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小学年级古诗教学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1982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语文课程标准》在推荐建议中要求一、二年级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古诗教学,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古诗教学 创设情境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文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具有很高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
  一、古诗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每一代人身上都流淌,是激活继承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语文课程标准》在推荐建议中要求一、二年级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古诗教学,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如学生:从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朗诵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朗读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也实现了新课标指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教师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不要让学生错过了积累的黄金时段。第一,古诗教学是培养促进儿童记忆的最佳载体;第二,古诗文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教学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古诗教学的方法
  1.用尝试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古诗时,有部分古诗可以运用尝试情境进行教学。如在教学《锄禾》时,如果教师单一给学生讲解粮食如何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学生可能体验不到。因为现在的儿童都是家里的宝贝,根本没参加过劳动,更不知粮食如何得来。因此,在上《锄禾》之前,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安排一次义务劳动。在通过学生亲自劳动尝试后,再让学生写出劳动的经过和感受。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对这次劳动进行口语交际,然后教师提出诗的内容让同学们对比讨论理解。这样就把握住了学生学习的心向,调动了学生认识的内驱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
  2.用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在学习古诗时,由于经验的不足,致使对诗句的理解、体验、感悟有障碍。若教师在教学时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计算机,融声、光、色为一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这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赠汪论》,送行的情景,教者通过播放动画片,把学生带到了当时送行的场面之中,不仅理解了诗句内容,也便于学生背诵。这样,既缩短了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实际距离,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3.多角色模拟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一首古诗时,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法效果,可以采取给学生加一些“互助套餐”。如在《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声音角色的模拟,也就是说让学生根据“猿”的叫声模拟学叫,然后组织讨论:“猿的叫声给人的感觉怎样?”其中有一位学生就提出:“猿的叫声非常难听”。随即教师提出问题:“当时李白这样高兴,为什么要写难听的猿声呢?”在讨论中有同学就这样说:“因为当时李白被皇帝赦免,心里太高兴了,猿声虽然很难听,李白却觉得非常悦耳动听,就像一支快乐的送行曲”。这样,在交流中,学生通过相互探讨就碰撞出心灵的火花,唤起了真实的体验和感悟,达到了知识的无缝链接。也在此过程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4.故事创设情景法。在教学一首古诗时,有部分古诗的故事情节很强。可以运用故事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仿佛进入古诗中叙述的故事中,感受故事的情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赠汪论》一课,教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汪伦富有智慧和幽默地对李白的盛情邀请,进一步突出了汪伦的好客以及智慧;讲述送行的场面。这些故事不仅体现了人物的特点,也体现出李白与汪伦的相处中,成了好朋友,更突出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友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5.情感激励朗读法。在指导朗读后两句诗时,教者起反牺牲的情感,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进而学生仿佛觉得自己就是李白。故此实现了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阜新市海州区矿工街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笔者曾经参加2012年在华山中学举办的中考学考研讨活动,其中让我受益匪浅,醍醐灌顶的一句话是:教师上课时做课件不难,找习题也不难,最难的是教师的衔接语言。这与前一次有位名师的思想不谋而合:新时期教师应该努力实现知识的深层次整合。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受教材和知识点的局限,许多教师迫于考试的压力按部就班,教材有多少就讲多少,考试不出现的不讲,教学语言贫乏,结果把生动的语言变成了冷冰冰的答案。尤其是上
随着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质量意识的提升,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程检测作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
班主任在一个班级里起主导作用。是搞好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培养学生的开导者和指路者。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学校可以一时没有校长,但不能一时没有班主任。”这一句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初中学生是中学的初级阶段,年龄由儿童期转为少年期,心理上也逐渐从依附家长,崇拜老师到寻找自我,力求摆脱外在束缚的转型时期,所以在工作中就必须更加耐心、细致、循序渐进、讲究策略和技巧。  当了多
【摘要】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中化学新课程具有新特点,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互动性、探究性。引导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高效课堂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建筑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增大,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能够正视当前行业发展情
进行了电化学法抑硫浮选的研究,探索了化学试剂法和外控电位法对细粒煤浮选脱硫的影响,通过试验证实,在低的矿浆电位下,黄铁矿能被有效抑制,提高了脱硫效率,它是一种经济有效、简单
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也随之不断进步,各个行业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尤其是建筑行业.在建筑工程中,工程质量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而工程管理是保证工程质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就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情境  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当机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中性粒细胞即发挥强大的作用。研究发现,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可以释放出非浓缩染色质形成网状支架,对病原体进行包围及限制,这一过程称为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形成(NETosis)。NETs是由DNA骨架、组蛋白、颗粒成分以及胞浆蛋白组成的网状物,其能够网罗、杀伤病原体从而
在初中电学中常出现关于灯泡亮度的比较,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因此出现两只规格不同的灯泡串联时,学生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都认为两只灯泡的亮度是一样的。而实际上灯泡的亮度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对于同一个灯泡,不论在怎样的电路中,只要通过它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对于同一个灯泡,我们一般认为它的电阻不变,由公式P=I2R可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