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28-02
  随着课程不断的改革,为了能够满足实际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并且能够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将学生主体的作用发挥至极致,为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逐渐替换,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已经成为了如今教学培养研究中的全新方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其本身对于实践性有着较为强烈的要求,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实践教学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从而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对此,在实践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能力,改变避免学生仅仅被动学习的状态。
  1.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现状与问题
  1.1自主学习的开展程度不佳
  如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已经全面推动,与之对应的课程教学方式也处于不断探索与改善的时期,如何开展适合学科内容以及发展的教学方式是如今迫在眉睫的问题。不仅如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与能力也是重点关注内容之一,此项内容也被列入课程教学研究中。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学习,依旧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虽然已经投入实验中,但是其效果与开展程度却并未达到预期的要求。同时,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的积极自主性已经被严重损害,导致学生潜意识中就默认被动学习,而不关注自主学习。
  1.2学校与教师对于自主学习含义理解偏差
  虽然自主学习的模式已经被投入使用中,但是其是否被合理使用的关键在于学校以及老师是否理解其真正内涵,根据调查,目前许多高校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定义有着严重的偏差,所谓自主学习是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较多高校都并未理解自主学习的深层含义,使得学生与教师所开展的自主学习并不规范,结果造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未得到培养与锻炼。例如,教师会将自主学习与模仿教学错认为一体,或者将分组学习当作自主学习,更有甚者,还将自学理解为自主学习,这两者之间毫无联系。
  2.自主学习的内涵
  为了避免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降低因为教师自身的认识不足,导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此需要对于自主学习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明确。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其参与者,学生有着自己的学习动机,可以构建出其独特的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结果、过程、内容等都可以自行选择,并且可以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规划与控制。可是高中学习尚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无法完全实施,此时的自主学习有着相对性,应将其视为一种学习能力与态度,同时,自主学习也应为学生需具备的综合能力的表现。
  3.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3.1课堂教学中制定与学生兴趣有关的内容
  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将其学习兴趣在实践时被激发,而这在课程制定内容时就要确保其与学生兴趣有关,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去探索学习各种知识,甚至提高其想象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等。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除了少数理论课程以外,大多数都是在计算机教室中开展。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依据兴趣设计课程内容。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中有一节内容为用计算机制作板报。为了提升此课程内容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教室需要在课程准备阶段中寻找精美的卡片,并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对学生展示,同时带入当时可能有的节日,例如母亲节等,这样让学生产生兴趣。一旦学生进入状态后,教室就可以开始进行举例示范,之后则有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内容,教师只需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简单指导即可。学生为了将卡片制作精美,就会不断对于计算机工具开展探索,这样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3.2课程内容需与实践相结合
  除了营造课堂气氛以外,教师还可以从生活实践的角度出发,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相互结合,例如进行Excel教学时,可以对学生发问,期末考试成绩如何运用Excel高效率地计算。之后教师可以简单介绍Excel的功能,并且对于其中一项计算进行示范,并且提出几个计算题目,让学生自主使用Excel完成。学生对于自己生活有关的内容关注后,就会自行探索,并且完成教师制定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3.3增加师生交流、采用激励的方式
  自主学习中学生是参与者,教师是指引者,所以不能因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师就不再对学生进行指引。因为课程内容中,存在难易之分,对于简单内容,可以大胆放手给学生全自主探索,而难度较大部分,则需要由教师进行总结,同时在课程内容开展时,需要与学生之间不断沟通,让学生先尝试解决,无法解决时教师指点其关键点,再让学生继续,这样既能不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保障课程进度的完成。另外,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高低之分,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不佳的学生需要进行激励,不让学生的自信心有所打击,这样才能让其长期保持热情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热爱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的成果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关于素质教育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19-02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为了改变我国自基础教育开始,一直以来严重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
【摘要】新课改以来广大一线教师探索出诸多高效教学的方法,这就给许多教师造成了在课堂上堆积他人教学方法就能达到高效课堂的假象。本文结合课堂实践对怎样按部就班以务实的态度做好课堂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务实 初中数学 基础概念 体验生成 分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17-02  新课改以来探索高效课堂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
【摘要】随着我国初级教育变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在教师的实践探索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思想方法的渗透方面,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极为重视的一个课题。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我们应该从当前教学要求出发,注重学生学习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创新和实践能力,真正在学习中掌握数学的精髓,灵活变动。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想
【摘要】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指导,即帮助学生实现认识过程的转化,从不知到知,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学生是学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即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任务的承担着,是认识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实施和落实。  【关键词】高中数学 提问 有效
【摘要】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要保证小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就需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23-01  前言  小学生都天真、活波、爱玩,根据这个特征,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各种情景模式,集中学生思维;
【摘要】实践出真知,数学教学如果只停留在照本宣科理论解说和题海练习肯定无法满足知识到能力的转换,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设置与生活实践结合紧密的教学方案,让同学们通过切身体验满足认知需求。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以实践体验促进学生认知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学实践 初中数学 课题探索 生活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
【摘要】通过开发开设面向专业需求的模块类、主题性数学微型课程,以“短、平、快”的方式让学生在专业情境中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实现数学课程对其学习专业的助推作用,使“必需、够用”的原则在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中得以落地,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数学的服务性和工具性。  【关键词】专业需求 高职数学 校本微型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