融合蛋白有关[4]。ATRA的副作用主要是白细胞过高相关的维甲酸综合征,用ATO诱导所致的白细胞数增高远较ARTA低,药物副作用小,完全缓解后ATO治疗骨髓抑制不明显。且ATO与ARTA两种药物联合具有协同促分化作用,亚砷酸与维甲酸对白细胞没有交叉耐药性,反而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敏感性。此次总结的1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总的有效率为94.2%,与同期报道的有效率相似。目前APL的治疗研究焦点仍是诱导缓解后治疗,如何减少复发、获得更长的生存是热点。维甲酸(ATRA)联合亚砷酸(ATO)诱导缓解率高,达到完全缓解时间短。诱导缓解后以ATRA、ATO、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序贯治疗为主要手段,复发率低,长期生存率高,可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更多受益。
  参考文献:
  [1]古健,陈焯文. ATO和ATRA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观察[B].中国热带医学,2010,10(4):486~487.
  [2]张之南.白血病诊断与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71.
  [3]李绪香,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报,2007,4(23):55~56.
  [4]Takeshita A,Shinjo K Efficacy of gemtuzumab oaogamicin on ARTA-and arsenic-resistant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cells[J].Leukemia.2005,19(8):1306~13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检验级检验常见菌耐药性的情况。方法:择取2012.05-2014.05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均进行细菌培养,然后采取药敏试验。结果:本组300例患者中,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有212株,约为70.67%;革兰氏阳性菌有76株,约为25.33%;真菌有12株,约为4.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具有低度耐药;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神经康复科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2例,已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62例(A组),未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60例(B组)。分别于康复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2月行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IM)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均取得明显的康复疗效(P<0.05),而颅骨修补组康复疗效明显优
期刊
推特重度用户——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又开始对iPhone开炮。没有Home键,他的粗笨的手指总是不习惯,所以他喊话库克,diss苹果没商量。然而,这还仅仅是大战前的小插曲,对于苹果、谷歌、Facebook、亚马逊来说,美国本土以及欧盟高举的反垄断大旗,正步步紧逼。反垄断打击的惯犯们  10月23日,纽约检察长莱蒂娅·詹姆斯宣布,来自47个州的检察长将联手对Facebook展开反垄断调查。主要集中的
期刊
Windows Phone成为历史的记忆、Windows 7即将停止服务……在微软Windows 10“大一统”的决心下,人们似乎已经习惯Windows 10渐渐凝聚的“唯一”光环,然而,微软在10月初的秋季活动中,除带来三款全新的Surface产品外,更推出了全新的Windows 10X系统,一款宣称专为双屏折叠设备打造的系统……全新发布的Windows 10X系统  在最近的10月新品发布会上
期刊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腹地上,有一个面积仅为60平方公里的小镇。它坐落在上海、杭州、苏州的中间节点位置,沐浴了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股春风,也在享受沪、杭、苏发达便利之余,保留了一丝小镇的平和。  这个小镇的名字叫濮院,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中国毛衫第一镇。一个来自当地官方的数据证明了这个名号:2018年,这个小镇销售的毛衫超过7亿件。有20个专业市场、11000多家经营户和12万从业人员,以及 380亿元
期刊
11月2日,北京。  “有如此多不同版本的多元宇宙,但是不太可能有漫威这样的超级英雄,也不太可能在不同宇宙之间,搞一个公交系统,让大家往来无阻。” 被称为地球上最懂“弦外之音”的大牛,在回答锌刻度记者提问时,轻松幽默地的表示。  这个最懂“弦外之音”的大牛,叫Brian Greene(布莱恩·格林)。他是世界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是当今理论物理最前沿理论——弦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和
期刊
realme,这个从今年5月份才宣布从海外回归的品牌,已经发布了6款手机。这款realme X2 Pro,毫不夸张地说,这次是奔着旗舰去的,甚至可以用“堆料”来形容。这个曾经“敢越级”的新玩家,经过不到半年的不断进化,已经做好在高端市场打拼的准备了。这块屏,旦用难回  90Hz AMOLED屏,在目前来说称得上是“超旗舰”了。30Hz到60Hz是质变,但是60Hz到90Hz,其实需要是很微妙的:你
期刊
摘要:目的:对早期胃癌采用胃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82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采用胃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根治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实验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及胃肠通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6个月内实验组患者的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對照组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药品调剂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将我院17名药品调剂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是实验组9名,对照组8名,实验组采取规范化管理,对照组按照原来的管理模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的药品摆放不当、药品外包装相似引起误导、药品拆分后带来问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等问题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优秀率为77.78%,对照组的优秀率为50%;实验组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
期刊
1.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36岁,因巩膜黄染,面色苍白,发热一月余,于2010年10月10日入院。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巩膜黄染,尿酱油色,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检查:T38.4℃,P98次/分,R、BP正常,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黄染,肝及肋下3cm,血常规HB24g/L,WBC6.9*109/L,PLT108*109/L,RBC0.98*1012/L,网织红细胞234.26*109/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