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高中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科学方法教育,特别是高中化学学科的教育更是如此。化学学科教学根本上是让高中生获得本阶段要求的科学方法上的锻炼,形成更高层次上的化学学科意识和精神。出发点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事实上由于科学方法教育的在内容和方法上的不确定性,系统性和层次感不明确性。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实施效果不是很明显。本文就是针对现阶段高中化学学科科学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本人的一点建议,希望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高中化学 科学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從我国1987年到2004年3次的高中化学学科的课程标准(大纲)来看都提到了“科学教育方法”。如在2002年强调“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的要求。每次新课标(大纲)的制定都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得到了重视。但是现阶段科学方法教育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笔者对高中化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科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中得出了以下结论:1.化学理性思维方法过少,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中应用参观、观测、调查文献的感性认识占总体教学方法的66%,理性思维方法如假说法、模型、推理归纳法总共占34%。2.数学方法使用过少,虽然说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主要是学习化学学科的基础,但是在此阶段也必须引入数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3.化学方法实施不足。这个问题的出现是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教科书上的化学方法大部分不能再教学实践中开展,关键是条件的不具备,主要还是应试教育和硬件设备的问题,如物质热降解、红外光谱、物质的制备和合成、中和滴定、气相色谱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很难在教学中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 健全高中化学学科新课标内的“科学方法”内容。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方法的论述内容和方法上的不确定性,系统性和层次感不明确性,更是缺少实施的可能性。由于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所以对新课程标准的完善显得非常的重要。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及活动与探究建议”有关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过于偏重感性认知方法的教育,对理性思维方法的教育建议较少,我认为在新的课标中一定要在必修中加入大量的假说、类比、模型及归纳和演绎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科学方法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
二、 加大学校化学教学硬件配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我认为在教学硬件这块国家要拨付专门的资金进行建设,使科学方法运用更具操作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中,有关化学学科特殊的研究方法涉及物质热降解、红外光谱、物质的制备和合成、中和滴定、气相色谱法、氧化还原滴定法以及电化学分析法等化学特殊方法,需要使用相应的仪器,而普通中学都没有这些仪器。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学校化学教学硬件的配置,以保证化学科学方法教育落到实处。使新课程标准真的能够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得以展开。
三、 强化教师研修力度。
新课程的高质量的实施需要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师,因此教师的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建构合理知识结构,强化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指导。在教师经过长时间的工作之后也要加强教师的研修力度,增加化学教师职后科学方法内容的培训。化学教师职后培训内容一般集中在化学理论知识的再提升、教育新理念的更新、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信息技术培训以及化学教育工具软件的应用等方面,据笔者了解,无论是国家级培训还是省市级的培训都还没有加入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新课程改革以倡导“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的本质就是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包括观察一认知冲突一质疑一问题的提出一资料的收集一归纳演绎一假说及建立模型一理论解决方法一发表研究结论,这是科学思维方法渐进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必须加大科学方法内容的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不是很明确,当然也没有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化学教师职后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课,让执教教师先给出科学方法教育的切合点及内容,再请专家点评并重新设计科学方法教育与化学知识教学的结合点,这种形式的培训有望使科学方法教育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 [1] 应雪梅. 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思维品质[J]. 合肥教育院学院学报. 2001(02)
? [2] 孙凤琪. 浅谈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 [3] 李小军. 中学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9)
? [4] 赵中强. 利用创造性思维开展数学教学[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1)
? [5] 鲍鹏. 浅谈数学中的直觉思维及其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2)
? [6] 王国奇.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质疑问难”[J]. 科技资讯. 2010(20)
? [7] 燕海军. 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科技风. 2010(17)
关键词:高中化学 科学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從我国1987年到2004年3次的高中化学学科的课程标准(大纲)来看都提到了“科学教育方法”。如在2002年强调“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的要求。每次新课标(大纲)的制定都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得到了重视。但是现阶段科学方法教育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笔者对高中化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科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中得出了以下结论:1.化学理性思维方法过少,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中应用参观、观测、调查文献的感性认识占总体教学方法的66%,理性思维方法如假说法、模型、推理归纳法总共占34%。2.数学方法使用过少,虽然说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主要是学习化学学科的基础,但是在此阶段也必须引入数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3.化学方法实施不足。这个问题的出现是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教科书上的化学方法大部分不能再教学实践中开展,关键是条件的不具备,主要还是应试教育和硬件设备的问题,如物质热降解、红外光谱、物质的制备和合成、中和滴定、气相色谱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很难在教学中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 健全高中化学学科新课标内的“科学方法”内容。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方法的论述内容和方法上的不确定性,系统性和层次感不明确性,更是缺少实施的可能性。由于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所以对新课程标准的完善显得非常的重要。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及活动与探究建议”有关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过于偏重感性认知方法的教育,对理性思维方法的教育建议较少,我认为在新的课标中一定要在必修中加入大量的假说、类比、模型及归纳和演绎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科学方法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
二、 加大学校化学教学硬件配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我认为在教学硬件这块国家要拨付专门的资金进行建设,使科学方法运用更具操作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中,有关化学学科特殊的研究方法涉及物质热降解、红外光谱、物质的制备和合成、中和滴定、气相色谱法、氧化还原滴定法以及电化学分析法等化学特殊方法,需要使用相应的仪器,而普通中学都没有这些仪器。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学校化学教学硬件的配置,以保证化学科学方法教育落到实处。使新课程标准真的能够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得以展开。
三、 强化教师研修力度。
新课程的高质量的实施需要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师,因此教师的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建构合理知识结构,强化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指导。在教师经过长时间的工作之后也要加强教师的研修力度,增加化学教师职后科学方法内容的培训。化学教师职后培训内容一般集中在化学理论知识的再提升、教育新理念的更新、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信息技术培训以及化学教育工具软件的应用等方面,据笔者了解,无论是国家级培训还是省市级的培训都还没有加入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新课程改革以倡导“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的本质就是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包括观察一认知冲突一质疑一问题的提出一资料的收集一归纳演绎一假说及建立模型一理论解决方法一发表研究结论,这是科学思维方法渐进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必须加大科学方法内容的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不是很明确,当然也没有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化学教师职后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课,让执教教师先给出科学方法教育的切合点及内容,再请专家点评并重新设计科学方法教育与化学知识教学的结合点,这种形式的培训有望使科学方法教育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 [1] 应雪梅. 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思维品质[J]. 合肥教育院学院学报. 2001(02)
? [2] 孙凤琪. 浅谈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 [3] 李小军. 中学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9)
? [4] 赵中强. 利用创造性思维开展数学教学[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1)
? [5] 鲍鹏. 浅谈数学中的直觉思维及其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2)
? [6] 王国奇.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质疑问难”[J]. 科技资讯. 2010(20)
? [7] 燕海军. 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科技风. 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