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整体、可操作:UbD理论视角下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以九年级“化学方程式”为例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通过重构教学流程,避免了传统教学设计中“活动导向”及“教材覆盖”两大误区.以九年级“化学方程式”为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表明该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以终为始,促进教学评一体化;二是操作性强,促进学科素养落地;三是连续整体,促进学生学习理解.
其他文献
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方法、线性矩阵不等式和伊藤积分法,给出一类具有第二类脉冲宽度调制的随机系统的p方指数稳定性的充分条件,改进了部分已有的结果,并通过两个具体实例验证结果的有效性.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是太平洋上空的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其季节内活动对东亚季风区天气气候异常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西太副高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西太副高位置的季节内变率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和对周边天气气候的影响:西太副高的季节内振荡表现为纬向和经向位置的变动,主要周期为10~ 20天和30~ 60天;西太副高的季节内异常活动对亚洲东部气温、降水及台风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包括热带系统、中高纬环流、南亚高压等大尺度系统通过引起大气环流的异常,影响西太副高季节内异常活动,遥相关是这些系统影响西太副高的重
为充分发挥教材插图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对2019版和2015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教版)的插图,围绕“新增”“删减”“替换(修改)”和“不变”四个关键词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教材中插图作为凸显学科育人价值、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载体与媒介的方法.
利用1966-2019年海南省(除三沙市外)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海南省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各等级日数、气候舒适月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 表明:(1)海南省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以舒适和热为主,舒适日数和热日数分别占全年日数的47.6%和31.9%,寒冷日数、冷日数、闷热日数分别占全年的3.5%、7.4%、9.7%.(2)寒冷日数和冷日数北部的多于南部的,舒适日数中部地区的最多,热日数南部的多于北部的,闷热日数东部和西部沿海市县的较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维方式,其内涵包括证据意识的水平、证据搜集的能力、证据加工的层次等维度.将证据推理落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更理性,对化学方法的运用更科学,让化学思维的空间更广阔,从而打造富有诗意又兼具理性的化学课堂.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命题公平又是高考公平的核心所在.影响高考化学命题公平性的因素众多,主要有命题组织方式、试题内容、试题背景、试卷难度、题型与组卷等.分析了这些因素影响高考化学命题公平性的作用机理,为后续研究构建保障高考化学命题公平体系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
模型和建模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理科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学习内容.使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对我国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进行内容分析,比较两国课标对学生在化学学科“开发和使用模型”的具体要求与能力水平分布.研究发现:美国课标的学段连贯性强,学科间融合度高,在化学学科对“开发与使用模型”的要求较少,要求难度主要集中在中等水平;我国课标对高中生“开发与使用模型”的要求较为具体,化学学科性强,要求难度分布均匀,但对于初中生未明确给出具体要求.基于此,对我国化学课标完善、落实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科书英文资源的使用值得关注,合理利用教科书中的英文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记忆化学符号、理解重要概念,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等,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结合具体实例,主要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部分英文资源出现的位置、翻译的准确性以及是否需要补充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高中化学教科书英文资源合理使用的建议.
以“染料废水污染”为情境素材,以“纳米材料Cu2O”为主题,整合化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知识,设计了适用于高中化学的STEM教育教学案例并予以实施.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学科前沿知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发展STEM素养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注射器开发了一套可以增大气、固反应物接触面积的实验装置.该装置通过不断推拉装置两端连接的注射器活塞,以增大反应空间中的气体流动速率,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以注射器的读数可实现装置内气体体积变化的定量测量.应用该装置,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能减少安全隐患和实验误差;在“金刚石在氧气中的燃烧及其组成元素的验证”实验中,金刚石能持续燃烧,且能够验证其组成为碳元素;在“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中,可增加实验的成功率且能验证反应生成的氢气.